这套王牌“语言图鉴”绘本,提升娃口语表达中最关键的两要素!

 

从准确表达到生动表达,这些方法很好用...





昨天推出这本书的解读后,好多妈妈问,能不能来个具体怎么跟孩子讲这个绘本的详尽说明。必须可以的,过两天整理好,分享给大家!

我们号的妈妈无论是对绘本的认知、还是对绘本的讲解,水准都是很在线的,在整个圈子也是很有名气的。所以我想着组建一个绘本共读群,如果大家有兴趣也可以微信我入群(有我微信的不用重复加,没的可以加mamiok301)!

经常有妈妈留言问,“OK妈,我家小孩表达能力不好怎么办,有什么绘本可以推荐吗?”每次都想说,“有的,多着呢,很多绘本都可以!”

话是这么说,但关于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具体应该怎么做,不同年龄段该从哪里下手,我之前没有跟大家分享过特别系统的操作方法。

直到断货了好多年、一直被家长奉为“语言表达锻炼神器”的五味太郎《语言表达第一课》(共4册)重出江湖,我立马迫不及待要分享给大家。因为这四本书就提升孩子语言表达的那些方法,作了一个完备的呈现。



先说句题外话,了解这套神书的爸妈一定知道它有“多火”,它之前的那个版本还叫《语言图鉴》,时不时断货。完全断货的一两年时间,某宝上炒到过400多元、600多元一套。

但这次再版后新出的版本团价,只要76元,着急的妈妈可以直接扫码进入咱们店铺购买,如果想要看具体分析的具体往下看:
扫二维码直接进店购买
为啥大家都那么喜欢它?听我和大家具体解读:

四本书,分别对应语言启蒙初期的四大概念主题——《名词》《动词》《形容词》《打比方》,这样的展开顺序,既符合孩子的语言发展规律,又是在剖析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中最核心的两件事:
01
教会孩子把话说准确


孩子进入幼儿园后,会出现一个很明显的对比:

那些表达起来门儿清的孩子,有事儿说事儿,在老师印象中很能干,在小伙伴当中人缘好;而有些不善表达的娃,因为不能清晰说出内心的想法和需求,客观上讲,也势必会少很多来自老师和同伴的认可和关注!

所以说,我们都希望自家娃就是那个能准确表达的孩子,他说的话别人一听就明白,超级好沟通。

五味太郎用两本书(《名词》《动词》)的篇幅,呈现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教会孩子准确表达的路径。

他用的方法很特别:

比如,他介绍“牛”这个名词,对比了两种不同场景和状态下的牛。如下图,左侧的牛,是一头活生生的牛,它的各个身体部位,对应的名词是这么表述的:头、角、胸部、小腿、肩、脊背、腹部、躯干……

看似没什么特别对不对。但你要看右侧的画面上,当这头牛已经是一头死掉的、即将进入销售过程的牛,那么,它相应的名称其实发生了变化,这时它叫“牛肉”而不是“牛”,它的颈叫颈肉,肩叫肩肉,上腰部叫上腰肉,腹部叫牛腩,臀部叫后臀尖……



它把“语言的准确性”呈现得淋漓尽致。看似同一个部位,其实牵扯出两串相关的名词。要不是五味太郎这样展现出来,我真心没意识到。

但其实仔细想想,生活中很多事物在不同的状态和场景下,确实都会有不同的表述,可以让语言在语境中表达得更到位。水里的一条鱼,我们叫它“鱼”,但如果这条鱼被水产店老板拿去卖,它就有了另外一个名字:商品或者货品;如果它被妈妈买回家,则可以叫作“食材”;如果最后这条鱼是被小猫吃掉了,那它也会被称为“猫食”。
五味太郎真是个太有意思的绘本作家,他不仅帮助孩子理解词汇背后的不同词义,还附上了满满的幽默感,

比如,爸爸可以是“马”(婴儿骑马马的“马”),妈妈可以是“猫”(躲猫猫的“猫”),哥哥可以是“魔鬼”(如果是万圣节晚上),爷爷也可以是“钱包”(如果他总是非常纵容自己的小孙子给他买这买那)……



和名词一样,动词也是孩子语言表达中非常重要的“准确性要素”。五味太郎在《动词》这一册中给到的方法其实非常简单,就是让情境画面和动词有非常具象化的一一对应。
这本书的画面乍一看是满簇簇的大场景,很满,但若是仔细看每一个小的局部,就会发现画面中每个人物的动作表情都是不一样的。这能很大程度上帮助孩子去理解与画面相对应的动词。

而且,很多局部场景中的动词和画面,都是一个个小场景、小故事,充分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表达欲!



就比如上图第一个箭头所指的位置,简单三个字:捉、逃跑,从对应的小人儿看,逃跑的人迈开大步张开双臂,追捉的人同样是迈开大步,但双手却是前伸的,把语义演绎得入木三分。

这样的画面,孩子稍微想象一下,就会有很多猜测:或许,逃跑的女孩拿了男孩的东西,所以男孩在后面使劲追,想捉住她;也或许,男孩和女孩,只是在玩你跑我追的游戏……类似的呈现不是一处两处,而是通篇都在用,娃的洞察力比我们还要强,他很容易沉浸其中、琢磨细节,我们稍加引导,就可以让他说出自己的想法,语言表达的能力就这么迅速提升起来~

再来看看下面这个画面,飞驰而过的过山车上,孩子们各种夸张的表情和动作,稍加串词就会是很丰富的语言表达~
这样的安排也是在提醒妈妈,无论名词还是动词,都与环境(情境、画面)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基于环境(情境、画面)进行词汇输入,是孩子学会准确表达、建立表达兴趣的关键一步。
02
引导孩子把话讲好听


准确性只是语言表达的第一步,生动性才是语言表达的高级诉求。

语言表达的生动性,说白了就是把话说好听的能力。

一个能把话说得生动好听的孩子,他说话的时候,一定是富有场景感和感染力的,这样的孩子如果同时还有其他突出的才能,那么他就有可能成为那种影响别人的人。那我们眼下怎么培养呢?

五味太郎同样也是用了两本书的篇幅(《形容词》《打比方》),给到了一些拿来就可以用的方法。

比如,在《形容词》这一册里,他形容妈妈的样子,采用的方式是在一个跨页上,集中16个不同的形容词来展现不同的妈妈,于是有了:博学的妈妈,温柔的妈妈,忙碌的妈妈,严厉的妈妈,可靠的妈妈,挑剔的妈妈,耳尖的妈妈……
16个形容词可不是简单罗列一下,而是每一个词都对应了一张幽默又写实的图片,比如耳尖的妈妈对应的画面是妈妈在偷听孩子打电话,有劲儿的妈妈对应的画面是妈妈在用力打宝贝的屁股,冒失的妈妈对应的画面是妈妈竟然用一辆自行车带了4个娃。

孩子看这就像看动画片一样,OK翻到这的时候更是笑得前俯后仰!

书中还对“什么样的爸爸”、“什么样的天气”、“什么样的鲨鱼”、“什么样的车”、“什么样的机器人”、“什么样的魔法师”等孩子日常接触或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了天马行空的描述和介绍。

于是,很多意想不到的画面就出现了——看起来有点像野人的毛发浓密的机器人、被小鱼围攻显得特别没出息的鲨鱼、身着比基尼的美艳的鳄鱼、令落单的小朋友羡慕不已的盒子(有人和它一起玩)……
这样的方法应该说是一看就懂,没别的,就是围绕某个事物想尽办法去描述和修饰,怎么好玩怎么来,怎么有趣怎么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的表达欲!

可别小看这个玩法!其实,围绕一个事物能联想出多少形容词,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孩子在生活认知和想象力方面的宽度和广度。

这种宽度和广度,需要丰富的生活和阅读积累来支撑,更需要家长经常性地帮助他们进行一些有意识的启发和梳理,这种游戏做得多了,孩子嘴里蹦出来的话不知不觉就会高级一个level。

当然,生动的表达光有形容词也是不够的。

我们或多或少都有印象,自己小时候写作文,有很长一个阶段,以为形容词用得越多、越华丽就是越好。但是后来才发现这样的文字给人的感觉更多的是“虚”。

真正生动、有力量的表达,是非常讲究生动这个要素本身的精准性(和前面说的名词、动词的准确不一样),就比如生动是可以通过“打比方”的方式来实现。

比如在《打比方》一书中,五味太郎是这么描述一个狮子的,“老鼠般大小的狮子”、“酷似青蛙的狮子”



而当狮子变得巨大并且看着很恐怖,那么它就好比“大猩猩金刚”了。 

就算狮子变得乱糟糟难以描摹,作者的比方也是非常具象和准确的,比如下面这样:“像仙人掌一样的狮子”、“鬼一样可怕的狮子”。
或者,“好似圣诞树的狮子”、“装扮得像印第安人的狮子”……
再比如到了这里,狮子在卖西瓜,五味太郎的描述却生动一百倍,“它像个魔法师,用花言巧语,把苹果般大小的西瓜卖出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天价”。
还有下面这张画面,他的用句是这样的:狮子貌似老实人,却像秃鹫一样残忍, 土狼一样狡猾,连恶魔见了都会落荒而逃。
别说是娃,就连我们自己看着这样的绘本,都会被其中的语言所折服!OK的老师在前不久的家长会上说过这样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大家和孩子说话的时候,不要总是用很日常的简单生活用语,而是该有意识地去进行具体和深入的描述,这样他们的未来的表达不会是苍白而贫瘠的。

是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看看这套绘本,跟随着童趣又智慧的五味太郎的脚步去引领娃学会更好地表达。



另外这本书,在《形容词》和《动词》后面,设置了词汇表,方便大家反复查阅和使用。
好啦,今天是以具体解析的方式,跟大家分享我认为的好绘本的,大家喜欢或者觉得有用记得点一下右下角的“在看”哦。想要购买的,请扫二维码直接进店购买!


    关注 妈咪OK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