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观后感(随笔)

 

74分钟的纪录片,有血有肉的真实情感,见证了一幕幕这些人是如何想要坚强地活着,为了想要活着,他们更努力地等待...



74分钟的纪录片,有血有肉的真实情感,见证了一幕幕这些人是如何想要坚强地活着,为了想要活着,他们更努力地等待。这部片子的导演马倩雯说了一句话,“他们每天都在选择,他们的选择又是必须承受的另一种痛苦。”经济的沉重负担,精神上的折磨,病魔一次次地向他们提出挑战,积极面对的结果,令人可悲的是,没有可以战胜的武器——肾源。对于尿毒症患者来说,换肾就是最好的选择,也是唯一能够活下去的资本。在众多尿毒症患者中,肾源成了所有人需要共同克服的问题。

每一次的配型带给他们的希望,在一次次地失败之后又变成了失望。多么希望能够绝处逢生,肾源齐全,可是这个时候又会有另一个重磅炸弹轰炸着你——手术费,即使肾源找到了,匹配成功了,可是昂贵的手术费和后期的医药费都是一般家庭承受不起的,就更别说是靠着土地天气吃饭的农民了。

《活着》就是在向我们讲述最真实的最基层的生存和社会状态的问题。这部纪录片并没有构图完美甚至是唯美的镜头,但是每一个镜头下都是最真实的体现,就像马倩雯导演说的那样,“在那种突发情况下,所有人都在等着手术成功的消息,而我们却拿着摄像机寻找最好角度,这与当时在现场的心情不符合,也做不出来这种事情,要体会家属的心情,我的要求只要有镜头,有画面就可以了。”可能对于更专业的导演来说,画面角度不够好,就是一个不合格的片子,可是在更多的观众眼中,真实才是一个满意的答卷,真实的画面才值得我们去尊重和等待。


    关注 繁华似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