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讲堂】干姜

 

弘扬岐黄,厚德济生。...



干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四川、湖北、广东、广西、福建、贵州等地。均系栽培。冬季采收,除去须根及泥沙,洗净
晒干
低温烘干
。切片或切块生用。冬季采挖,除去
茎叶
及须根,洗净晒干或低温干燥后,即成
干姜
。呈扁平块状,具指状分枝,表面灰黄色或浅灰棕色,粗糙,具纵皱纹和明显的环节。分枝处常有鳞叶残存,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粉性或颗粒性,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及黄色油点散在。气香、特异,味辛辣。
《本草纲目》
:干姜,能引血药入血分、气药入气分。又能去恶养新,有阳生阴长之意,故血虚者用之。
【别名】
白姜、均姜、干生姜。
【性味】
辛,性热。
【归经】
入脾、胃、肾、心、肺经。
【功效】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主治】
燥湿消痰、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
 
【用法】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末调敷。
【禁忌】
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禁服。 

【方剂】
  

1、治卒心痛:干姜末,温酒服方寸匕,须臾,六、七服,瘥。(《补缺肘后方》)
2、治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甘草二两(炙),
附子
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伤寒论》通脉四逆汤)
3、治中寒水泻:干姜(炮)研末,饮服二钱。(《千金方》)
4、治头目旋晕吐逆:川干姜二两(炮),
甘草
一两(炙赤色)。上二味,为粗末。每服四、五钱,用水二盏,煎至八分,食前热服。(《传信适用方》止逆汤)
5、治妊娠呕吐不止:干姜、
人参
各一两,半夏二两。上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日三服。(《金匮要略》
干姜人参半夏丸
)
6、治伤寒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太热者: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八片)。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伤寒论》干姜附子汤)
7、治脾寒疟疾:一干姜、
高良姜
等分。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至七分服。二干姜炒黑为末,临发时以温酒服三钱匕。(《外台》)
8、治寒痢青色:干姜切豆大,海米饮服六、七枚,日三夜一。(《补缺肘后方》)
9、治吐血不止:干姜为末,童子小便调服一钱。(《千金方》)
10、治吐、下血:当归、
阿胶
各八分,川芎五分,蒲黄一钱,柏叶一钱五分,炒姜炭七分。上水煎,百草霜末点服。(《
观聚方要补
断红饮
)
11、治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易伤难化,无力、肌瘦:干姜(频研)四两,以
白饧
切块,水浴过,入铁铫溶化,和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饮下三十丸。(《十便良方》)
12、治肾若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草、白术各二两,干姜、茯苓各四两。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金匮要略》干姜
苓术汤
)
13、治暴赤眼:白姜末,水调,贴脚心。(《普济方》)
14、治痈疽初起:干姜一两。炒紫,研末,醋调敷周围,留头。(《诸症辨疑》) 


版权声明: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编辑:于清清


    关注 弘济堂中医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