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不想学了......”试试「情绪疗法」带孩子走出挫败感!

 

今天的睡前故事是《拇指姑娘》...

记得星标我哟,不然就找不到我了~
超级育儿师睡前故事


无论多么渺小,一样可以努力追梦!
作者|佳言

暑期同住一个小区的蒙蒙和豆包两个小朋友一起报名学习跆拳道。

可才去了两周蒙蒙就不去了。

问其原因,蒙蒙说:“上课时,动作不规范,教练总会骂人。不想总挨教练的批评,所以干脆不去了。”

听说这几年,蒙蒙妈妈没少给他报兴趣班,绘画、轮滑、篮球、编程都报过......

但每次只要被老师批评几句,他就受不了,然后哭闹着不肯再去,最后一个兴趣班也没坚持下来。

遇到批评就想放弃,是每个孩子面对困难最初的反应。
其实当孩子受到批评的时候,父母的引导很关键。

有的父母对孩子被批评完全不在意,把挫折当成激励,还常常一块“雪上加霜”打击孩子,总爱拿孩子和别人作比较;见不得孩子脆弱的一面,不许孩子哭、难过……

孩子的“挫败感”如果不能有效处理,就会触发“负面情绪链”:自卑、敏感、多疑、自暴自弃等负面情绪接踵而至。

长此以往,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稍微遇到点挫折就胆怯、不知所措、停滞不前。
01


时间一长,挫败感会深入骨髓,成为阻碍孩子自信、获取成功最大的障碍。

所以如何帮孩子走出被批评后产生的挫败感才是关键。

于是今天我们要通过用伯恩斯新情绪疗法来分析孩子被批评后的内心世界以及如何运用“情绪疗法”,教会孩子正确应对挫败感。

美国心理学家戴维·伯恩斯创建的“伯恩斯新情绪疗法”,认为人的所有情绪都是由“认知”或者“思想”创造出来的。

“负面情绪不是来自于不幸事件的本身,而是人们对于事件解读的想法,这些负面情绪都可以通过有效的方法来化解。”

所以影响孩子情绪的往往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孩子对于事情解读的想法,不同的思维方式,孩子面对批评时的情绪解读不同。
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卡罗·德威克说过,一个人在面对批评和挫折时,通常有两种心态:

一种是固定心态,即认为自己的能力和天赋是恒定的,任何困难都是对自己的挑战,如果失败了,就说明自己的能力有问题;

一种是成长心态,即认为自己的能力会不断提高,就算失败了,也能从中汲取教训,获得成长。

拥有成长型心态的孩子,他们被批评指责后的挫败感很低,会主动去想办法;而固定型心态的孩子,往往挫败感很强,容易消极和放弃。
02
那么我们该如何运用“伯恩斯新情绪疗法”帮助挫败感强的孩子走出固定型心态的误区呢?

第一:运用“同理心”

批评固然需要,但是一定要学会用爱去包裹。

运用“同理心”的沟通方式接纳孩子的情绪。

胡可在分享自己的育儿经验时曾说:“我会先认同孩子的这种失落感。也就是,先认同孩子的情绪,与孩子达到共情。”
有科学研究表明,20-25岁后,大脑中负责情绪控制的那部分才逐渐发展成熟。

所以说,其实孩子小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是正常的现象,父母应该首先允许孩子释放自己的情绪,做他们的共情者。

孩子被批沮丧时,我们要先和孩子在情感上产生共鸣,采取同理心的沟通方式,肯定孩子目前的情绪。

挫败感往往来自对自己的失望,能力不足的羞愧,对表达激烈情绪的内疚等等。

共情是:“我理解你的感受,我也有过完全一样的受挫感。”
当你说出这句话时,孩子会觉得你是和他站在一起的,他就会充满力量。

等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之后,我们再来帮孩子分析被批评这件事本身。

第二:“ABC法则”找到原因

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与阿伦·贝克在创建认知疗法时提出了“ABC法则”。

“ABC法则”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A(adversity),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认识和评价B(beliefs),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C(consequences)。

例如,孩子吃饭洒一地被批评(A)——以为自己不能好好吃饭(B)——产生挫败感,不再喜欢自己动手吃饭(C)。
其实让孩子产生挫败感的“诱因”,就是认为自己不能做到好好吃饭,通常会产生自我怀疑的想法。

明白了缘由,我们就可以帮孩子分析为什么吃饭会洒地上,是拿勺子的姿势不对,还是因为边吃边玩所以掉地上。

鼓励孩子多练习几次,一次比一次做到更好,帮孩子走出这种挫败感。

所以,在批评孩子时,我们一定要就事论事,讲清楚批评的原因,避免孩子陷入挫败感中无法自拔。

第三:“反驳自我批评法”

批评时一定不要给孩子贴标签,“你真笨”、“你太调皮”、“你太好动”。不要让孩子在“自我怀疑”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银河补习班》里阎主任曾断言马飞:“煤球再怎么洗,永远也变不成钻石。”马飞听了以后很沮丧,充满挫败感。

可是他的爸爸就一直告诉他:“不要信你们老师说的话,你是地球上最聪明的孩子。”
当孩子对自我产生怀疑,我们一定不要“雪上加霜”打击孩子。

当孩子给自己乱贴标签“很笨”,“做什么都闯祸”时,我们可以利用提问的方法,帮助孩子进行“反驳自我批评”,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想法。

应该不断地向孩子提问,问得越细越好,问具体的问题,不会完全否定自我,还可以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处理的一些具体实事上来。

首先带孩子走出自我否定的误区,这次被批评是因为自己真的不行,还是因为自己努力不够?

然后帮助孩子梳理想法,那么下次怎么做才能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最后理性看待这次问题,下次多练习或多尝试几次是不是就能做得更好了?

通过一步一步的提问,帮助孩子进行了反驳自我批评,重新启动解决问题的能量,而不是纠结于挫败感的情绪中。
03


掌握以上几点,我们就可以一步一步梳理孩子被批评后的挫败情绪,并帮助孩子战胜挫败感。

记得马皓文对儿子说,他是第一次做父亲,难免会犯错;马飞对父亲说,他是第一次做儿子,也难免会犯错。

是的,我们是人,不是机器,是人就难免犯错误,我们要学会原谅自己,也原谅别人。

我们批评、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有个行为认知,以后能够避免和改正。
批评是为了让孩子懂得真实而又公正的事理,而不是为了打击孩子。

人生没有完美,我们也不需要完美的人生,我们需要的是竭尽全力体验人生,把生活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我们应该告诉孩子,一时的挫折没关系,人生是一个不断接纳自己的过程。
更多热文


点击图片直接阅读
▲秦昊模仿汪小菲“女儿奴”:

新型“重男轻女”来袭,别反以为荣了!
▲7月教育部新规:

小学生每周劳动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
文中所用图片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无法一一和版权所有人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版权所有人的知识产权,请及时通知我们,以便我们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联系我们:

文章转载:supernannyipcn2018(微信)

文章投稿:supernannyipcn2018(微信)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


    关注 超级育儿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