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aron—少女的酥胸

 

Macaron成了心里不能触碰的柔软的伤,轻轻拉一下都疼。...

Macaron(马卡龙),更喜欢它另一个名字“少女的酥胸”。由蛋白、杏仁粉、白砂糖和糖霜混合而成的酥脆彩色外皮,再加上水果酱或奶油制的柔软内馅,怎么看都充满含苞待放的少女情怀。  


在国内,也就是近几年它突然红遍大街小巷。其实它的历史很悠远,可追溯至19世纪,雏形为1792年在意大利某修道院发明的蛋白杏仁饼。Macaron也是从意大利词Maccarone(杏仁酱)延伸出的。后来在法国大革命期间,二位加尔默罗修会的修女掩藏南希镇中,烘烤和售卖蛋白杏仁饼来赚生活费用,因而出名,人称“蛋白杏仁饼姐妹”。
当然,巴黎的烘焙师 Ladurée将其改良,后来逐步发展为今天的Macaron。巴黎当真是一座不设防的城市,浪漫的源泉。Macaron由意大利引进而来,在法国发扬光大。品质顶级的马卡龙,各项材料、口味的协调、对比极为讲究,同时融合各种味觉,产生丰富的层次,在光线照射下亦会映出光泽。

有很多关于Macarons的食谱,曾尝试过,均以失败告终,它并不是一个很好掌握的甜点。最正宗的要数巴黎春天百货公司里面的Hugo&Victor,还有La Durée,在HK也有分店了。说老实话并不怎么爱吃甜点,所以除了甜腻好像有些词穷。但它的魅力似乎并非停留在单纯的口感上,仅艳丽的色泽和精美的包装就足以让女孩们“春心荡漾”。 

少女情怀总是诗。谁都曾对爱情抱有美好的幻想,想要一个爱人,耍得了浪漫,给得起惊喜,也能经住平凡生活的茶米油盐。也曾喜欢粉色,贪恋香甜的下午茶,想收到一捧牛皮纸包裹的玫瑰花。正是这些少女心思,让马卡龙成为了温柔的小物,姑娘们大概没几个不喜欢吧。

可现实生活多是随便买个三明治,一杯拿铁冲向地铁站,清醒又麻木,知道是要去工作却不知道工作完了然后呢?会和朋友聚会,热闹散场后才发现人群里孤身一人的只剩自己。于是开始厌倦喧嚣,宁可窝在家里看美剧吃零食,恶性循环,孤独且长命百岁。Macaron,这个与甜蜜绑在一起的东西很久都没碰过了。
曾有个深爱的人,一个能迎合所有少女情怀的混蛋。他会在下午上班困乏无聊时送Macaron到我公司楼下,会在开车时也握着我的手,会溺爱地叫我傻丫头,会吻我的眼,会在喝醉后说要娶我。他走后,Macaron一口都没再吃过。正是这所谓的少女情怀影响了我本该具备的判断力,在他编制的童话里找不到出口。就是这样,到现在也还是这样,也许会一直这样。

Macaron成了心里不能触碰的柔软的伤,轻轻拉一下都疼。
如果不贪恋高卡的甜食,发胖几率会大大下降;如果没有一颗少女的矫情玻璃心,就不会在爱情里“死”得那么惨;如果我们都变成冰冷沉着的样子,不会笑但也不会痛。可那样,又怎么叫做人生,有血有肉,有笑有泪才是人生吧。

等到奇迹发生的时候,吃点Macaron又怎么会嫌甜,怎么会怕胖。那才是我心里最想念的味道。 


    关注 不孤独甜品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