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宋代百姓不喜欢交子? 腾讯新闻短史记

 



作者丨隋风

编辑丨吴酉仁

说一说北宋的纸币交子

交子的出现,与四川的铜产量不足有直接关系因为缺铜,北宋初期的四川曾通行铁钱,这种钱的特点是币值小份量重,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当时流通的铁钱有大小两种大铁钱每贯百个,重量超过十二斤;小铁钱每贯千个,重量超过二十五斤换算也很紊乱,有一枚铜钱等于十枚铁钱者,也有些地方一枚铜钱等于五枚六枚八枚铁钱

于是,一些商户推出了代存铁钱的业务他们取得了官府的许可,发行叫做交子的票据具体发行方式是:先由客户提出存款请求,然后按客户交来的钱数在交子上写明额度客户资金大小不同,交子的面额便不同交子的持有者可以在任何时候前去兑换现钱,但兑换时每一贯钱的交子须缴纳三十文的手续费
 交子


这个时候的交子,与唐朝的飞钱差不多是一个性质,相当于一种支票,还算不上纸币之后在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伪造滥印之类的问题发行交子的富商也会将客户存入的铜钱用于各种经营,如开设邸店置办田产等这些经营如果出现亏损或回款不畅,便会影响交子的兑换,结果则是争讼不息在这种争讼声中,1024年,也就是宋仁宗天圣二年,北宋政府在益州设立交子务,宣布接手交子的发行与管理,交子变身为官交子,正式成为一种法定货币

一般认为,宋仁宗时代的官交子制度是:交子每三年发行一界,也就是每三年造一批新交子(纸币很容易损坏),来替换旧交子每次的发行额是一百二十五万缗,另设有本钱三十六万缗(也就是现钱,可以是铜钱也可以是铁钱,供客户兑换用)

日本学者加藤繁的研究则认为,宋仁宗时代官交子的运作有两条路径一是继续维系民营时代的做法,有客户拿着现钱来到,不管拿的是大铁钱还是小铁钱,便按规定比例折算成铜钱收进库房封存,再按存钱金额的多少写成合同字号交给存款人存款人可以拿着该凭据随时取用另一种则是由官府主动发行官交子来缓解财政压力,如天圣四年(1026),朝廷让在秦州交纳粮草的商人,去成都嘉州邛州领取现钱或交子庆历五年到七年(1045-1047),为了支付秦州前线的粮草费用,益州交子务还给陕西特别印造了六十万贯交子所以,文彦博后来评论说:益州交子务所用交子,岁获公利甚厚意即朝廷尝到了发行纸币的甜头
 
官交子票式


简而言之,官交子在北宋出现并广泛流通,主要驱动力有二:(1)四川存在严重的钱荒问题,使用铁钱又极为不便;(2)官府有通过发行官交子来弥补财政赤字的动机正如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一书所言:两宋政府受到外族军事上的威胁和侵略,不得不养重兵以为备,军费开支庞大,财政非常困难,常靠发行纸币来弥补开支

其实,宋神宗也曾明言,自己大量发行交子的直接原因,便是为了弥补财用不足:行交子,诚非得已,若素有法制,财用既足,则不须此,今未能然,是以急难无有不已之事到了宋哲宗时代,为筹措和西夏战争的军费,北宋政府仍时常临时印制数十万,乃至数百万贯交子
 
成都交子街


官府的这种做法损害了交子的市场价值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吕陶上奏说,彭州市场上流通的一贯(等于1000文)面值的第二十七界交子,市场售价是九百六十文;一贯面值的第二十六界交子,市场售价是九百四十文考虑到一贯交子兑换为现钱时须缴纳三十文的费用,这个价格看起来似乎还很公道但是,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苏辙也曾上奏说,昔日蜀人利交子之轻便,一贯有卖一贯一百者,近岁止卖九百以上在官府滥发交子之前,一贯交子的市场价曾买到1100文,后来不断下跌,跌倒了900文以上显而易见,百姓们不再像从前那样喜欢交子了

官交子真正成为百姓们厌恶的东西,是宋徽宗时代的事情原本,宋哲宗时代的交子发行量,已是宋仁宗时代的三倍宋徽宗时代变本加厉,崇宁元年(1102年)增印200万贯,崇宁二年(1103)增印1243.5万贯,崇宁四年(1105)增印507.5万贯,大观元年(1107年)增554.5万贯这意味着,在大观元年,每一界交子的发行量,已相当于宋仁宗时代的二十余倍交子的市场价,也随之跌到了只剩面值的四分之一正如漆侠所言:

宋徽宗-蔡京集团有关交子的政策完全滑到邪路上去宋哲宗元祐时,交子每贯止卖九百以上,已经贬值10%,而宋徽宗时候,价愈损,及更界年,新交子一乃当旧者之四,即贬值为75%(注:这还只是官定的贬值比例)这就是宋徽宗-蔡京集团妄图单靠印刷工具来解决财政困难而导致通货膨胀币值大跌政府威信随之扫地的这样一个结果

遗憾的是,南宋金元明各朝,均继承了宋徽宗式的纸币政策这些朝代发行东南会子祯佑宝券元宝交钞大明宝钞等各种纸币,其核心目的皆是为了弥补金属货币的不足和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其对民众的具体损害,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滥发纸币造成通货膨胀

自两宋至元明的纸币发行,只有少数时期设有准备金,限制发行量,并允许自由兑换,纸币价值大体稳定大多数时期,纸币是处在严重的通货膨胀之中的比如,金朝前后发行过5种主要纸币,每次皆是以1000:1之类超高的比例进行兑换,导致境内物价疯涨原为金人的耶律楚材曾言,至金末时,万贯唯易一饼,面值1万贯的纸币,只能在市场上买到一张饼

再如,元世祖发行中统宝钞的初期,曾以金银为本,故维持了近二十年的币值稳定后来减少了准备金,又因战争需要不断增大印钞量(如1274年印了40万锭,次年便增印了100多万锭),到1281年物价已上涨10倍元朝人王恽曾感叹说:印造无算,一切支度虽千万锭,一于新印料钞内支发,可谓有出而无入,物因踊贵而难买意思是:需要钱便大量加印新钞,却极少回收旧钞,于是导致通货膨胀,物价高涨

明朝的情况也是一样明太祖发行大明宝钞时,规定1贯宝钞等于1两白银,但过了仅仅不到10年,宝钞价值就跌了40%到了明英宗年间,宝钞实际价值只剩下面值的0.1%左右,形同废纸

(二)大量发行纸币却又拒收纸币

宋人辛弃疾曾批评说,南宋的纸币会子之所以贬值,主因便是朝廷用之自轻,在收税时只肯要铜钱不肯收纸币,在支出时却又只肯用纸币不肯花铜钱货币市场崩溃后,南宋政府一度允许百姓纳税时可以铜钱和纸币各交一半,纸币的市场价随即便有所回升明代人刘定之,也曾指责明朝政府不许百姓用纸币纳税

这种政策,意味着官府虽然发行纸币,但却并不将纸币与铜钱看做对等货币其结果便是内库之中通常只储备铜钱,不储备纸币南宋淳熙四年(1183),宋孝宗储存在临安及其他地方的内外桩积贯钱四千七百余万(贯)当时的南宋正面临着严重的钱荒严重,全境流通的铜钱不过2亿贯,而孝宗本人却储蓄了0.47亿贯铜钱他宁愿不断发行纸币,也不肯让这些铜钱进入市场
 
大明宝钞


(三)旧币回收时要折算

自官交子开始,中国古代的纸币通常皆设有旧币回收制度但相同面值的新旧币,却往往并非以1:1进行兑换如前文所言,北宋徽宗时,1贯新交子只能兑换到4贯旧交子南宋时期,嘉定以一易二,是负民一半之货也;端平以一易五,是负民四倍之货也,这种兑换比例,让民众损失惨重故此,元人许衡对南宋政府的评价是无义为甚

金朝的纸币在回收时,贬值得也很厉害宣宗时期,1贯新出的贞佑通宝需要1000贯旧贞佑宝券才能兑到元朝发行的中统宝钞贬值后,又发行至元宝钞,兑换比例是1:5此外,兑换新币时,宋明等朝往往还要加收每贯30文的工墨费,这等于让百姓代付印刷成本更有甚者,宋徽宗还曾宣布第4142界交子直接作废,不许以旧币兑新币,持有这些纸币的民众,其财富便瞬间化为乌有

为什么纸币早在宋代便已出现,明清时代的百姓们仍然更喜欢使用金银与铜钱?以上种种,其实便是答案
(来源:腾讯新闻)



戴志强:有关北宋交子的几个问题,中国钱币2006年第3期

包伟民:试论宋代纸币的性质及其历史地位,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年第3期

魏永理:试论中国国家纸币的产生及其历史地位,甘肃社会科学1995年第5期

叶世昌:中国金融通史 第1卷,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第331332348349页

漆侠全集第4卷,河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049-1050页

张彬村:明朝纸币崩溃的原因,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5年第3期

徐汉明点校:辛弃疾全集校注 下,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2年,第820821页

包伟民:试论宋代纸币的性质及其历史地位,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年第3期

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与明朝兴衰,明史研究论丛2004年

(日)加藤繁著;吴杰译:中国经济史考证第二册,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版权声明:腾讯新闻出品内容,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 短史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