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PM2.5不得不说的那些事

 

缘起7年前,2009年,美国驻华大使馆(在北京),购买了一台空气检测仪,开始每天进行PM2.5的数据检测...





缘起

7年前,2009年,美国驻华大使馆(在北京),购买了一台空气检测仪,开始每天进行 PM2.5 的数据检测、记录,并公布在大使馆的官方网站上。

1 年后,2010年11月的一天,大使馆的员工发现 PM2.5 指数竟超出了 500 (检测仪能检测的最大值为 500 ),于是在微博上感慨北京的空气“糟糕透顶”,引起了小范围的议论。

又1年后,2011年,北京接连遭遇雾霾天气,10月22日,潘石屹在个人微博发布了一张手机截图,显示北京的空气质量指数为439。这条微博迅速得到关注,转发评论达7000人。

而同一天,北京市环保局所公布的监测结果则是:轻微污染。

发酵

11月,事情开始不断酝酿、发酵,大家开始讨论:为什么美国大使馆公布的空气质量数据,与官方的数据差别这么大?中国为什么不公布 PM2.5 值?为什么空气污染已然爆表,却没人告知公众?

借助于微博和媒体的传播,空气质量问题开始引起全国范围的关注,随处可见空气污染知识的普及文章。

PM2.5究竟是什么?

PM2.5 的定义是:“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由于它的分子直径很小(仅头发丝粗细的1/20),是能够随呼吸吸入、进入肺泡的空气污染物。

网友们各处收集信息,发现有国外研究报告提到: 由于 PM2.5 颗粒物比表面积很大,很容易吸附很多有害物质、微生物,有害物质会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微生物则会在肺部产生刺激和感染。长期呼吸这样的污染空气,会损害身体健康。

一番求证和宣传后,引起了不小的恐慌。
民间的讨论持续了半个月,11月16日,环保部就《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向公众征求意见,并计划将 PM2.5、臭氧、PM10、氮氧化物等常见污染物,纳入空气质量评价体系。

12月,北京的雾霾天气持续,造成公路封闭、机场滞留、门诊就诊人数增加,舆论再一次爆发。4日,美国驻华大使馆发布的检测数据再次“爆表”,引起市民恐慌,纷纷购买、佩戴防 PM2.5 口罩,防雾霾口罩开始形成一道城市风景。
转机

2012年1月,北京的空气质量检测,正式进入了“PM2.5 时代”。2月29日,国务院正式要求各地向社会公布 PM2.5 数值。3月2日,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发布。3月8日,广州开始发布 PM2.5 数据。5月24日,环保部要求全国74市在10月底前完成 PM2.5 监测的试运行……

空气净化器

而2012至2013年间,成为了空气净化器的元年。

空气净化器,一个中国百姓完全不了解的家电类目,由于空气净化器是唯一一种能够主动净化空气的家用产品,因而也引发了一轮抢购狂潮。

而小巨人空气净化器12年行业口碑,因为具有最新等离子电晕技术、杀菌除味除PM2.5效果好、滤材可水洗重复使用节约使用成本等诸多优点,逐渐被市场接受,并有了口碑影响。



到如今,我们已经可以每天通过查看空气质量预报,来指导一天的呼吸防护。空气质量的监测和改善,也在由环保部门不断推进。(小巨人公众号菜单已提供每日AQI指数查询服务,欢迎体验)

*故事素材来源网络




    关注 小巨人空气净化器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