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特累克 画家与舞女

 

在西方画家中,19世纪末法国的劳特累克是少数的与红磨坊的舞女有交情,并为舞女作画的画家,而劳特累克也正是以描...





在西方画家中,19世纪末法国的劳特累克是少数的与红磨坊的舞女有交情,并为舞女作画的画家,而劳特累克也正是以描绘社会淫逸为题材的画作而闻名。由于生活处境的不同,画家与舞女便有一段为后人所好奇的交往。

劳特累克因为体弱多病,从小就患有“多岐骨端症”。14岁那年,他不慎从马上摔下,摔断左腿,15岁时又掉入沟中,导致右腿骨折。悲伤的是,他从此不再发育,只有150厘米的身高。残疾给他的人生带来不幸,但给了他诙谐幽默的性格。

20岁那年,劳特累克离开母亲,他将画室搬到蒙马特。无聊的晚上,为了打发无所事事的时光,劳特累克常同朋友一起光顾咖啡屋与酒馆,从此进入纸醉金迷的世界,尽情享受青春的激情。但画家并不是从此游戏人生,他身在花街柳巷,却清醒地用一双睿智的眼光洞察着一切,体味着微微颤动着的命运。《 葛乐蒂磨坊的舞会 》是劳特累克最初以夜总会为题材的作品之一,画面呈现出来的是一个舞厅的场面,有舞客,也有观众,气氛轻松欢悦。这一幅作品真实地再现了100多年前的欢乐场,木质的建筑,舞池与餐桌相隔不远,简单却有觥筹交错、歌舞尽欢的氛围。

除了葛乐蒂磨坊,劳特累克最喜欢的是红磨坊。红磨坊有马戏团乐队,舞女伴着强烈的音乐,拎起飘曳的长裙,裸露玉腿,进行挑逗性的表演。很快,劳特累克就创作出了《 红磨坊的舞会 》。画面用光的效果突出舞蹈中的女舞者拉·姑柳,远景是形色不同的观光客,前景重点描绘红磨坊的当红舞星。这一幅作品在环境氛围的制造上描绘了红磨坊的欢乐引人之处,红磨坊的老板慧眼识货把它买下来,挂在门廊上作为广告牌,红磨坊的生意越来越兴隆。
劳特累克 《红磨坊的舞会》(1890年)


劳特累克的创作题材大都来自红磨坊的舞女。他喜欢拉·姑柳、阿弗莉、吉贝儿、莎尤考,他常常把这几位舞女搬到画布上。拉·姑柳是一个没什么教养却又野性十足的舞女,她跳起舞来狂疯、热烈,为观光客喜欢,她在蒙马特红了好几年。1892年,劳特累克为她画了《 拉·姑柳在她的妹妹及一个舞女之间 》。画面突出的是拉·姑柳走进红磨坊舞场一瞬间的表情。画家没有注重拉·姑柳的舞姿,而是描绘舞星冷傲的神态,这在以舞蹈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中不多见。

如果说与劳特累克交往的舞女拉·姑柳是粗犷的,那么后来的珍妮·阿弗莉显得聪慧多了。阿弗莉体态轻盈,她喜欢一个人随着音乐的节奏独自起舞。劳特累克为她创作了《 跳舞的珍妮·阿弗莉 》,画面浓墨重彩的是她跷起的脚,舞动起来放浪形骸,但画家对人物表情的处理使用了另一种情绪,舞者的表情显得呆板,仿佛舞蹈只是下意识的动作,再狂热的舞姿也难以掩饰真实生活的困顿。舞者形象的把握显示出画家对小人物神情捕捉的准确、到位,也暗示了画家对她身世的同情和理解。阿弗莉喜欢文学,她与劳特累克的交谈很投机,她对劳特累克的艺术理解也深刻一些。
劳特累克 《跳舞的珍妮·阿弗莉》(1892年)


在与劳特累克交往的舞女中,吉贝儿是最有意思的一位。劳特累克常把她夸张变形后搬到画布上。她写信给劳特累克说:“千万拜托您,不要把我画得那样丑陋,稍微可爱些吧!……毕竟一方面不是所有的人都懂艺术,一方面也为我考虑须给后人留下个好印象!千万,请稍微收敛您那苛刻的画笔吧!”一个舞女给一个画家的信,有趣,并显示出舞女对艺术家的敬畏和对自己形象的爱护。也许是对画家的一片深情,吉贝儿后来更为喜欢劳特累克的绘画,当巴黎某杂志要选她作为封面女郎时,吉贝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劳特累克为她画像。

19世纪娱乐业的广告依靠的是画家创作的海报。劳特累克在海报的设计上大胆、新潮,他是当时红磨坊最吃香的宣传画家,也正是因此,他一手捧红了不少舞星。莎尤考很幸运成为劳特累克画笔中的红星。劳特累克画的《 红磨坊的莎尤考 》,从画面上看,我们能看出莎尤考是一位气质出众的舞星。她兼演小丑。红磨坊的一位男星说,莎尤考是红磨坊中惟一会跳舞的人。这些苛刻的话说明了莎尤考在夜总会舞蹈方面有着惊人的才华。舞蹈和绘画作为艺术的媒介,就这样拉近了舞者与画家之间的距离。
劳特累克 《扎娜·格拉尼埃的微笑》(1893年)


劳特累克从不吝啬自己的才情为舞女们作画,他同这些生活在红磨坊街的舞女们交情甚笃。每逢她们的生日,他会送去鲜花、蛋糕等礼物,请她们喝酒狂欢。劳特累克作为一名当时评论界公认的画“活动中人物的肖像画家”,加上他的贵族出身,本来可以生活在上层社会,但他却流连于舞女娼妓之间,这为人们所困惑,但人们不会为此轻视他的天赋。可能劳特累克的残疾使他难以在有钱有地位的阶层生活。他在舞女们那里找到慰藉,解放了受压抑的心灵,找到个人的自尊。他以放荡不羁的行为来证明自己有着常人一样的生活。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人生际遇,劳特累克比当时的艺术家更深刻地理解和同情底层人的命运,他成为她们不幸身世及苦难生活的真实记录者。

劳特累克与其他画舞蹈的画家不一样,他很少去画飘逸的舞蹈动作或勾勒高难度的技巧,他不去为舞蹈的细枝末节作出阐释。他受印象派画家的影响,却又离印象派很远。他多用自由奔放的线条来构图,用色超乎想象。他描写舞女们真实的一面,既非丑化,也非美化,但用色大胆,对表现人物的身份恰到好处。
劳特累克 《玛赛尔·琳达在跳波利乐舞》(1896年)


劳特累克的作品让我们看到19世纪末法国蒙马特欢乐场上舞女的命运,那时当一个舞者是一些穷人家的孩子为了混一碗饭吃而选择的职业。她们在欢乐场上为观光客跳舞卖唱,却谈不上有什么欢乐和尊严。如果有,那是她们还有一份敬业的精神:就是把舞跳得令客人欢心。

劳特累克是一个真实善良的画家,在他生命最后的岁月里,他从母亲的家乡到红磨坊街看望那些年老色衰的舞女,至死他的内心都那么富于同情,他一生中最浪漫的年华便是与这些舞女一起度过的。

1901年,劳特累克因长期酗酒而黯然走向生命的尽头,时年37岁。这一年,毕加索来到巴黎,当他目睹了劳特累克的作品时,他喃喃地说:“我现在才了解这位矮小的男人,竟是如此伟大的画家。”
本文转自——江西美术出版社微信平台
想看更多美文 请扫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
o(≧v≦)o~~


    关注 江西美术出版社景德镇分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劳特累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