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你愿意去相亲角吗?

 

我也只有一个一生,无法赠予我不爱的人...

Blind Date
NOW

HERE

&
英语中,相亲一词翻译为"blind date",即盲目的约会。而在中国,大家更赞成将其翻译为"marriage interview",专门形容以结婚为目的的见面。
《最后,她去了相亲角》

那天上课,老师给我们播放了一个最近在微博上很火的视频。视频中采访了几位到了适婚年纪的职业女性,她们普遍存在一个问题:还没找到适合陪伴的人却被父母施压结婚。父母为她们做了决定,把她们的资料打印出来粘贴在“相亲角”中,供别人选择。放眼望去,“相亲角”中满是密密麻麻的个人信息资料。一个活生生的人就这么被束缚在了一张A4纸上,无奈又压抑。视频中“剩女”一词被多次提及,似乎透露出在中国社会的价值观中,一定要结婚,才是一个完整的女人,而到了适婚年纪还不结婚的就是残次品。有些父母甚至说出“你一天不结婚,我就不死”来道德绑架子女。



《暴走大事件》

小学&初中&高中

我妈:你给我好好学习啊,小小年纪谈什么恋爱,你们肯定不会有结果的,把精力都放在学习上你以后才有出路

我:(妈,你以为男朋友说没就没啊)

大学&大学毕业

我妈:你怎么还没谈男朋友啊?你看你老家的表姐表妹,人家小孩儿都会跑了,你也不着急

我:(妈,你以为男朋友说有就有啊)

从什么时候开始,男生30岁之前必须成家立业,女生27岁左右必须准备结婚成为了一项不容反抗的任务指令?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开始畏惧回家过年,被亲朋好友催婚?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不自觉地担心起自己会不会被剩下、被嘲笑?从什么时候开始,结婚不是为了自己的幸福,而是为了迎合父母朋友的期待?从什么时候开始,婚姻变成了沉重的负担?
◆  ◆  ◆  ◆  ◆  
我也只有一个一生,无法赠予我不爱的人


我个人是很反感相亲这种行为的。我不否定真的有人从相亲中找到真爱,但我更多感受到的是到了年龄凑合的将就。



我有个亲戚就是相亲结婚的,而她的经历让我更多反感和畏惧相亲结婚这件事。她本是傲世职场的女强人,薪水充裕还有时间到处旅行享受生活,我很羡慕那时的她:快意潇洒,自由洒脱。等到了28岁,父母开始催促她尽快找男朋友结婚生子。她抗拒,认为单身的生活很享受。但不敌父母的催促与身边的压力,于是她开始与各种不同“剩男”的相亲。后来,在熟人的介绍下,她认识了一个眼缘还不错的男生,见过几次面,父母也互相寒暄过几次,婚事就这么被决定了。听说这件事时,我还在初中,当时我想原来结婚这么简单容易啊。然而等到结婚之后,隐藏的矛盾裂痕越来越大。先是双方生活习惯的不同,再到了解程度的不深,以及经济实力的不匹配,这段婚姻濒临破碎。等孩子出生后,他们两个人更像是因为孩子绑在了一起,丝毫没有爱情可言。现在每当我看到他们的相处状态,都感到深深的心酸与无能为力。



《非诚勿扰》

仔细想想,从2010年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开播,似乎越来越多相亲节目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屏幕中一位位女嘉宾在站台上观望同时也在被观望,在我眼中这种行为就好像在菜市场买菜,那些光鲜亮丽的女性似乎成为了打上信息标码的商品,等待被带走。这种爱情再也没有了年少时的激情与悸动,而被一种所谓的责任感与规则化代替。
◆  ◆  ◆  ◆  ◆  


人生只有一次,为何要退而求其次?


我想让你想清楚,这是你的人生,是由你自己直接参与和负责的。

  人生只有一次,为何要退而求其次?不必说对不起,你没有义务满足别人的期待。如果为了迎合别人将就结婚,你对不起的只有你自己。

偶尔也觉得害怕,毕业之后似乎也快到了适婚年纪,我的父母会怎么对待那时候还单身的我呢?不想按照既定的轨迹循规蹈矩的按部就班,我相信只要父母看到单身的我依然积极乐观、自给自足,他们也没有理由强求我改变。

所以最重要的是,不要为了结婚而结婚,你只有一个一生。
King.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让我们再陪你一段


文字  /  King

图片 /  详见图片右下角

音乐 / 《最初,所谓爱情》- Busker Busker


    关注 无事生执念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