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巴州地名的由来,你绝对猜不到!(最全版)

 

三江、化成、大茅坪、官渡、花溪......巴州很多的地名都是有来历的背后蕴藏着一些动人的历史故事作为一枚土...

三江、化成、大茅坪、官渡、花溪......
巴州很多的地名
都是有来历的
背后蕴藏着一些动人的历史故事 
作为一枚土生土长的巴州人
不晓得你住的地方什么来历
还好意思自称为本地人?
跟朋友都不晓得啷个摆龙门阵
看了小编整理的这份地名来历大全
再也不要说自己不知道了!
巴州

“巴州”一名的由来,要追溯到北朝北魏时期。此后,在唐、宋、元、明、清等时期,基本上沿用了巴州的旧名(其间,宋朝曾将巴州改为巴州清化郡,明朝曾将巴州改为巴县)。

民国二年虽将巴州改为巴中,但1982年地名普查后,又恢复了巴州这个故名。




著名景点
望王山

望王山位于巴城城北,山势陡峭,景色优美。关于望王山名字的由来,相传与唐朝章怀太子有关。

唐朝时,武则天的第六子——章怀太子李贤被贬巴州,他时常登上此山瞭望长安,所以叫做望王山。同时,这座山又被称为王望山,其意为李贤希望他的母亲武则天能招他回朝。
阴灵山

最早,因这座山地势险要,形似马鞍,常年有玄气密布,故名:鞍玄山。

后时任四川总督的李国英,来到“鞍玄山”拜道后,他母亲的眼疾得以康复,念其灵验特赐名:灵应山。

后灵应山上的寺庙一度被毁,光绪三年,重建后的灵应山鲜少出现阳光,反而雾气弥漫,但是佛祖依旧灵验。于是又更名为:“阴灵山”。
塔子山

据《巴中县志》记载:塔子山即东龛山支垄,又名长鼻子山。后来,因为山上有座俯视巴河、鸟瞰全城的白塔,所以人们又把它叫做塔子山。

山上的白塔原名凌云塔,建于清道光十年(1830),是巴中清朝中晚期佛教文化的标志性建筑。
南龛坡

据2000—2001年的调查,巴中市境内有石窟59处,分布于巴中市区周围的南龛、北龛、西龛、东龛等地。

南龛坡的得名,正是由于山上刻有盛唐时期的摩崖造像。这些造像精巧玲珑、姿态各异、气质浑厚,是古代劳动人民的巧夺天工的艺术精品。
三江水乡

三江水乡位于巴州区三江镇,距巴城17公里。因处于巴河、恩阳河、鳌溪河的交汇口而得名。三河水涨,江潮浩荡,像千军万马奔腾而至,犹似李太白“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的诗情画意。

据史载,早在雍、乾之世,内外客商就在此休养生息。三水上下商、货运之舟楫多皆停泊于此。
莲花山

莲花山位于巴城西北12公里的平梁镇境内。因山上有五沟五梁,形如莲花盛开,故而得名。阳春三月,游者甚众。时有专车直达山腰,游客便攀蜿蜒山路而上。山中有莲花寺、莲花洞等景点。




街道
张思训街

张思训是咱巴中市巴州区人,也是著名的北宋天文学家,他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自动天象仪——太平浑仪,是世界上使用水银于机械仪表的始祖。街名正是为了纪念张思训。
严公庙街

这个街道名和三国故事有关。严公,指的是严颜,东汉末年人。当时,张飞率军逆流而上,来到巴郡,与严颜军大战。便有了“张飞义释严颜”这一典故。

严颜将军死后葬于巴中,地址就在严公庙街99号。而“汉昌县城示意图(东汉至萧齐)”记载,严公庙大概就在现在的草坝街。不过经过一千多年的变迁,现在已不复存在。原先严公墓的所在地,现在也变成了“将军宾馆”。
吊桥街

吊桥街是老巴城人的记忆,这段记忆是关于一座跨越巴河的吊桥。曾经,沿吊桥街往巴河方向直走,就会在河上看见一座钢索吊桥。

在江北仍是一片农田的时候,这座由钢索与铁板组成的简易索桥曾是巴河两岸的主要通道。但由于吊桥年久失修,影响巴河泄洪,已经被拆除掉了。
宕梁街道办事处

原为宕梁乡。宕梁是巴河东面的一座山梁,从柳津桥处眺望,形似挡住巴水,故称挡梁,谐音宕梁。
玉堂街道办事处

原为玉堂乡,因曾名为圣谕堂,故名玉堂。2011年11月筹备组建玉堂街道办事处。


各乡镇
大茅坪镇

原名巴州镇,2011年11月更名为大茅坪镇。1952年春,这里还叫白云乡(因白云山命名)。到1956年1月撤乡并入三江、石庙二乡。几经周折,到2005年4月又并入巴州镇,2011年11月更名为大茅坪镇,辖地为原白云乡。
清江镇

原名清江渡,古名清江树,始建于清乾隆四年(即1739年)。因常遭火灾,以水能克火,加有双桥河从场下流过,遂将清江树改名为清江渡,现名清江镇。
水宁寺镇

水宁古名曰“始宁”。后来,火毁城镇,相传因“五行”缺水而更名为水宁。明朝时,这里是是当时北通汉中,南到成都的驿站。
梁永镇

因梁永河而得名。梁永河古名梁大溪,后改为梁永河。传说因河中曾现莲花,故又名莲花河。
鼎山镇

古名定鼎庵,因鼎山而得名。鼎山拔地而起,形状似鼎,故名鼎山。
寺岭镇

位于巴州东北部,古治所寺岭场。寺岭场建于清同治年间,因位于山岭,随寺庙而兴,故名寺岭。
大罗镇

因在场侧的石壁上,有一断纹圈突出,形似一面大锣,故取名大罗。这里盛产的黄花尤为著名。
枣林镇

原名周家溪,因本地周姓居多而得名。清咸丰年间,溪畔枣树成林,遂改名为枣林。
化成镇

化成,古名双河场。现可考究到隋唐建造巴州南龛石窟碑记的“化成山”。 1941年,川北地下党在此创办“奇章中学”,书联:“储英才期作霖雨孝于家忠于国树人已奠百年基,兴学校以挽颓风民可化俗可成愧我未偿三乐愿。”化成乡名就来自其间“化名成俗”之意。
平梁镇

在断垭场后,曾建有平梁城,建于宋淳祐中,取平定梁州之意。现在的平梁正是沿用这一地名。
光辉镇

地名来历已不可考。但光辉镇石庙场仍有记录,建于清咸丰四年(1854),因有一座用石头修建的庙宇而得名。
凤溪镇

曾名龙凤场、龙凤观,建于明代,传说场后鸡子山像凤,对岸赵奎梁似龙,观在沟底,场随观兴,故名。1982年3月改名凤溪。
梓潼庙镇

梓潼庙,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先以庙为市,后逐步成场。
花溪乡

老鸹潭内有一石,有花纹,形似鸡,古名花鸡河,后称花溪河。花溪乡因此河而得名。
大和乡

曾经俗称大罗塘,是巴一通道上的一个栈口。因这里有一小山,名为罗盘梁,形状似一面锣,故名大罗塘。1951年建乡时,为避免与原鼎山区大罗乡同名,而改名大和。
关渡乡

因官渡溪而得名。1967年改名为关渡乡。官渡溪之名的由来则有一个传说。相传清朝本地有一佘姓官员曾由此渡过,故人称官渡溪。
白庙乡

白庙乡得名两座庙子。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因上下场头个有庙子一座,皆白璧,故名白庙。
金碑乡

其前身为复兴乡,曾被俗称为爬桥子。1982年更名为金碑公社,因其场后金碑梁而得名。
羊凤乡

有一地名为羊孔子。羊凤乡这个名字,取的就是羊孔子与凤凰寨相对之意。
龙背乡

原名“乌梢背”,因为地处山梁上,梁似乌梢蛇而得名。清咸丰六年(1856)建场,改名龙背场,后一直沿用“龙背”一名。
凌云乡

古名柏垭庙,因一寺庙中有一棵需三人合抱的大柏树而得名。后因境内玲珑山改名为玲云场。1967年,改“玲”为“凌”,取壮志凌云之意。
除了这些地名之外
巴州还有很多地名是大有来头的
如果你知道更多
欢迎给小编爆料哟!
内容整理自《巴中县志》,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欢迎微友们指正。

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进行关注。

巴中大事件

ID:dhdt_0827ad01@163.com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爱上这座城,从这里开始.巴中城事、娱乐休闲、实用信息、杂谈趣闻、带您玩转巴中,发现地道美食,体会不一样的巴中!全巴中人都在看的公众号,你值得关注!


    关注 巴中大事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