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讯通等有偿信息提供将逐步取消,学生还能戴智能腕表上课

 

厦门市教育局昨日举行2016年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





前些天,招考君收到了一位家长的留言:

家长



请帮忙了解一下这个是哪里搞的。

一个孩子读书,QQ建,微信建,短信开,学校公众号加,现在又是什么平台,又搞升级。

累不累,明明有免费的微信不用,要用收费的。读个小学有这么麻烦吗?

看介绍是校讯通的升级版,但是,以前校讯通收费,一年只收10个月,现在是不是连寒暑假都要收了?平时校讯通用得多吗?

招考君
家长



微信用得比较多,校讯通一年级开始到现在也有用。各个联系方式我们都有。QQ、微信、短信、学校公众号……现在又来个升级就烦了。 说是升级,还是每月8元。

只是家长们觉得有微信了,学校公众号了,就可以不用校讯通了。当然学校没有说强制,但是如果学校只在校讯通给家长发信息,那就成了变相的强制。

上面的留言,只是家长与校讯通的爱恨情仇的一小部分,招考君也持续在关注着这个问题。
这不,现在有新消息了——




市教育局昨日举行2016年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市教育局在会上表示,随着厦门教育信息化“人人通”的实现,诸如校讯通这类面向家长有偿的信息提供将逐步被取消。

2013年,厦门市在福建省率先实现公办学校100%接入互联网,实现“校校通”;2014年,再次率先实现“班班通”硬件全覆盖;2015年,初步建成高水准的新一代厦门教育城域网,为“人人通”全面铺开提供保障。

不过,在厦门市教育信息化水平日臻完善的同时,一些学校还在使用有偿的“校讯通”,学生家长每个月都要缴交8元到10元不等的费用,学校才会推送作业或是各种通知给家长。

家长表示很纳闷——
为什么有免费的信息手段不用,而要用有偿的通讯手段?

市教育局昨日表示——
厦门教育信息化水平足以给家校联系提供免费平台,面向家长的有偿信息提供将逐步被取消。



在昨日的会议中,大数据时代如何实现“互联网+教育”,成了与会者热议的话题。

目前在厦门,教育信息化似乎两极分化,厦门六中昨天表示,他们计划试点可穿戴设备——试点学生每人发一个腕表,他们一走进学校,心跳等身体状况信息都会发到后台,腕表还可以发送他们运动以及参加社团的轨迹;实验小学等学校则在试点让学生带iPad到学校上课。
天呐,简直人人都是小柯南的即视感!


不过,有的学校还在用金属探测仪来“搜身”,看看学生是否带手机。

昨日参加会议的信息工作者表示,手机、平板电脑等进入课堂是趋势,要做好迎接它们的准备。

佘峥说事  



大数据时代 教育不能置身事外

昨天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都浓缩在一个二维码里,只要用手机扫一扫,所有的会议资料都可下载。

与会者都在感慨:这真是名副其实的信息化会议。不过,在学校应邀上台演示先进技术如何走进课堂时,突然没电了!
台下有人在冷哼,这说明信息技术也不是万能的。没有电,什么技术都白塔!这形象地说明了学校信息化工作的现状——大数据似乎无所不能,但有时无比脆弱。制约它的有可能是诸如停电这样的小事,但是,也有可能是理念,但是,在无所不能的技术面前,它们不可小视,有时,可以“一剑封喉”。

其实,不要惧怕信息技术,它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它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孩子的学习。在厦门,已经有学校在试点校园wifi的全覆盖,现在技术手段已经可以实现有条件开放,譬如说,在可以用到pad的课堂上,老师会给网络解锁,否则,手中的pad或手机就是一块砖头。

当然,在学校信息化过程中,的确有许多矛盾需要平衡,譬如说,带pad到学校,是否是所有家庭都能承担得起的?如果不是,那怎么办?还譬如说,视频、动画和黑板字的协调等等。
当然,更重要的是,无论你怕不怕,信息技术都在那里——在大数据时代,教育应该是无法置身度外。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林佳添说,现在很多方面、很多事情都要我们用“互联网思维”去思考问题,要认识到信息化对学习方式等都已产生巨大影响,我们再也慢不得,等不起,要动起来。
厦门日报新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佘峥 图片由家长提供

编辑:蒋含 值班主编:林燕贞

厦门日报社微信矩阵

昵称
微信号昵称微信号厦门日报xiamenribao厦门招考xiamenzhaokao厦门晚报xmwb597海峡生活报lifeweekly0592海西晨报haixichenbao台海杂志taihaizazhi厦门网xmnn-cn遇见婚恋网yujianw520


    关注 厦门招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