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仔猪6h保护理论

 

基于仔猪的生产现状、生理特点以及实际生产中新生仔猪的保护误区,我们提出“新生仔猪6h保护理论”——“新生仔猪6小时内温度达到33℃;新生仔猪6小时内不给予任何伤口;新生仔猪6小时内吃够300g左右的初乳”。...





作者:戴建华

刘自逵

李想

1

当前新生小猪生产现状

目前我国母猪平均年产仔数大多能达到22头以上,但母猪年产断奶仔猪数即母猪的年生产力(PSY)却还不到17头,与欧美地区很多国家(PSY达到了30头以上)存在巨大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断奶前新生仔猪高死亡率所导致。

据研究报道,我国断奶前新生仔猪死亡数约占总产仔数的20%以上,而85%以上的断奶前死亡发生在分娩过程中或分娩后的1-3d内,特别是新生仔猪的死亡,几乎70%以上的仔猪死亡都是在新生的最初几天发生,如病死、冻死、饿死、压死等。
2

新生仔猪的生理特点

消化机能不完善

抗寒能力差

生长发育迅速

缺乏先天免疫力,容易感染疾病
3

现行仔猪管理方式对新生仔猪保护的误区

仔猪在出生后1-3d内死亡率如此之高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对新生仔猪的保护不够,以及护理上存在的一些误区。最常见的是仔猪出生后立即从母猪后方用力扯断脐带,且捋回脐带血;未擦干体表液体,未及时保温,过早撤换保温设施或在夏季不进行保温;未吃初乳,直接进行剪牙、断尾等工作;过长时间没让小猪吃到初乳以及没有吸到足够的初乳。
4

新生仔猪6h保护理论

基于仔猪的生产现状、生理特点以及实际生产中新生仔猪的保护误区,我们提出“新生仔猪6h保护理论”——“新生仔猪6小时内温度达到33℃;新生仔猪6小时内不给予任何伤口;新生仔猪6小时内吃够300g左右的初乳”。





第一,现代基因型母猪的生产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如产仔数、瘦肉率、生长速度等,但要承受更大的营养和体力压力,体质不断减弱。目前大面积饲养的长白、大白、大约克夏等国外引进的瘦肉型品种母猪和国内新培育的母猪最容易发生滞产,产程通常长达6~8h,仔猪在出生前或多或少因脐带断裂过早、被过度挤压、代谢损伤(生理性酸中毒)等原因引起仔猪在子宫内缺氧,CO2和乳酸水平持续上升,血液pH值下降,可诱发肠蠕动和肛门括约肌松弛,导致胎粪排到羊水中,同时仔猪缺氧提前发生呼吸而吸入羊水或胎粪发生呼吸障碍,出生后普遍皮肤苍白、活力较差。因此,在仔猪出生落地时首先应保持脐带连着立即用干毛巾擦净口鼻腔黏液,帮助其恢复自主呼吸,让新生仔猪不处于一个缺氧状态。

第二,与此同时,新生仔猪的体温调节中枢机能不完善,皮下脂肪少,被毛稀少,并且提供热能的体脂和糖原储备不足,抗寒能力极差。出生后由子宫内环境转变到外环境,由恒温转向变温,仔猪极易受寒而腹泻;新生仔猪出生后应立即擦干仔猪全身粘液,尽可能避免因体表水分蒸发而损失过多的热量。并保持最初保温温度在33-35度,防止新生小猪体温过低和活力较弱的问题。同时不管是在冬天还是夏天,在南方还是在北方,在仔猪初生阶段都要有完善的保温设施,否则在当前的昼夜温差极大的情况下,仔猪就会频频出现冻死或拉稀现象。

第三,由于胎盘结构的特殊性,仔猪不能获得母源抗体的被动免疫,而新生仔猪的主动免疫在3-5周才逐渐发育成熟,如黏膜免疫系统产生白细胞介素和对分裂原反应的功能在出生后3周才逐渐成熟,8周龄开始所有免疫指标达到成年值。主动免疫中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是先天的,其血液中的嗜中性粒细胞是防止细菌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占血液中淋巴细胞的50%,仔猪出生时已有嗜中性粒细胞,但趋化反应性低,吞噬功能不明显,杀菌能力较弱。加上当前很多猪场在母猪分娩时产床和母猪后躯都未经过擦洗和消毒干净,猪场环境卫生较差,病原谱十分复杂。在仔猪出生后,未吃初乳前,既未获得母源抗体的被动保护,自身主动免疫系统又未发育成熟,仔猪的免疫力几乎为零,所以这段是最容易被感染的阶段。
Coalson和Leoce报道新生仔猪在出生后1h内只要吃到40-60g富含免疫球蛋白的初乳,就能够获得足够的被动免疫。除参与肠道粘膜免疫的抗体IgA既可从外源途径获取,其余母源抗体必须从初乳中获得,因此母乳中抗体水平直接影响仔猪的免疫能力,但在目前的养殖条件下,不仅是复杂致病性强,同时要想减少应激而进行的剪牙断尾等工作对小猪的免疫力要求也不断提高,母猪奶水中的母源抗体水平也不能得到足够保障,如果我们只吃一个小时的初乳已经不能满足小猪健康保护的需要了。

因此,如何尽早地让新生的小猪快速获得足够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就成为小猪健康管理的重中之重,加之如果此时我们进行的日常操作,如剪牙、断尾、去势,超免等将会给仔猪带来巨大的应激,在没有吃到初乳前小猪并不具有免疫力,同时操作留下的创口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仔猪被感染的风险。对于小猪的健康来讲无疑就是雪上加霜;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在仔猪保温干燥后尽早让小猪吃到初乳,特别是最初6个小时内的初乳(母源抗体在最初的6h内是含量最高60-100mg/ml)。
并且对于仔猪的一些护理工作,如剪牙、断尾、去势等工作,一定要在吃到6个小时的初乳后进行,如果吃初乳太迟,小猪就不能得到足够的初乳IgG,这样仔猪就得不到较好的保护,小猪的问题就大增加。同时让小猪尽早的吃到初乳,也能防止新生小猪免疫空白期过长而造成感染。有些同行猪场采用的只吃一次初乳的做法是不能完全保护好仔猪的健康的,一方面,母乳中的抗体不能充分利用,加一方面,当前的养殖环境十分恶劣,仅仅一次初乳50g左右已经不能完全保护好我们的新生仔猪不受到外界多而复杂的病原的侵袭。因此现在许多猪场在同样的管理下小猪却接二连三的发生了诸如拉稀等一系列的问题。

新生仔猪6h保护理论是在充分了解仔猪生产现状及仔猪生理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护理方法,并依据科学的理论解决了以往仔猪护理操作上的一些误区及争议,更有利于提高仔猪活力,降低断奶前仔猪死亡率,对提高猪场生产成绩及经济效益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与后台工作人员联系!



>>>>

肢蹄病专题

1.黄建平:猪肢蹄病是引起母猪被动淘汰的第二大原因

2.肢蹄健康,才能走的更远

3.六招教你鉴别猪口蹄疫、猪水疱病、腐蹄病

4.肢蹄病的原因及防治大全

5.预防猪口蹄疫之消毒与免疫

>>>>

腹泻专题

1.预防产房仔猪腹泻的“两清除一提高”策略

2.断奶仔猪腹泻原因及应对策略

3.浅谈防治断奶仔猪腹泻的营养措施

4.仔猪腹泻病鉴别诊疗简表

5.美、韩、泰、中国PED控制实用方案集,希望你永远不会用到

6.防控仔猪腹泻之精细化管理

>>>>

呼吸道疾病

张世新:呼吸道疾病防控

>>>> 数据管理

最全的猪场常用数据参照表格

想看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文后右下角的写评论写出您的愿景及对我们的建议


    关注 PSY应用研究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