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再芬2015年黄梅戏演出混剪

 

韩再芬,黄梅戏不了情何以形容美人?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皓齿朱唇,...



韩再芬,黄梅戏不了情



何以形容美人?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皓齿朱唇,惊为天人……

韩再芬就是一个标准的美人。

戏里戏外,她都想呈现一个最完美的自己。

再芬黄梅,为了黄梅戏,韩再芬挺拼的。

在台上演绎了百种人生的她,生活中一样马不停蹄。

出道36年,10岁考入安庆地区黄梅戏剧团,14岁挑大梁主演舞台剧《莫愁女》,16岁主演电视剧《郑小娇》,她曾成功塑造过西施、七仙女、孟丽君、杨玉环等经典形象。时至今日,韩再芬已算不清自己演过多少角色,光是去年一年,她就演了近百场。

是性格,也是时局使然。

韩再芬出生时,安庆几乎人人会唱戏。四十多年过去了,戏曲纷纷成了“遗产”,安庆还是座“唱着过的城”。沿着菱湖水,长江岸,安庆民间黄梅艺人常常操起家当,展开喉咙。

“人人夸我潘安貌,原来纱帽罩婵娟,罩婵娟”“风吹稻花香阵阵,难得相逢在人间”“哥好比汉梁鸿田头端坐,妹愿学孟光女敬重哥哥”的唱词穿街过巷,绕梁不绝。靠唱黄梅戏赚钱的草台班子“全安庆现在还有一千多家”。这些班子演出的时候,搭个草台,台下是各种卖甘蔗、买馄饨的。看戏的就啃着甘蔗,吃着馄饨站在台下伸脖子看。

安庆黄梅戏剧团是其中之一,2005年的时候,经营惨淡,光景勉强维持,启动改制迫在眉睫。在这个时候接手的恰是韩再芬,“2006年,我看了演员的工资条我落泪了,每人每月500多块,整个剧院账面上只有两千块。我为什么动感情,那时演员收入不体面呀!”韩再芬很不愿意回想当年她在私人会馆里的所见所闻:小姑娘们游走席间,翘着指尖,咿呀哼唱,台上唱戏,台下猜拳行令,点你唱点她唱,“像回到了旧社会”。

那时团里账面上只有2000块钱,这不包括韩再芬借给剧团的8万——因为接拍电视剧,韩再芬算是戏剧圈里的有钱人。当时团里60个人,每年的政府拨款只有91万。于是,韩再芬开始“化缘”。一次饭局上,一个烟草专卖局的领导当场拍板:“韩老师,您说的这事我们得支持,我们每年补助你们100万。”

半年后,剧团的几出大戏捋顺了,开始商演。凭着韩再芬的名头、《徽州女人》的“梅花奖”招牌、能说得上话的朋友,“再芬黄梅”商演场次越来越多,慢慢开始赚钱。“品牌效应很快起来了。”韩再芬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后来变成韩再芬一出台,钱就上去了。”

在某种程度上而言,韩再芬这个名字,已然成为一个品牌。
求变《徽州往事》
幕布徐徐拉开。清末年间,徽州。粉墙黛瓦倒映在碧水中。月潭村一户汪姓人家,黑石磨制的门框,窗棂上的木刻,窗外的一片毛竹。女主角舒香的出场也很徽派,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更夫夜半送信。听得那脆声声一句应答,告诉观众,这是一个年轻女人。舒香在二楼的窗口,吊下小箩筐,将更夫送来的丈夫亲笔信笺收下。

“往事”发生在清末。徽州月潭村商人汪言骅与妻子舒香因官匪之乱分离,舒香以为丈夫已死,嫁给富商罗有光做填房。多年后,汪言骅洗清了莫须有的罪名,兴冲冲回家时借道拜访老友罗有光,落座饮茶,遇到妻子舒香。两个“好男人”客气地让起妻来,女人站在旁边,宛若一个物件。

《徽州往事》演绎了一百多年前的悲欢离合,是“再芬黄梅·品牌戏剧”最为典型的一出原创戏,也是韩再芬目前忙碌的重点。“从剧本来看,它完全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戏曲剧本,它以故事性、艺术性、思想性见长,追求以往戏曲所忽略的悬念设置和叙事节奏,刻画人物深邃幽微的心理和情感,同时将其作为一面‘镜子’,观照现实……导演、表演,包括音乐、舞美的创作极具挑战,也获取了极大的空间,造就了《徽州往事》从一开始就完全不同于一般的黄梅戏的血脉。”

当然,也有一些戏迷接受不了:黄梅戏演得跟音乐剧似的,剧情太简单,老派的身段步法、表演程式都没了。

“那时候搞得太超前了。”韩再芬回忆,包括戏里那些不正经的名字:丛未环——从来不还贷款;胡留言、刘飞宇——制造“流言蜚语”的记者,让看惯了传统戏的观众一时接受不了。她准备抽空再把这出戏“重新弄弄”。

然而,这并未影响《徽州往事》的受欢迎程度,该剧于2012年10月7日首次搬演舞台,就受到了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的热捧。先后在安庆、合肥、深圳、广州、南京、苏州、北京、上海等城市公开商演近百场,上座率超过90%,可谓红遍全国。

老剧种,新局面

黄梅戏是最早引入音乐家的剧种。人人都能唱几句的《天仙配》,就是已故音乐家贺绿汀的学生白林作的曲,“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因此破天荒有了二重唱。从那时起,黄梅戏成了作曲家主导的艺术——传统戏曲因为曲牌固定,都由演员根据自身情况演绎。

这些年来,戏曲不景气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在各种流行文化、选秀节目、影视大片的夹击下,即使像黄梅戏这样具备普遍群众基础的剧种,都处于历史上光芒最为黯淡的发展时期。

在沉寂幕布的背后,韩再芬一直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这是时代的必然,还是戏曲工作者没能创作出让现代观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困惑中的韩再芬一度频繁“触电”。2000年至2007年,韩再芬参演了多部电视剧,包括《走向共和》《尘埃落定》《贞观长歌》等知名大片。

直到2006年,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成立,韩再芬就任院长,仿佛获得了新生。她不再接拍电视剧,把主要精力放在管理上,积极投身于黄梅戏年轻人才的培养,使剧院形成了三个梯队的演员团队。她未来的目标,是让剧院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把“再芬黄梅”打造成为戏剧精品的品牌。

“黄梅戏死不了,在不久的将来,它还会兴盛。”韩再芬如此充满信心,是因为黄梅戏扎根的那块土壤,同样也滋生过京剧鼻祖程长庚、新文化运动旗手陈独秀,“人活在什么土壤,就会培育他什么精神”。

对韩再芬来说,比起京剧,黄梅戏是一个青春勃发的少年,包容性和吸收能力特别强,促进它的变革和再造,是她这一代人的责任。她希望黄梅戏用它的灵动去面对今天多元化的社会,什么东西都可以吸收,吸收完后还是它自己。

而她所理解的黄梅戏改革,就是在运用现代艺术手段创作新剧,投射艺术家对当代社会理解的同时,传承黄梅戏的经典唱腔。探索用交响乐、电影手法等现代艺术元素嵌入,改变戏曲在人们心目中的节奏慢、时代远、故事情节单一等刻板印象。而在传播上,则要借助动漫等科技手段,追上信息化的步伐。

就像在《徽州往事》中,除了戏剧架构的创新,在舞美设计上也新意迭出,把古朴的村落老宅、精致的家具陈设、青翠的竹海等诸多徽州元素都搬上舞台,不仅完全改变了传统戏曲一桌二椅单调的舞台呈现,也改变了半个世纪以来新编剧目每场时空固定的布景设置,其用心、讲究不次于电影、电视。

“黄梅戏正处于含苞待放的时节,你完全可以把她看成出落得楚楚动人的曼妙少女。它是一种比较年轻的剧种,还在成长。”韩再芬说,面对如此快速发展的社会,她的态度却乐观得很。

来源:《再芬黄梅》官网

「 精彩回顾 」

回复 '黄梅戏'“越剧”“往期回顾”等

感谢腾讯网友“小柱子”上传分享

本视频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您的转发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分享 | 戏曲 |  文化 | 倾听 | 故事

这就是 小蕾之家


    关注 小蕾之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韩再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