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otopia:通往乌托邦的动物城

 

zootopia,一次通往乌托邦的尝试...



上帝赋予了人类的语言,让人类用语言来表情达意,而人类却似乎并不满足于利用这样的特权来直接表达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想,而更享受语言这种工具给我们带来的美感。于是,文字从最开始作为一种直接表情达意的工具,慢慢发展到最后,形成了一种以含蓄委婉为特征的艺术。比如诗歌,比如散文,更比如说寓言。

寓言由表面的故事与内在的哲理两部分组成。当然,最开始的寓言是故事服务于哲理,即寓言背后的哲理才是作者创作这一则寓言的最根本的动机。利用故事说理,一方面是为枯燥的哲理增强趣味性,否则庄子那一套大而无当,玄之又玄的哲理,如果没有那些奇诡怪谲的故事,汪洋恣肆的文辞来进行修饰,估计他的思想会在历史的典籍中黯然失色不少,甚至会被淹没。另一方面也在于凡人类都有的一个共同的毛病:听不得相左的意见。相对来说,寓言背后的哲理虽然也不一定是什么好话,但至少拐弯抹角的实话比直来直去的真话要中听得多。

但是如果一则寓言(即满足故事与哲理两部分内容的文学形式)的故事部分太长,则是哲理服务于故事,也就是说,讲这一则故事的人,其创作故事的初始目的就是为了讲故事,只是为了增加故事的深度,添加了一些哲理。比如说美国的一些动漫电影,为了扩大观众的人数,吸引各个年龄段的观众,最好的做法就是在电影中添加不少现实的因素,使得一个故事充满了隐喻等因素在里面。比如《小王子》(作为原著,作者最开始创作这个故事可能也只是想说明一些哲理,但当拍成电影的时候,导演是否想让故事服务于哲理,就要打一个问号了),也比如不久前火热开播的《疯狂动物城》。



我相信看过《疯狂动物城》的,都会承认这确实是一部难得动漫佳作。如果完全抛开所谓的现实因素和政治因素,《疯狂动物城》仍然算是一部制作精良的动画片。先不说情节,就说里面的造型设计,就堪称一绝。据说该电影中出现了64种动物,每一种动物的造型特色鲜明,有的设计比较传统,如兔子的温柔,娇小,狐狸的机智与狡诈,狮子市长的威严,北极熊保镖的霸气,都比较符合我们对这些动物的传统认识;也有的动物的设计则在动物原有的基础上保持着一种创新,比如同样作为大型食肉动物的猎豹警官,其造型就显得憨态可掬,完全没有任何的凶猛可言,甚至在猎豹警官辞职的那一瞬间,还为他无辜的表情而感到可怜,揪心。当然,有些动物则是特点被夸大,所造成的喜剧效果就十分明显了,如拥有一头遮眼的长期不洗的苍蝇环绕的长毛的牦牛,还有那只电影还没上映就火遍了整个网络的叫做闪电的树懒。



情节上也不多讲。整部电影以破案为线索,这本身就使得电影在一开始就有强大的可看性。随着案情的层层推进,气氛更是逐渐被推向了高潮,让人欲罢不能。总之,观影的感受是愉悦的,这一点已有不少人说过了,我就不多重复了。

但是比这部电影的情节和观感有意思的,还是这部电影里背后所反映的美国人的追求与价值,可以说,这是一部带有强烈的“美国色彩”的电影,无论是广义的追求自由、平等的情怀,还是狭义的“小人物通过努力就能实现梦想”的追求模式,都很是符合所谓的“美国梦”。有意思的是,这部电影里塑造了一个想象中的“乌托邦”式的城市zootopia,也就是中文翻译的所谓“动物城”。在这座城市里,拥有沙漠气候的沙哈拉广场和拥有严寒气候的冰川镇同时并存,无论是食肉动物还是食草动物,在这个地方都能和平共处。不管是什么动物,只要努力,都能闯出一番名堂。这听上去真的很“乌托邦”,而事实上,zootopia就是由“zoo”(动物园)和utopia(乌托邦)两个单词所组成,也就是说,《疯狂动物城》原本的翻译应该是《动物乌托邦》。

与我们想象中的“乌托邦”不同,导演让这个“乌托邦”带有更多的现实生活中的不完美的地方,让这个zootopia不那么像一个乌托邦。比如兔子朱迪一开始就受到了牛局长的歧视与排斥,从而开始了时间紧迫的探案之旅(你也可以说是剧情需要),狐狸尼克也是从小就受到了歧视而从事非法行业。zootopia里也有官僚陋习,比如树懒就是典型的办事拖拉的混吃等死部门真实的写照。与此同时,这里也存在着帮派组织,比如鼩鼱老大。而尼克与大先生鼩鼱结仇的原因,是因为把臭鼬的屁股假冒成羊皮毯卖给了大先生(说明你有钱还是可以榨取绵羊和臭鼬的身体)。可以说,zootopia并不“乌托邦”,它更像我们人类的现实生活的写照。

影片的结局当然是以大圆满收官,努力的底层动物朱迪与尼克受到了认同,大反派最后也得到了应有的下场。在这里就不要抱怨这样的结局太过于理想化,这本身就是动画片,尽管这是一部反映现实的,同样适合成年人观看的动画片,但对于动画片而言,没有比大团圆更适合的结局了(毕竟还是要小朋友接受一点正能量,看到人生中的希望嘛)。

当然,这样的结局如果放到美国的其他电视剧里,同样不会有什么违和感,美国的电影本来就是这样:不管你如何的屌丝,只要努力,肯定会有收获。

这样的“美国梦”,正可谓“骗”过了无涯过客,不仅让无数美国人沉醉其中,看看中国图书市场中不少的《XXX成功学》和不少的鸡汤文,就知道这样的思想对现在的中国也占据着不小的市场了。尽管人生应该有梦,应该宣传正能量去追梦,但这么理想化的“美国梦”,还是过于简单粗暴了。

好在《疯狂动物城》不会再一味地走“小人物成功模式”,尽管这样的模式也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加深主题与思想的深度,导演将影片带入“自由、平等”这样乌托邦式的大背景中加以探讨。虽然现实中食肉动物肯定不会和食草动物像影片中描述的那样完全和平共处,但既然只是一个乌托邦,加以探讨,设想,总是可以的。我们也看到,在进行乌托邦的尝试过程中,也确实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信任问题,比如党派之间的倾轧。虽然结局一定不像影片中描述的那样单纯地将问题交给正义的一方就能完全解决那么简单,但我们至少看到了导演以及制作人等工作人员在这个话题上所做的尝试。

突然想到了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庄园》,也是一群动物(更准确地说是一群牲畜)试图建立革命后的类似共产主义的,没有丝毫压迫和剥削的乌托邦。只是我们在《动物庄园》中看到,最后这个大家共同为之奋斗的动物庄园,最后一点一点的变成了一个比人类更为独裁,更为剥削和压迫的由猪所统治的小王国。造成动物庄园走向独裁的原因有很多,但归根结底无外乎民智的不开放滋生了猪滥施特权的温床。《动物庄园》的出版,是在二战时期,那时,希特勒和斯大林的鼓惑在不同的地方横行一时......





乔治▪奥威尔

时过境迁,斯大林与希特勒的集权思想很难卷土重来,社会虽然存在着大量的不公平,但至少,这个时代的发展主题,是想尽办法消除不公平,而不是毫无目的地追求公平。一个本身一穷二白的社会一上来就追求人间天堂,只会把这个社会带入人间地狱。而一个社会本身就是欣欣向荣,物质极大的发展,那么,把这个社会带入天堂,虽然也不一定可能,但让这个社会变成地狱的可能性就不大了,而且,只要方法得当,这个社会只会朝天堂更迈进一步。因此,在这个法制相对完善的时代,我们不用十分小心的防范《动物庄园》里那只叫做拿破仑的猪人性中的假丑恶给社会带来的危害,而《疯狂动物城》中像尼克和朱迪身上人性中的真善美,在这个时代,也让我们看到了对实现乌托邦式的美好社会带来的可行性。

尽管这个设想仍然只是一个乌托邦,但至少,这已经是一条正在尝试中的追求真正的自由、平等的一条路不是一个足以把人类带入人间地狱的设想了。


    关注 yu的印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