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知道李白杜甫,不知道虞世南的人生是不完美的

 

韩愈韩夫子一句“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奠定了李白杜甫的文坛江湖地位。然而,李白潇洒俊逸太任性,杜甫历尽坎坷太沧桑,倒是虞世南,文坛和仕途都走得不错。...

韩愈韩夫子一句“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奠定了李白杜甫的文坛江湖地位。然而,李白潇洒俊逸太任性,杜甫历尽坎坷太沧桑,倒是虞世南,文坛和仕途都走得不错。

或许你在大脑里搜索几遍都不见得能想起来“虞世南”是谁,但那首《蝉》你可能还有印象(夏天马上到了,怎么能不想到“蝉”)。
虞世南 (唐代)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是唐朝政治人物、文学家、诗人、书法家。浙江省余姚人(浙江余姚知道吧,王阳明和徐秋雨等很多很多历史名人的老家,一个神奇的地方)。

虞世南擅长书法,在书法界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这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将自己和虞世南比作“伯牙子期”,曾称赞虞世南有超世之才,身兼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

话说虞世南的祖父虞检,在梁代(靖王殿下和梅长苏哥哥那个朝代)曾任陈始兴王咨议(宋齐梁陈:南朝迭相更替的四个朝代,实在不明白请查360百科;咨议:幕僚,类似顾问咨询师);父亲虞荔,是陈朝太子中庶子(太子陪读),都有很高的名望(陪读也很有名望?)。虞世南的叔父虞寄,在陈朝官至中书侍郎(五品官,约属于省部级高官),因没有子嗣,虞世南便过继给虞寄为子,因此他取字伯施。

据说虞世南生虽性沉静寡欲(大概就理工科男的性格),但意志坚定,爱好学习,年少时和兄长虞世基一起在著名文学家顾野王的门下读书,受学十多年,他勤奋努力精思不懈,有时十几天不洗脸不梳头(这种事也能流传下来吗,历史真是精细)。他擅长写文章,曾师法著名文学家徐陵,徐陵也认为虞世南得到了自己的真髓。与他同郡的和尚智永是王羲之的七世孙,也擅长书法,虞世南拜智永为老师,深得王羲之书法真传,因此名声更大。

陈朝灭亡后,虞世南与虞世基一起到隋朝京师长安,兄弟二人都名重一时,当时的人把他们比作西晋的陆机与其弟陆云。当时隋炀帝杨广还是晋王,听到他们的名声,杨广与秦王杨俊征召的文书一起送到,虞世南以母亲年老为由婉拒了。

大业元年(605年),虞世南接连被授为秘书郎(掌管图书经籍的官员,《道德经》的老子也当过这个官),升迁为起居舍人(记录皇帝日常行动与国家大事的官员)。与虞绰、庾自直(虞世南的两位同事)共同编撰《长洲玉镜》。 当时虞世基在当朝非常显贵,妻子穿衣都模仿王者,虞世南虽然同他们住在一起,却清贫节俭,不改变自己的性情。

江都之变后,虞世南随宇文化及到聊城。武德二年(619年),宇文化及兵败被斩 ,虞世南又被窦建德抓获(抓获这个词。。。柔弱的书生啊。。。),窦建德任命他为黄门侍郎。

武德四年(621年),秦王李世民灭窦建德后,虞世南被授任为秦王府参军,不久转任记室参军,十月,李世民被封为天策上将,并建立文学馆,虞世南被授为弘文馆学士,与房玄龄共掌诏告文翰,成为"十八学士"之一。

有一回,太宗曾让虞世南写《列女传》用来装屏风,当时没有《列女传》底本,虞世南竟然默记刻写,还连一个字都没有错。又一回,太宗出行,有一个官员请示要将书籍、公文的副本装到车上带着。太宗说:"有虞世南在,就是此行的秘书。"

太宗曾作宫体诗,让虞世南唱和,虞世南说:"圣作固然工整,但内容却并非文雅端正。陛下喜欢的,下面的臣子百姓必然趋之若鹜甚至过犹不及,臣怕这首诗一旦流传出去,天下的人都会追随效仿。因此不敢听从您的命令。"太宗于是说:"朕不过是在试探你罢了!"欣然赐他五十匹布帛。

贞观十二年(638年),虞世南又上表请求辞官归居,太宗同意了,但仍挂职银青光禄大夫(三品,散官文阶,类似顾问)、弘文馆学士。同年五月二十五日 (7月11日),虞世南在长安逝世,享年八十一岁。虞世南去世后,太宗曾为他做诗一篇,追述往古兴亡之道,接着感叹说:"钟子期死,伯牙不再鼓琴。朕的这篇诗,将拿给谁看呢?"便命起居郎褚遂良拿诗到虞世南的灵帐边读完后焚烧,希望他的神灵能感知。

虞世南逝世几年后,太宗曾在夜里梦见虞世南,像平生一样。第二天,太宗下令说:"礼部尚书、永兴文懿公虞世南,德行淳朴完备,文章是辞赋的宗师,早晚尽心,志在忠益。忽然去世,转眼过了几年。昨因夜梦,忽见其人,并且进谏直言,有如平生之日。追怀他留下的美德,很增悲叹,应当供给冥钱,申明朕的思旧之情,可在他家设五百僧斋,并为他造天尊像一座。"

贞观十七年(643年)二月二十八日,唐太宗命阎立本画二十四功臣图于凌烟阁(唐朝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听起来很飘逸,据说实为一座小亭子。),皆真人大小,虞世南名列其中 。


    关注 象园茶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