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开悟,为什么说不得?

 

从“开口便错,动念即乖”,“言语道断,心行灭处”来看,中国式开悟是“说不得”的。时下,还有不少人将开悟与各类神通、神迹事件联系起来,这其实是很大的误解。...



说到“开悟”,很多人脑洞大开,把“开悟”和各类神通神迹联系起来。“开悟”一词,首见于佛经,属于佛教的专有名词。任何人走入佛国的天地,都抱着一个很自私的思法,那就是像佛陀一样修成正果,得到无上的大智正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大彻大悟。

然而,如果我们将佛教徒所说的开悟体验,放在人类的大环境中,放到各类宗教的体验当中去,就会发现,所谓的开悟,不过是一次人与藏象(灵魂)沟通的体验,并无任何神秘之处。



别看佛教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但这个问题却是个谁都无法说清楚的问题。历史上的高僧大德,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具体告诉后人究竟什么是开悟?开悟的标准是什么?……于是乎,后人想方设法要将开悟说得更圆满,有了小悟悟学问、大悟悟因果、大彻大悟悟自性之说。

但什么又是自性呢?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没有对“道”给出确切的定义一样,佛陀一生讲法也没有对“自性”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这样一来,各家各派尽显其能,越说越玄乎,大体上有四派:有部的自性说、中观派的自性说、唯实家的自性说、禅宗的自性说。如果将这几家的自性说都读完,保证你的脑子会乱成一锅浆糊,心里一地的鸡毛。

如果我们连“自性”都说不清楚,那么我们悟什么呢?凭什么悟呢?看来想从理论上理解“开悟”几乎是不可能的,那就只有通过开悟人的亲身体验来反观什么是开悟。

可喜的是,历史上的高僧大德在自己开悟后都留下过论述开悟的文字,但要注意,所有遗留下来的文字和公案都可以叫“解悟”,而不是真正“开悟”的再现。我们只能通过这些“解悟”的文字去理解“开悟”。

我们先从最近一个得道高僧说起,他就是虚云和尚。这是中国近百年来佛教界公认的唯一得道高僧。当然,在这近百年,也曾经有过号称自己得道的人,屡屡不绝,这种人不用去管他。



虚云大师俗姓萧,初名古岩,1840年生于福建泉州,19岁在福建鼓山涌泉寺出家,1959年10月圆寂于江西云居山真如寺,世寿120岁。得五色舍利子数百粒。

1895年冬,虚云在高旻寺禅堂修行那段时间,万念顿息,工夫“落堂”。到腊月的第八个禅七中,第三天夜晚,六枝香开静时,护七的小师傅照例来冲开水,一不小心,热水溅到手上,茶杯堕地,一声破碎。虚云顿时疑根尽断,如梦初醒。就在这刹那间,虚云大师开悟了。

他述偈曰:

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

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

这就是虚云大师描述自己开悟时的文字。此偈子前两句描述当时的情景:烫著了手,打碎了杯,在静静的夜晚,那声脆响来得那么突然,对禅座的人而言,不啻一声惊雷。后两句写当时的心里感受:随着一声脆响,惊醒了梦中之人,长久以来勘不破的种种色相,突然烟消云散,不留一丝一缕;曾经挥之不去的凡尘俗念,当下一扫而空。

偈子我们读完了,可是我们知道开悟是怎么一回事了吗?完全没有。这首偈子没有告诉我们任何具体的东西,只以两个形容的句式描述了开悟时的主观心理体验。就事论事而言,这个描述本身没有太深的意义,一个沉思中的人猛然被惊吓,他的心理体验与此也相类似,脑子一片空白,不知有我,不知有物。

或许,我们没有理解了虚云大师的这首偈子的真正含义,很可能是因为我们对此类开悟的偈子和公案读得太少,那就让我们再来读一些此类的偈子或公案吧。

禅宗的初祖名叫达摩,关于他的来历,历史上就搞不清楚。《洛阳伽篮记》里说是“波斯国胡人也”;《开元释教录》里说他“西域沙门达摩者,波斯国人也”;《续高僧传》里说他来自南部印度;《历代法宝记》里却成了南部印度一个小国的王子,但却没有给出国名;《景德传灯录》才说那个小国叫香至国,而达摩是国王的三子。



其实,达摩来自哪里都没有关系,甚至他是否得道也没有关系(达摩得道是其自称),关键是他开创了禅宗一脉,对中国文化做出了极大贡献,这是我们应该记住的。

自达摩开创禅宗以后,大凡禅宗的高僧开悟、得道,都会留下一段公案或一首偈子。这些资料是我们弄清楚什么是“开悟”的重要证据。

关于二祖慧可开悟得道,历史上没有留下具体的公案,流传最广的是他“断臂求法”的故事。据传,慧可向达摩求法时,达摩没有答应。慧可站在大雪中数天,苦苦相求,达摩还是没有答应。于是他砍断了自己的手臂,鲜血染红了白雪。达摩看到他意志坚决,于是将大法传他。

但千万要记住,这仅仅是一个故事,万万不可当真。慧可断臂是真,但绝不是为了求佛法而自行断臂,他的手臂是被一伙强盗砍去的。《续高僧传》说得很清楚:“遭贼斫臂,以法御心,不觉痛苦。”用谎言来证实神圣,到头来神圣终将变为谎言。



关于三祖僧璨的开悟得道,历史上有记录。唐代房琯所书《僧璨碑》里曾记载,僧璨请慧可为其忏悔。慧可说:“将汝罪来,与汝忏悔。”僧璨觅罪不得,于是大悟。后人可能感觉这样开悟不太过瘾,于是《少室逸书杂录》里补记了僧璨开悟时的两句话:“罪无形相可得,知将何物来。”

后人如何理解这两句话呢?

这两句话其实并不难理解:人的一切执着都是虚幻,哪里是罪?哪里又是无罪?罪与非罪,都是枉心所造。回归真我、真心,罪与非罪,统统湮灭。

可我们还是不明白,难道理解到“罪无形相可得,知将何物来”的程度就是开悟吗?其实只要读过几本佛经的人,几乎谁都能理解到这个程度。若按今天的教育程度讲,这顶多是个高中生的水平,离研究生还有一段距离,更别说当教授了。

其实,我们也知道,开悟与否并不在文字上表达的水平,更不在于道理是否通达,重要的是刹那间开悟人真切的心理感受。可是僧璨的这两句话里,却没有涉及到丝毫的心理感受,只是讲了一些理论上的认识。这就难免让人摸不着头脑。

禅宗四祖道信的开悟、得道过程与僧璨相类似。据《五灯会元》记载,道信七岁出家,到十四岁佛法已有相当功底。就在这一年,道信前来礼谒三祖僧璨大师,并请求说:“愿和尚慈悲,乞与解脱法门。”三祖反问道:“谁缚汝?”道信道:“无人缚。”三祖道:“何更求解脱乎?”道信禅师闻言,当下大悟。

道信乞求解脱的方法,这样一来就有两个问题:第一、谁捆住了你?第二、用什么捆住了你?道信当然无法回答,因为这是个形而上的问题,不可能有具象所指。所以三祖僧璨说:既然没有人捆绑你,也不知用什么东西捆绑你,那你还要求解脱干什么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这则公案的道理与上则公案极其相似,也是一个高中三年级的水平,本身没有什么大不了。

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几乎没有留下开悟的具体公案和偈子,只知道他自幼出家,人品极好,一生精进修为,是一位好和尚。至于六祖慧能的开悟与得道,其中疑点多多,以后专文论之。



上面就是几位禅宗大师的开悟与得道的过程。虽然这些公案被大家津津乐道了千年,但实观地说,我们从中并没有得到任何启示,从“解悟”的文字中无法回溯开悟时的具体情节。如果进一步比较这几位得道大师的经历,开悟前后也看不出任何的异样。

此时可能会有佛子以“根性”、“缘分”来进行反驳:要么是根基太淺,福智不够,理解不了佛的微言大义,也领会不到开悟刹那时的佛光普照;要么说得客气一些,缘分不到,尚需耐心等待……此类说辞听得有些像“信则有,不信则无”、“信则灵,不信则枉”的江湖套话,先把责任推缷掉,再把后路留好了,简直就是一个圆滑和尚。

大家一定要记住两点:

第一点,大凡没有讲清楚一个理论的人,是因为他本身就没有真正理解,或者这个理论本身就是错误的。

第二点,凡是流行于大众之间的理论,都没有太高深的智慧,因为只有中等智慧的理论才能被大众所接受。从这点上看,佛子们千万不要故弄玄虚,也千万不要轻易嘲笑别人的智商。

所以,大家不要妄自菲薄,关于“开悟”的妙处,不但我们不知道,连那些所谓的大师们都不知道,甚至连佛陀自己都不愿意说。如果不信的话,请你翻看一下佛经,历史上曾有人问过佛陀十四个问题,佛陀都没有回答,其中就有包括“佛陀证悟到了什么”这样的问题。于是乎,佛陀悟到了什么?一直以来就说不清,争议很多。现在网上流传的佛陀证悟的种种说法,都是后人强加于佛陀,不足为信。

关于证悟的问题,佛家有两句很有名的话:“开口便错,动念即乖”、“言语道断,心行灭处”,意思是:大凡能用语言表达的佛法都不是正法,都是错误的枉见。

为什么会有这样两句话呢?因为和尚们也发现,不论是开悟的偈子也好,公案也好,统统是说不明道不白的。开悟前说不清,开悟后更说不清,所以有了“开口便错”、“言语道断”的说法。比如说,德山宣鉴禅师常以棒打为接引学人之法,故有“德山棒”之说,但这棒子打得没有道理,不开悟给你三棒子,让你开悟;开悟了还给你三棒子,不让你说。

从“开口便错,动念即乖”,“言语道断,心行灭处”来看,中国式开悟是“说不得”的。时下,还有不少人将开悟与各类神通、神迹事件联系起来,这其实是很大的误解。

李卫东:作家,历史学博士,史前文明研究专家,外星生命研究专家,潜心研究国学,中医,梦学,生命科学多年,通过研究《黄帝内经》揭秘并提出“人体有两套生命系统”学说;曾任经济日报出版社编辑部主任;代表作有《生命终极之门——黄帝内经谜局大揭秘》,《梦到底预言什么》,《人类曾经被毁灭》,《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参与编写过多部书籍,中国大智慧系列《官训》,《远小人》,《权谋》,《心术》,《素书》等图书。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本公众号所推送文章均为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投稿及其他事项合作请联系小编个人微信:99277251


    关注 人有两套生命系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