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出柜、友谊与生活方式|往期同志情感问答

 

每周一晚,用满满干货与节操回答你关于同志的一切疑问。这是所有关于出柜、友谊与生活方式的问答合集~...

各位关注成都爱白公众账号的朋友们,大家好!
我们的线下同志情感经验与技巧交流活动已经走过了5个年头,因各种原因无法面对面交流的朋友,欢迎你直接留言通过“情感问答”栏目与我们互动。

提出让你苦恼或困惑的任何问题(出柜、恋爱、性生活等等),我们对问题匿名处理后,每周一晚,用满满的干货与节操在这里公开回复。

往期情感问答

关于出柜、友谊

和生活方式
1
问:同志是不是都很容易从性出发去交友,没有真正的友谊?

答:得看你往日交友的渠道是什么?如果总是通过同志软件交友,很容易仅仅凭借照片从相貌或身材出发去寻找“朋友”,如果是希望获得友谊,“从外貌出发去筛选”这个出发点就有问题了,哪怕你觉得自己只是单纯寻找一个玩伴或聊天的朋友,都其实是从寻找“性伴侣”的角度找了一个所谓的“朋友”。

你可以尝试多参与一些线下的同志活动,通过面对面,以共同分享或经历一件事的方式与他人做“链接”,在生活中联络起来,你也有机会接触到其他人的线下交际圈子,能够真实接触到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

你也可以在自己使用的交友平台上多提供一些自己兴趣爱好的信息,把兴趣放在交际的第一位置,在线聊起来比较通畅的朋友,不妨约出来散散步、喝杯咖啡。

交友难易及数量多寡,与性倾向无关,与一个人的情商有关。交友,贵在真实的往来。

2
问:出柜后,如何处理好父母的情绪?

答:几乎每一个人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负面消息,都会经历“seven stages of grief”,即“伤逝的七个阶段”:震惊/否认——痛苦/内疚——愤怒——消极/回忆——恢复/重建——接受/希望。

对于缺少关于性倾向科学知识与性少数族群社会支持的父母,“得知孩子是同志”显然是一次不小的打击,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出柜,都应从这七个阶段出发,理性判断父母处于哪一个阶段。

两点建议:

(1)处理任何一段亲密关系的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陪伴”。

“陪伴”并不意味着要站在对方面前随时待命,而是指积极地回应对方的情绪、疑问、需求。哪怕多打一通问候的电话,多放一本解决难题的书籍都是“陪伴”的表现。

(2)不在底线上让步,用科学与理性应对难题,为父母寻求社群支持。

不少中国同志受“儒家孝道”影响,因父母的痛苦而内疚,在出柜后反入柜或给父母模凌两可的答案,这不仅是对亲密关系的不负责任,更是对自己独立人格的践踏。

向父母有意识地提供性倾向科学知识,无论是书籍、网站、视频还是新闻报道,选择父母易于接触的渠道,选择父母易于信赖的来源。

为父母寻求同志社群的支持,主动搜寻当地同志组织的活动消息,为父母牵线搭桥,让父母认识更多的同志父母、见到同志社群除了你之外的活生生的人。能够让一个人走出困境的往往不是时间,而是新的人际联系打破旧日的樊篱。

3
问:我的一个很好的朋友被检查出癌症,我很想安慰他,不知道该怎么跟他交流才好。

答:当亲属、好友遭遇疾病,特别是重大疾病的情况时,最好的安慰是“陪伴”,“陪伴”很大程度是由交流构成的,你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倾听是最好的陪伴。

鼓励遭遇疾病的他向你倾诉感受,所倾诉的主题应当由他去主导。无论是面对药物副作用的身体不适,还是预想到未来难题的焦虑,无论是因尚未完成的事务的遗憾,还是继续生活的渴望。面对面交流、网络交流都是不错的倾听途径。

(2)一如平常是最好的态度。

你不需要反复以他的疾病为题进行加油打气,相反,你应该继续讨论以往你们常有的话题,不要刻意让他觉得因为是病人,就需要获得特别的言语“照顾”,你对于他生病的关心可以以其他较“缓和”的方式展现,譬如带一束鲜花,带一盒美食,写一张贺卡,点到为止,一如平常。

4
问:我被迫向父母出柜后,他们逼我去看心理医生,有什么心理医生推荐么?

答:我们并不建议你立即答应父母“去看心理医生”的要求,因为从周遭同志经历所见,大部分抱有“求医问药”心理的父母绝不会止于一次“咨询”,他们会通过各种渠道去寻找与自己意图相“契合”的资源,这也是为什么企图“改变性倾向”的“扭转治疗”依然在网络,乃至公开的线下心理、精神治疗机构可以堂而皇之地出现。

父母对于“同性性倾向”产生恐惧感或憎恶感,源于知识的匮乏与长期的文化偏见,如果你自己在是否需要“就医”上仍采取犹豫态度,反而会给父母造成“你自己也无法确定是怎么一回事”的状况。

在“性倾向”这个议题上,父母最好的老师应该是你,他们应当看到你态度的坚定,应当听到你针对“性倾向”议题科学、理性的知识储备,应当认为你对于独立、生活、养老等一系列问题具备的完整思考。

如果“性倾向”这个话题你都无法主导,在他们眼中,你不过又是一个被坏孩子教坏的笨小孩。

5
问:最近听说“圈子”里有人在多边恋爱,这样的关系该怎么评价?

答:第一,成年人之间符合“知情,自愿,平等”原则的关系都是正常的。

其次,爱情并没有要求绝对的“排他性”,对于大部分人,爱情是一对一、封闭式的,但对于一些人,爱情是可以共享、可以与多人同时建立的,他们这样的关系是否让他们的爱情和谐,是否会有风险,都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从目前我所参阅的文献和统计来看,进入“多边恋”关系的异性恋人士并不少,同性恋群体中当然也会有一定数量的选择进入“多边恋”关系的人。

从理论上看,这也是人类“超亲缘”关系发展的表现,同同性恋成家一样,我们定义亲密关系会越来越从情感关系本身入手,而非亲缘、血缘。

人是多元而复杂的,性少数群体做为“性别与性倾向”多元的一环,在思考许多问题时可以尝试摆脱异性恋霸权观念的影响,把多元的思辨放在脑前,许多现象只是因为稀少而被误解或当作异类被人评论。

6
问:同志这条路,找直女结婚,形婚,代孕,这几条路都好艰难。真不知道该怎样去面对。

答:我能够理解你的矛盾,骗婚你觉得愧疚,形婚你觉得麻烦,代孕你觉得昂贵,出柜你不敢,进退两难,一片渺茫。

许多像你一样的同志,他们把自己生活所遇到的困境都归咎于自己的性倾向:没谈恋爱,因为同志都太肤浅、只看外表;谈恋爱了,说同志没未来、得过且过吧;失恋了,说你看吧,同志就是这么可怜。

你首先需要承认一个事实,同志身份伴随你的一生,你需要学会如何善待这个身份,只有这个身份才会教会你、让你感受“爱”,不是么?

其次,没有任何人有资格对其他人说某一条人生的道路是绝对简单的,因为,无论做什么选择,你都会付出代价,做为成年人,应该学会止损趋利,承担对于你代价最轻的那个选择。

我没看到你写“向朋友出柜、向父母出柜、向社会出柜、独身主义、同性恋爱、同性同居、同性结婚、开放式情感关系”等这些选择,建议你也去找找按这些生活方式生活的同志,听听他们是怎么看待你的想法的。

7
问:我在一个氛围很严肃的单位工作,我觉得很压抑,我该怎么办?

答:哪怕普遍认为出柜“很安全”的文艺、娱乐等工作职场,其中真正出柜的人都少之又少,你的处境与感受其实能够代表绝大多数同志,绝非特殊。

面对目前并不友善的职场环境,我建议职场同志可以采取“passing”即“忽略”的策略,不要纠结于是否一定要在职场出柜、是否哪怕掩饰身份也会造成职场瓶颈等议题,一方面会产生消极的自我暗示,另一方面也夸大了在职场“现身”的实际作用。

从职场对于职业人的要求来说,也很难有人能够真正在职场去做自己,不同行业的职场都需要适应商业交流、事业场面或行政地位而进行不同的伪装,不仅仅是针对同志身份本身。

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到自我身份的进一步探索与自我亲密关系网的建立上,有亲密朋友、乃至亲友对同志身份的支持能够让你减轻在职场的身份焦虑,让职场回归工作,让生活回归同志,是一个比较现实的策略。

当然,最理想的选择是可以进入更能够容纳同志的职场环境,只是这个选择因人而异,需要审慎看待,权衡代价。

8
问: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我身边的一个基友的身份,他的朋友圈总是转关于同性恋的信息,跟他在一起大部分话题也是同性恋,我觉得他的生活都要被这些信息占据了很不好,你觉得呢?

答:每个同志在“自我认知”的道路上都会经历“困惑、接受、骄傲、融合”这几个过程,处在不同认同程度上的同志,所表现出的行为会有很明显的差异。

比如“接受”阶段的同志已经开始选择性地向异性恋亲友出柜了,但“困惑”阶段的同志肯定会惊异于怎么会有人向他人袒露自己的同志身份。

你的朋友应该在“骄傲-融合”阶段中,他已经将自己的生活彻底与身份相联系,想想你的异性恋好友是不是每天也在有意无意地发布带有异性恋标签的信息?

但需要注意的是,处于“骄傲-融合”阶段的一些同志,会发生对抗、贬低异性恋社群,或难以融入异性恋社群生活工作的情况。

针对这样的状况,你可以尝试与他讨论局限于同志群体生活所带来的疏离与负面后果、有效融入异性恋社群的方法等等,促进他的同志身份与社会身份相融合。

9
问:最近中国“同性婚姻第一案”败诉了,应该怎么看待?中国的同性婚姻法还有希望么?

答:把角度拉到整个人类发展的角度,“同性婚姻合法化”是大势所趋,只是在具体的地域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不同而已,自下而上的草根推动立法,也需要在社会大众普遍意愿的基础上,才能够得以达成。

如何推动与联合本国的主流精英阶层参与立法,才应该是关键。

如纵观美国同志运动,真正让同志运动进入政治视野与立法议题的,正是一系列以积累同志“政治献金”、培育同志公务员为目标的团体促成的,这一系列团体深耕美国精英阶层,玩转“选举游戏”,从奥巴马安插2名自由派大法官进入最高院,到几乎所有重要的华尔街财团联名信,都是他们联动精英阶层的结果,成败的关键拼的是智慧和策略,并非感人的故事和创造几个夺人眼球的英雄。

同志社群只有更多人出柜,拥有更高社群能见度,才能促成大众普遍意愿的可能;同志领导力只有更愿意与主流精英及政府合作,才能促成卓有成效的改变。这,才是真正的希望所在。

10
问:
我的父母都很保守,我想向他们出柜该怎么办?


答:

嗯,你的意思应该是希望父母观念能变得open一些,这样他们对“出柜”就更容易接受了。

我只同意你观点的一半,先回答你我同意的部分:

是的,出柜要做铺垫,改变观念的所有方法都只有一个目标:想尽办法让他们看到、听见或思考关于“同志”这件事。

除了直接给他们看gv还有什么办法捏…从我听到的那么多侧面铺垫看,有两种可以参考:

方法一:提前让你的父母认识你“优秀”的同志朋友

为了让他们有个“好印象”,你可以选择性地挑那些现在生活得“很好很厉害”的朋友给他们认识,好吧,很多父母判断一个人“好不好”会从好的工作与收入出发,要让他们喜欢上你的同志朋友们,我想你知道该挑谁了;

不要突然拿出手机跟他们说这个人很优秀,而一定要很正式地通过面对面的方式介绍给他们,请你的同志朋友来吃个饭,请你的同志朋友来打个麻将…

嗯,最重要的:他最好是出柜了,并且对同志身份与生活有积极评价与思考。你想想,你的父母正好奇他怎么思考自己的养老问题,结果他说“反正我们又不能生,就认命吧!”你估计脸都绿了。

方法二:在家里“不经意”地展示同志名人的“作品”

展现出柜同志名人的电视节目或电影、音乐、书籍,在父母称赞那些美好艺术的时候,告诉他们是谁创造了它们;

当然,你不能乱挑,你需要了解你父母真正喜好的东西是什么,喜欢传统艺术的父亲是难以跟你喜爱的嘻哈摇滚同志乐手产生共鸣的,但喜欢看小说的母亲倒是可能会被你精心挑选的同志作家的作品所吸引;

以及,你需要了解清楚你选择的名人的个人经历,有着太悲惨经历的名人还是悠着点儿选择吧,选择跟伴侣有着很长时间关系的,或者现在的照片看起来很老很慈祥人畜无害的,父母从感性上会更容易接受一些。
前提中的前提
你自己究竟思考好关于同志的身份和生活没有!
没有父母会被你的旁敲侧击突然转换想法的!
一个人关于旧有事物的新想法是
通过交流、思考、辩论新产生的!


你所有的侧面铺垫与旁敲侧击都会引向一种对话,就是父母会很直接地告诉你他们对于“同志”的想法,低于1%的父母听到后会拍手说“我真希望你是同志!”,大部分父母会表达他们因为知识匮乏与接受长期社会偏见观念的话语,类似于:

  • “同性恋?你不要去学哈”
  • “以前我们厂有一个男的就是同性恋,母兮兮的,好像现在还没结婚”
  • “你不尝试谈女朋友/男朋友,你怎么知道你只喜欢男的/女的?”
  • “你说这些,是说你是同性恋?!”




你终究会面对这些问题,而如果你把握不了这个时刻,你就彻底丧失了改变父母观念的良机,观念的动摇就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
很多向父母出柜失败的同志就是在这里栽了一个重重的跟头!
 
以下几种表现,就是各种花样出柜作死
1、一问三不知

一被父母问到就说自己什么都不知道,也说不清楚,话语里面都是“可能吧”,“好像吧”,父母就彻底觉得你同意他们的观点,你自己就是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小白鼠,被“西方文化”荼毒的可怜小朋友,永远都不再有平等与父母对话“同志”议题的空间。

2、难以自圆其说

许多父母会问到是否结婚、如何养老、怎么看待别人的眼光、是否需要看医生等很具体的问题,如果你无法给出一个理性思考过且有操作性的答案,你的父母就会夺回话语权。

 

有些同志被问到这些问题几乎是被激怒状态,或者给出一些很难达到、极难引起父母感同身受的答案,比如被问到结婚和养老问题,给出的答案是“反正我以后会出国”“我又不需要谁养我”“我以后又不是挣不到钱”… 只能让父母听到你的负面情绪,他们甚至都不确定你是否真的为自己思考过这些议题。

关于这些关键问题的答案,你可以通过参与我们的线下沙龙,或参看我们公众号的过往问答及文章来获得。

3、搬出各路“救兵”

一被问到问题,居然把自己男朋友/女朋友拿出来说,说自己多么恩爱,两个人多么努力,或者猛地把各路朋友的姓名曝出来,好像有了一堆人挡着,或有了感情夹持就会得到理解,这种情况下,父母常常会把原因放在你搬出来的人身上,他们都会变成把你“带坏”的人。

甚至有些案例中,曾发生过父母把孩子所在房间里面,不允许其见朋友的情况,要知道,出柜这件事,说到底是你自己的事情,父母连你的身份都没有理解的时候,他们更不可能理解你们的爱情,不要再在出柜的时候把伴侣拿出来了!

是的,我就是对在软件上声明找个人一起出柜一起过神仙伴侣生活的人说的!这真的行不通!
我要特别说明的是
其实,如果向父母出柜成功的核心是观念问题,出柜反而不是什么难事,改变观念无非就是让一个人沁润在新观点与新知识中,逐步改变自己认识世界的方式、替换过往的认知的过程。

就像你从不承认自己是同志到承认自己是同志,再到想让父母认同自己是同志的路径一样,只要愿意花时间去倾听与学习理解关于同志的科学知识,观念的改变是早晚的事情。

但,向父母出柜成功的实质是亲子关系是否良好,说实在一点,凭什么父母要相信一个他们一直认为没什么主见、还是个孩子的你的话?凭什么平时都没有把你当朋友、当知心好友看待的父母,要相信你挖心挖肺的话?

很多接受孩子身份的父母并不是因为他们一开始真的了解同志,接受孩子身份的父母在于他们接受并相信自己的孩子没有错,能做出这样判断的父母至少会有下面两条他们发自内心的判断

1、我的孩子有自己的判断能力,我相信他有能力自己获得幸福

2、我爱我的孩子,ta真实的快乐是我所关注的,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待ta

如何让你的父母有这样的想法?你可以看看我们关于“向父母出柜”的另一篇文章:

向父母出柜,你可能一直忽略的两件事|写在沙龙回顾的最前面


    关注 爱白成都青年中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