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莎搜索】生活中的重要一课:与孩子一起拥抱不完美的自己

 

我记得当我第一次大声呵斥女儿时,她脸上的表情似乎在说:“你为什么像看坏人一样看着我?”女儿认为我背叛了她,她...



我记得当我第一次大声呵斥女儿时,她脸上的表情似乎在说:“你为什么像看坏人一样看着我?”女儿认为我背叛了她,她的想法令我震惊。

在那一刻,我开始清楚地意识到,孩子们天生都认为自己是好人,只有在和别人(主要是父母)的互动中,他们才会对此产生怀疑。直到父母向他们指出所谓的“错误”,孩子才会觉得自己做错了。是孩子做错了,还是父母因为孩子与自己不同而认为他们有问题?

我的客户南希和她的女儿萨曼莎也遇到了这个问题。从萨曼莎两岁开始,她和母亲就冲突不断。“我们就像油和水一样互不相容。”南希哀叹,“我弄不明白,她总是知道该怎样惹我发火。”

难道萨曼莎真的愿意激怒母亲吗?还是说萨曼莎的天性让南希看不惯?南希温和内敛、富有条理,而萨曼莎则开朗热闹、马马虎虎,甚至有点笨手笨脚。换言之,萨曼莎的自然本性恰好与南希追求完美的原则相悖。

“我无法不去注意她做的坏事。”南希抱怨,“相信我,她做过很多不好的事。”萨曼莎真的“坏”吗?南希把女儿不符合她期望的地方标注为“坏”,因为她无法接受女儿与自己的不同之处,因此视它们是“坏行为”,并且运用纪律来管束女儿。这不可避免地触发了萨曼莎的自保本能,让她更为坚决地捍卫自己的权利。

人的潜意识会不知不觉地把自己不明白的事物判断为“坏”的。

我们必须面对的事实是,孩子有时会做出违反逻辑的举动,我们珍视的各种价值观也会时常遭到他们的挑战。当孩子的行为超出我们习以为常的框架时,无论我们多么以思想开放自诩,都会严厉地批评孩子。创造这些框架的是我们的大脑,但对孩子而言,它们是不存在的。

面对孩子的“出格”行为,我们通常不知道如何采取灵活的处理方式,尤其是对于那些“偏离”了主流路径、有特殊的需要、过于敏感或者存在学习与关注问题的儿童。这些孩子极易受到负面标签的影响,我们的潜意识不经意间就会使用这些标签,结果迫使孩子做出更多所谓违反规范的行为。

我们的潜意识会自然地把符合自己要求的东西定义为“好”的,反之则是“坏”的。因为我们无法承认自己的弱点,就会把它们与自己的意识剥离,并将之放到别处。

这样做的原因是我们还没有作好准备接受人性,承认自己也会犯错,甚至可能做出愚蠢的举动。我们也没有充分认识到人的能力各有不同,难以量化。有些人属于主流之外,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不能拥有与我们同等的权利。
在育儿方面,我们同样容易随波逐流,以大众化的观点衡量自己的孩子,结果那些不符合世俗标准的儿童就会遭到压抑和遏制。进一步说,如果你的孩子在派对上因为不适应社交而让你丢了面子,你会作何反应?你可能会严厉批评和判断他们的行为,因为孩子不符合主流的事实让你感觉无法忍受;而且你会因此埋怨自己的不足,这更使你难以承受。

我们无法让自己或者孩子达到所谓“完美”的标准,这看上去似乎很悲哀。然而,人无完人,人生来便不完美。可很多人却认为,这种不完美等同于堕落。

虽然我们需要放弃对完美的苛求,但这并不意味着“万事皆可”。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尽最大努力追求完美,或者符合主流的要求。
我记得自己曾经给女儿纠正过书写方面的问题。玛雅平时的字迹清晰可辨,称得上整齐。然而,有一天晚上,她的家庭作业却写得很凌乱,我温和地建议她把写乱的地方改一下,恢复平时的整齐。玛雅生气地说:“你太苛刻了,妈妈,我已经尽力了。”泪水涌出她的眼睛,她补充道:“你不喜欢我写的字,这伤害了我。”

我意识到自己需要引导她明白,我们的外部行为,比如我们的笔迹,与我们的个体价值没有任何关系。于是,我回答她:

“谢谢你告诉我你的感受。如果你不愿意,就不必改变你的笔迹。你需要知道,笔迹并不能代表你这个人,甚至你的头发、你的脸、你的衣服、你的房间、你的分数都不能代表你自己,你远远超过了它们的总和。你比这些东西中的任何一样都要奇妙和美丽,这是你的本质。你的本质永远不会是丑陋、愚蠢或者卑微的。所以,如果我、你的老师或者其他孩子告诉你,你的头发很难看,或者你写的字很丑,要记得它们不代表真正的你,它们只是你暂时用来表达自己的方式,它们无法定义你这个人。现在你明白了这个道理,如果我再建议你改写一下作业,把它变得像平常一样整洁的话,我想你是不会介意的。不过,决定权还是在你手中。”

她目瞪口呆地看着我。妈妈究竟在说什么?我意识到,目前这些概念是她很难把握的,但在她准备好的时候,我播下的种子一定会开花结果的。

玛雅说:“好吧,让我再试一次。重做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在一定程度上,她开始明白,没有必要把自己的外在表现与内在人格过度挂钩,要学习接受自己的缺陷,而不是过分强调它们,并且把纠正缺陷视为学习的机会。
关于如何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我们会为孩子定下基调。他们对不完美的接受程度取决于我们对自身缺陷的接受程度。

“妈妈,你太胖了,”玛雅对我说,当时她坐在我的背上假装骑马,“看看你胳膊底下的肥肉。”在那一刻,我意识到,我要么把她的评论完全视为针对我个人的伤害;要么就接受自己肥胖的现实,从而告诉女儿,自我价值感不需要和外貌捆绑在一起。

于是,我没有批评她刻薄或者侮辱我,而是表示:“是啊,我知道,有点像飞机的翅膀,对吧?”我们都咯咯地笑了起来。

当孩子意识到父母并没有因为自身的缺陷而困扰的时候,他们也就能学会拥抱自己的缺陷,面对现实,不会随意给自己贴上“好”或“坏”的标签,学会全面地看待一切事物。每个孩子在学习走路的时候都会磕磕绊绊,人的不完美亦同此理。如果我们能够坦然接受,而不是为此害羞,就给了孩子充分自然地发展的自由。

自我批判好比一位毫无价值的暴君。每个人的本来面目都需要被无条件地接受。当我们抱着共情的态度而非歉意对待自己的缺点,也会接受别人的不足。换言之,对自己的共情会导致对他人的共情。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们的孩子才会茁壮成长。


    关注 温莎双语幼儿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