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神经病同时出现,绝不是烂片

 

德普属于伯顿这样的鬼才导演...



隔了六年,《爱丽丝梦游仙境2》要来了。

欧洲已经首映,评价一般。

烂番茄新鲜度50%



《布鲁克林杂志》直接评价:

毫无灵魂。



而豆瓣网友说:

少了一分是因为,导演不再是蒂姆·伯顿。



约翰尼·德普+蒂姆·伯顿。

很长一段时间内,当这两个名字同时出现在一部电影里,就是品质保证。



合作第一部片,1990年的《剪刀手爱德华》。

在这部片之前,德普是好莱坞的小鲜肉。

1987年的《龙虎少年队》里,他演爱耍酷的青涩警察。



干净帅气的长相,让他成为当红偶像。

但,这只是表面。

德普从来不是乖乖仔。

从小不停搬家,12岁才安定下来。

安定后的第三年,母亲和父亲离婚之后再嫁。



从那时起,他就再也没有吃过一顿正经的家庭午餐,终日在酒吧寻欢到深夜。

我没有办法从记忆中拼凑出家的样子。

后来他自己组摇滚乐队,离家去洛杉矶发展。



德普(左一)曾跟绿洲乐队合作过

童年的颠沛流离,成就了他叛逆又脆弱的个性。

在“剪刀手爱德华”身上,德普看到了自己。

读完剧本,他哭了。

爱德华与七年前的我太像了:没有人疼爱,心地善良。

每当想要为别人付出一点什么的时候,剪刀手却把好事给割坏了。

后来德普才知道,写剧本的人,其实写的也是一个关于他自己的故事。

这个人就是蒂姆·伯顿。



小时候的伯顿,成绩普通、不合群。

还经常被父亲锁在房间里。

我觉得自己就像个弃婴。

枯燥生活中唯一能够带来快乐的,就是恐怖片。

我认为大多数鬼怪都被误解了,它们通常拥有比它们身边的人类更加真挚的灵魂。

就像他自己一样。

所以《剪刀手爱德华》这部带自传性质的作品里,爱德华就是伯顿本人,永远蓬头垢面。

因为可怕的外型被人误解,其实善良又孤独。



伯顿画笔下的爱德华

但开拍前,伯顿的第一人选,不是德普。

当时,伯顿刚用全球4.1亿票房的《蝙蝠侠》,成为好莱坞宠儿。



大把比德普更有名的男明星,排队想被他“潜规则”——

比如阿汤哥、小唐尼。



但很快,靓汤就被划在了伯顿的男主人选之外——

因为他想让伯顿把结尾改成喜剧。

这时,德普的出现让伯顿眼前一亮。

他看到了德普身上,跟自己一样的孤独感。

约翰尼·德普就是“爱德华”。


而一直演偶像的德普,也被伯顿醍醐灌顶地带入了另一扇大门——

演“怪咖”。

爱德华是机器人,面部僵硬,连微笑都要学习。

在伯顿看来,德普的优势是:

和他们(小唐尼、靓汤)相比,德普眼神里夹杂的纯真、恐惧和忧郁是多维的。哪怕不说话,只用眼神就能够传递出许多信息。

你看电影里,爱德华“父亲”离世时的悲伤。



对人类社会的害怕和茫然。



面对爱人时,眼睛闪闪发亮。



都通过眼神传达。

可以说,德普成就了这部电影。

这部与合家欢背道而驰的哥特电影,上映初期并不被看好——

首周只在两家影院放映。

然而一上映,单厅票房就超过8万美元。

一周后,放映的影院数目迅速扩展到1372家,全球累计票房8600万。

片中只有169个单词的德普,也在七天之内,从靠脸蛋吃饭的青春偶像,成了气质忧郁的大众情人。



《爱德华》的大获成功,让这对搭档的继续合作水到渠成——

1990年到2012年的22年里,共合作了八部片。

德普的不少“第一次”,都给了伯顿。

《艾德·伍德》里,他穿上女式内衣、高跟鞋、假发,出演一代烂片导演之王。



《理发师陶德》,“宁愿吃头发也不愿意当众唱音乐剧”的德普,居然肯开金口唱了歌。



拿下金球奖最佳音乐/喜剧片男主角,和奥斯卡提名。



对德普来说,只要是伯顿的电影——

底线再低,都不是问题。

要是他想在下一部电影中让我跟非洲食蚁兽啪啪啪,我也愿意。

而伯顿也在德普的票房号召力下受益——

1999年的《沉睡谷》,位列当年R级片年度第九。

2005年的《查理的巧克力工厂》,拿下北美年度票房第七。

2010年的《爱丽丝漫游仙境》,至今还保持着PG级影片,首周票房影史第二的成绩。



两人,一个成为巨星,一个成为名导。

毫无疑问,德普是天赋型演员——

跟小李子每演一个角色之前,都要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方法派”不同。

对德普来说,演戏不能叫“演”,而是真情流露。

角色就是他自己。



传言德普演戏,从来不背台词,全靠耳麦提示,外加自己感觉,顺口就把台词说出来。

所以,对这样一个生活中本来就是怪咖的人来说——

“怪”角色,他反而更拿手。

不信你看他后来在《致命伴旅》里演正常人,就远没有演神经质来得出彩。



但你可能要说,德普的角色大部分都是怪咖,为什么只有跟伯顿一起,才能擦出火花。

不难发现,伯顿电影里的男主角,外型各有千秋,但内里都是同一种类型——

自闭、孤独,善良。

《断头谷》里神经兮兮的胆小警察。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里啰嗦三八的威利·旺卡。



《理发师陶德》里的陶德纵然邪恶,那也是缘于妻女被夺走而复仇。



这些角色的“疯”,不是表现在小李式锁眉、马景涛式的咆哮上,而是由内而发。

挑一下嘴角,换一种眼神。

不动声色就能neng死你。

德普就像一个默片演员。他不用卖力去演,而效果已水到渠成。——《独行侠》合作女星露丝·威尔森



这才是德普的厉害之处。

所以就算后来《贵族大盗》这些电影,特地为德普打造出一个白天是艺术品商人,晚上是江洋怪盗的“分裂”角色。

也容易因为缺少内涵,太“浮夸”。



毫无疑问,德普属于伯顿这样的鬼才导演。

而伯顿也给予了德普在电影中,尽情发挥古怪个性的自由。

比如德普为威利·旺卡设计的嘴部小动作。



还有《爱丽丝》中,原本的疯帽子设定,就是个彻头彻尾的疯子。

但德普把这个角色挖得更深——

他不是时时刻刻都疯,而是前一秒还正常体面,下一秒又会变得相当危险。



这个改动,最后得到伯顿的认可。

可惜2012年的《黑暗阴影》之后,这对CP已有四年没合作——



Sir猜大概是因为德普这几年长胖了——

哥特风放在瘦子身上是忧郁。

放在胖子身上,大概就是“今天没吃饱”。



离开德普的伯顿,拍了不太“哥特”的《大眼睛》。

离开伯顿的德普,更是连续几部片票房口碑大扑街。



《朗姆酒日记》《独行侠》《贵族大盗》

被福布斯评为好莱坞性价比最低的演员之一。



也许,要挽救自己越来越糟糕的口碑,德普可以考虑再跟老朋友合作一次。

不过即使没在大银幕合作,德普跟伯顿,仍然是好基友——

腻歪程度不差真正的情侣。



据说两人在片场聊天时,周围的人都会一脸懵逼——

完全插不进他俩的世界。

伯顿说自己可以“抱着德普睡觉”

他们还会相互打睡前电话,讲故事给对方听。

相似的经历,共同的成长,所有情谊都化作一个“懂”字 。

伯顿写过一首叫做“约翰尼·德普”的著名“情诗”——
曾经有位年轻人,人人都夸他很英俊。
所以他绑架了自己的面容,要看就得付赎金。




去年《剪刀手爱德华》25周年,两人还一起出席活动。

谈起25年的感情,伯顿说:

我们之间的关系很难定义 ,但我第一眼看到他的时候,我就觉得我们注定要绑在一起。

好几次只要一个电话,德普就会在连剧本人物都不清楚的情况下。

果断出演。





你看,只要互相懂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会被无限拉近。

就像你和家人、和身边的朋友一样。
| 长度:01分16秒 |


懂,让彼此更近。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2016款别克英朗。


    关注 毒舌电影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