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新】德国日本有工匠精神,而中国却没有?

 

提起工匠精神,我们言必称德日,中国的工匠精神到底在哪里?...

岛语
提起工匠精神,我们言必称德日,中国的工匠精神到底在哪里?
来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截至2013年,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而这些长寿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所传承的踏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正是时下中国人身上最为缺失的精神。

在这个“商品”越来越多,而“作品”越来越少的时代,我们渐渐意识到,专注地热爱一件东西、疯狂地追求极致是种多么可贵的态度。于是,我们想起这样一群人!

▲ 看,这5个疯狂的男人!

工匠精神,就是潜心做一件事

他们有着自己的骄傲和执着,有着自己的独立人格和独立判断,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刻,同时享受严谨执着的成果。在我们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他们难得地保持了一种优雅,坚守做一件事的姿态,找回中国制造思维里极度匮乏的极致之心和工匠精神。



▲  两年煮饭两吨的疯狂“煮饭哥”黄兵



▲   煮夫黄庶锋

这群人称被为“疯狂煮夫”的人,是美的生活电器的电热电器首席产品经理黄兵,以及和他并肩作战的同伴们。他们1年要煮掉200吨米,每天光测试对比就得吃掉10碗米饭。这还不是最夸张的,为了让米饭更好吃,这群疯狂煮夫为新品美的焖香鼎釜匠心电饭煲研发了多段IH加热技术,火力更大,对流更均匀,沸腾效果超强。但就仅仅为了这个充分沸腾,这群疯狂煮夫就用了2吨大米,足够一个4口之家吃8年。



▲  穿越15000公里的极限挑战,只为证明中国煲更懂中国饭

实验室里的疯狂还是小事,“要做出精品,天天猫在实验室是不够的。”当匠心饭煲完成以后,团队的伙伴们不谋而合决定,跨越15000公里,穿梭祖国大地的天南水北,带着他们的心血美的“匠心电饭煲”,开始了一场极限挑战。贵州惠水、湖北京山、新疆伊犁、黑龙江五常,煮夫们带着匠心电饭煲,挑战多个米种,多个地域极端条件、多个民族饮食习惯,PK日本电饭煲,这段经历也被记录下来制作成了一部电影《疯狂煮夫》。

▲  《疯狂煮夫》大电影,你所能看见的不止是疯狂

顶尖背后,是极致软件和完美生态的双重修炼

5月18日,这部记录着全国大米文化、饭煲文化的大电影《疯狂煮夫》在广州百年古仓太古仓召开首映礼。现场,他们告诉粉丝,“硬件比肩国际,软件更懂中国,我们已然做到了!接下来我们要继续挑战自己——深入智能化,为每一种大米匹配特制烹饪程序;提升适配性,实现软件升级,甚至实现中国煲更懂世界饭”。



▲  疯狂煮夫首映礼现场,穿越低压严寒而来的暖男们



▲ 煮夫赵国尧

“我们是有着吹毛求疵、精益求精的完美主义的人,这种不服输的性格,让我们用一颗匠心终于研制出美的匠心+饭煲。”“对普通人来说,一碗米饭不过是三餐的一部分,可是对我们来说,把米饭煮到极致,就是一直以来坚守的信念和远方。”疯狂煮夫的极限挑战只是一个缩影,能真正支撑这种价值的,其实美的深耕饭煲行业22年的情怀和积淀。



▲ 天山之巅的匠心电饭煲

对于煮上一碗好饭,五个煮夫有自己的哲学。“做饭煲,已不仅仅是硬件层面上的比拼,更是硬件+软件+生态的综合较量。以前,大家都专注在硬件上,但其实饭煲硬件只能决定饭能不能煮熟,软件如何才是决定能不能把饭煮好的关键所在。”这些工程师们数十年如一日地研究各类大米在何种情况下可以做到最佳口感和均衡营养,就是为了做出这上千种烹饪曲线,并把它们植入到最新的匠心电饭煲中。甚至,他们还开始种米、卖米——把顶级大米提供给消费者,“好米、好煲、好技术三位一体”才是他们的最终追求。



▲ 十年如一日的五个“疯狂煮夫”

(从左至右:秦小华、房振、黄兵、黄庶锋,赵国尧)

工匠精神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就,要去追求和学习的,应该是国外工匠精神母体中那层层叠叠的毛细血管和支撑基石。这个时代很浮躁,在快速奔走的时候,脚踏实地,坚守自己的内心,找回缺失的工匠精神!


关注“疯狂煮夫”,了解更多背后故事


    关注 正和岛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