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梵净山,不要忘了石阡还有精彩的木偶戏

 

在距离梵净山128公里的大山之中,藏匿着一个汇聚多民族文化的小县城——石阡。石阡因其地下热泉众多,故有中国"...



在距离梵净山128公里的大山之中,藏匿着一个汇聚多民族文化的小县城——石阡。石阡因其地下热泉众多,故有中国"泉都"之誉。



但是说起石阡,人们却只闻石阡温泉,殊不知石阡还有一项惊艳绝伦的民间技艺——石阡木偶戏。

石阡木偶戏俗称“木脑壳戏”,又因与高台戏相对应称为“矮台戏”,其远祖可追溯到汉魏以远的“刻木人像”的“傀儡”,是宋元时期杖头傀儡在贵州民间的唯一遗存。旧时,石阡木偶戏长期活跃在石阡以及湘、鄂、渝、黔等周边地区。这种活跃范围久而久之就成了传承下来的一条演出路线。石阡木偶戏的鼎盛时期是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当时拥有太平班,兴隆班、泰洪班等极受欢迎的戏班子。



木偶戏无论是木偶本身的衣甲、冠戴、武器,还是木偶戏的搭台、道具都是特制的,极为精致考究。木偶由头、身、手杖三部分组成,头、杖为关键部分,故有“杖头木偶”之称;头面及颈部长约15公分,分别刻绘生、旦、净、丑、末及猴头、魔怪等面部造型,头面套上戏装。



石阡木偶戏表演形式独特,剧中人物衣冠楚楚、光彩照人,或明盔亮甲、雉尾高挑,或长髯挂面、气度不凡,或凤冠霞帔、花枝招展。《赵子龙大战长坂坡》、《岳云比锤》等脍炙人口的历史剧幕,配以潇洒自如的木偶表演,再加上精湛的木偶技艺,极具观赏性和艺术性。



表演过程中,艺人左手执木偶头上棒,以拇指食指通过接线,控制五官和头部的动作。右手则执连接木偶两手的木杆,配合头部操纵四肢的动作,使得木偶全身得以“活动”起来。有的木偶装上活动眼珠或活动嘴唇,通过一根拉线操纵,以表现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有的木偶装上裤腿和双脚,以表演其踢腿、跳跃、腾云驾雾等动作。



在音乐上,石阡木偶戏不仅遗存了高腔的众多曲牌,平弹板式及变化形式的原态,同时亦保留了石阡民间原本音乐文化的因子。此外,石阡木偶戏体现出强烈的“驱病避祸、祈福纳吉”的实用性功能,其剧目、表演、传承等饱含丰富的佛、道以及本土原始崇拜的观念,具有独特的黔东民间宗教色彩。



而这样精彩有趣的木偶戏却不是说想看就能看的,每年只有石阡的重大民俗节日中才有机会看到木偶戏,例如每年的敬雀节、春节……  也许,在那个古朴的时代,木偶戏就等同于我们如今的春晚吧。

来梵净山,想去石阡一睹木偶戏,可以关注铜仁地区,石阡地区微信公众号,也可以关注我们梵净山微信,留意演出信息,一旦有演出信息我们会随时发布。

转载自梵净山


    关注 芮屹文化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