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溪三笑“恋”庐山

 

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



先说一个发生在庐山上的故事:



位于庐山净宗祖庭庐东林寺,寺前有溪,名虎溪;溪上有桥,称虎溪桥。桥畔蹲伏着一尊古拙的石雕虎,水涂涂地在乱 石中流淌着,似乎在述说一个千古流传的佳 话。



还在东晋时,东林寺主持慧远大师,潜心修 佛,深居简出,数十年皆“影不出山,迹不人 俗”。大师散步沉思,或送客远行,从不越过寺 前的虎溪。寺后有一只聪明的老虎,会以吼叫 警示。不过,有一次诗人陶渊明和道士陆修静过访,三人谈得极为投契,不觉天色已晚,慧远送出山门,怎奈谈兴正浓,依依不舍,于是边走边谈,送出一程又一程,忽听山崖密林中虎啸风生,悚然间发现,早已越过虎溪界限了。三人相视大笑,执礼作别。

据说后人在他们分手处修建“三笑亭”,以示纪念。唐英(1682-1756年)题庐山东林寺三笑亭还写有一联: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这就是"虎溪三笑"的典故。《世说新语》、《莲社高贤传》均有关于他们的记载, 苏轼《佚老堂》亦有诗云:我从庐山来,目送孤飞云。路逢陆道士,知是千岁人。试问当时友,虎溪已埃尘。似闻佚老堂,知是几世孙。能为五字诗,仍戴漉酒巾。人呼小靖节,自号葛天民。

虎溪三笑的故事历来为画家所喜爱,各种以虎溪三笑为题材的艺术作品层出不穷,不乏许多传世名画。此类画题,有文字记载最早的作品属五代宋初石恪绘《虎溪三笑图》和宋代 李公麟作《三笑图》为最古,现存世最为著名的当属藏于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南宋佚名作《虎溪三笑图》。

其它传世名作还有清代陈洪绶作《虎溪三笑图》藏于武汉博物馆。现代傅抱石作《虎溪三笑图》藏南京博物馆等。宋代 梁楷、宋末元初 颜辉、明代郭诩、 吴伟、 周臣、 杜君泽、 尤求、清代陆吉安、 许从龙、现代 古一舟、 亚明、 刘旦宅等也有此类画作存世。

明朝成化帝宪宗 朱见深登基不久绘制的《 一团和气图》亦是以虎溪三笑故事为题材,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

院。此图乍看如同一人,细看实为一孺、一僧、一道三人合抱相视而笑,构图精巧。 此画为儒释道人物之画题。儒者陶渊明与道士陆修静相携访问在庐山修行之高僧慧远,归途中三人谈笑而行,送客之慧远不觉间跨越其自我禁足之虎溪,三人因之相视大笑,此即虎溪三笑图所绘之内容。

后世视之为儒释道三教亲和之象征,此类画题现存者以宋代石恪所绘为最古。

据考证,发生在庐山东林寺的“虎笑三溪”故事,并非真实,却在宋代被广泛流传,反映了三教合流的时代趋势,表达了人们期望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望,体现了庐山海纳百川的人文特征,还体现了庐山自古就是各类思想撞击地的文化特征。


    关注 庐山志愿小分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