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子心路】邱殿凯:来待风雨,玉汝于成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更多求职信息,尽在这里!...



交 子 心 路

我是来自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博士生邱殿凯,非常荣幸能够获得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以这样的身份走出交大,步入工作岗位,既是对自己的最大鼓舞,也是对在交大六年多生涯的最好结局,在追梦的路上,我已做好准备。



我在2009年由天津大学保送到上海交通大学攻读硕博连读,师从来新民教授。从北洋到南洋,一样的巍巍学府,不一样的求学经历。在六年多的岁月里,玉兰花开,柳枝吐翠,日月更迭,光阴荏苒,从踏入交大的校园,到现在博士毕业,自己学到很多,收获很多,这一切都要感谢学校学院的培养,特别是导师的指导和帮助,师恩似海,铭记于心。如今我要步入新能源汽车研发的岗位,继续为祖国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而不断奋斗,这既是自己的兴趣所在,也是博士研究的延续,我认为自己是幸运的。在面对众多机会的时候,我也曾茫然失措,有的企业光鲜亮丽,有的企业清闲稳定,有的企业朝气蓬勃……这时,我需要做的只能是直面自我,剖析自己到底想要什么,适合什么……静下心来,回想起博士期间的种种,有欢笑,有迷茫,有成功,有失败... 我的选择似乎又是情理之中的水到渠成。

研究结缘,发现自我

研究方向的选择与博士生的科研热情和毕业结果息息相关。然而,对于刚刚步入硕士阶段的学生来说,研究方向的选择是一个很沉重、很迷茫的话题,特别是在机械行业,历史旧、学科多、方向广,而走出教室,初入茅庐的的学生并不知道自己适合哪个方向,所以更加不知所措。感谢我的导师来老师,在第一次见面时,就向我详细介绍了研究所的各个方向,并且给了我充分了解的时间和自由选择的权利。通过与老师的交流和向师兄的学习,我最后选择了车用燃料电池技术开发的研究。一方面是个人兴趣所在,燃料电池面临很多的制造难题,本科的课程学习使我对微细成形和精密制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恰好是燃料电池制造所需要的知识,而且燃料电池还未实现自动化生产,依然需要手工操作,对动手能力要求很高,这也是我的强项。另一方面是国家战略的需求,石油、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日渐枯竭,长期的开采使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能源危机和能源污染步步紧逼。在国家能源战略需求和环境保护的双重效应下,新能源的发展已经迫在眉睫。作为一名热爱汽车行业、时刻关注社会发展的交大学子,我选择车用燃料电池的研究,即是时代的感召,也是希望能利用自己所学为国家新能源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燃料电池汽车被国际公认为终极的新能源汽车,完全零污染、零排放,而且能量转化效率非常高,另外燃料电池在便携式电源、国防军事和发电电站等领域均有很大的应用前景。然而,如此理想的替代能源依然无法推广,究其原因是成本过高、稳定性较差,寿命不足。针对燃料电池的技术瓶颈,结合自己的研究兴趣,借助课题组的研究优势,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开始了自己的博士生涯。我参与了自然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与国际学者共同克服燃料电池制造难题;参与了国家“863”项目,明确了燃料电池性能输出机理;参与了企业横向课题,实现了燃料电池极板的低成本批量化生产。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有过喜悦,也曾彷徨,有过成功,也曾气馁……好在拥有这份兴趣,即使倒下,也会在泥泞中爬起,加上这份坚持,慢慢地学会适应,逐渐地开始收获。我不仅在燃料电池的设计、成形和装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而且在燃料电池顶级期刊发表了多项成果,申请专利多项,这一切的收获都要感谢我的导师,感谢最初的选择,认清自己,发现自己,带着这份兴趣,在求学的路上便不会懈怠。

锤炼思想,提升自我

一个人的成长与其思想的成熟是分不开的,在本科刚入学的时候我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经过层层考验,成为了一名正式党员。除了在思想上对自己严格要求外,我还积极参加党支部活动,为周围同学服务。来到交大,我担任套间的党建联系人,负责寝室人员的党建联系工作,工作中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后来由于院分党委老师,党支部同学的信任,经过考验和教育,成为了车身所硕士党支部书记。我深深感觉到自己的责任更大了,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但想到开学时马书记教导我们“做交大人要勇于担起责任”,因此,我坚定信心,积极投入到更为复杂的系所党建工作。经过认真的思考,以及和党员干部的多次讨论,我们结合研究生基层党支部的优势,发挥党建工作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志愿服务教育中的引领作用,围绕思想教育、阵地建设、服务志愿三方面打造学术型、服务型党支部,组织了许多常效性、具有特色的活动,努力创建有交大汽车特色的创新型、基层型学生党支部,申请的“科技服务型基层党支部”也成为学校985“示范党支部”创建项目。回想起一次次和大家挑灯夜战、讨论活动计划、书写活动策划……虽然有些辛苦,甚至要承受不理解和委屈,但是看到大家从我们的活动中得到锻炼,学到知识,我们由衷的高兴。

在这一次次的历练中,自己在思想上也更加坚定,并且在与企业的交流活动中,了解了企业对于人才的定位和需求,也为自己的提升方向和择业方向提供了依照。

科技创新,突破自我

除了平时的学习和科研,科创实践活动也锻炼了我的意志。作为团队的队长,和队员一起共同参加了第十二届“挑战杯”,经过学院、学校、上海市的层层筛选,我们的作品《一种高效、低成本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金属双极板》最终进入到全国决赛。在决赛舞台上,我们认真准备、沉重应对,最终从一万多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国特等奖。一年多的“挑战杯”参与过程中,无数个凌晨,我们在修改申报书,无数个周末,我们在实验室加班改进性能,一路走来,一路收获,漫长的参赛过程使我对创新有了很多感悟。创新源于打破定势、挑战不可能的勇气。金属双极板的表面处理一直是有待突破的难题。正因如此,有学者甚至认为,金属双极板是没有前途的。我们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巧妙设计“两板式”金属双极板,提出了新的表面处理方法,最终大大提高了金属双极板的工作效率,挑战了所谓的“不可能”。唯有善于质疑,敏于观察,勇于挑战,才能开拓创新。创新源于锲而不舍、绝不半途而废的斗志。我们不会忘记曾走访了十几家零部件公司;我们不会忘记曾上百次反复修改作品申报书。我们更不会忘记,终审决赛最后一天。比赛距离结束仅30分钟,大部分评委都已离馆,甚至部分参赛选手也已撤展,而我们选择了坚持到最后,就在最后十分钟,竟陆续来了四位评委。那份坚持到最后的斗志帮助我们抓住了成功的希望。唯有矢志不移的耐心和百折不挠的信心,才能真正将创意转化为创新。

从开始默默无闻的作品,到最后问鼎全国特等奖,从中有很多故事,也有很多感悟,但是于我而言,我最大的收获是突破了自我,在之后的道路中,我相信只要有这份勇气,有这份坚持,就一定可以把工作做好。

志愿服务,奉献自我

在入学第一堂课里,马书记教育我们“选择了交大,就选择了责任”,从此,这句话就一直在我心中铭刻。志愿服务作为奉献友爱的象征,是我们尽到一名交大人、一名大学生责任的最主要方式,因此我一直都在积极参加这类活动。在学校的校友返校活动中,我作为志愿者担任返校学长、学姐的引导工作,看到他们返校后的欣喜,我们由衷的开心。我还参加了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活动,半个月的时间里,大家通力合作,互相鼓励,为游客解疑答惑,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小白菜”也成为世博会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每天回到宿舍都已凌晨,室友也早已休息,虽然疲惫,却很踏实。另外,我还参加了PACE国际年会的服务志愿工作,不仅保障了会议的顺利进行,而且还获得与来自几十个国家的学者共同探讨汽车发展创新的机会,在这些探讨中也坚定了我投身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信心。

这些服务志愿活动让自己收获成长,在沟通能力、抗压能力、交际能力以及英语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显著增强,并且在服务他人中收获了友爱与温暖。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最后,我想特别感谢我的导师来新民老师,彭林法老师和易培云老师,在整个研究生学习生涯中,三位导师给予了我无数的关怀和指导,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乐于助人的热情令我深深敬佩,他们的影响和教育将会使我终身受益。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梦已经开始,路还需前行,感谢这段难忘的求学生涯,从中的收获必将使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受益良多;饮水思源,爱国荣校,来待风雨,玉汝于成,博士毕业只是我探索之路的开始,我将谨记学校教诲,利用自己所学,在未来的道路中继续进行,勇攀高峰,回报社会和母校。

(毕业去向:上汽集团乘用车技术中心)



    关注 交大就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