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浙大校庆“雄文”:说点人话可好?

 

浙大的雄文,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最近,百年老校浙江大学公布了天字第一号校庆公告,全篇为文言文。浙大副校长罗卫东更是自豪评论道,此公告“体现了浙江大学人文学科的雄厚历史底蕴,集中展示了中文系古典文学学科的风采,让人耳目一新”。

据悉,这公告由人文学院中文系包括系主任在内的四位古代文学专业的教授合力创作,历时数月,几易其稿,“不知道改了多少遍”。虽然大家可能已经见识过了,但是还是想全文放出来。

我的古文功底不是特别好,但还是看出这篇文章通篇是骈体,特点是对偶,堆砌词藻,意少词多,讲究一个宏大气势和光彩排场,追求一种国人喜闻乐见的“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但是,气势有了,这篇文章却看不出任何浙大这120年取得的的实质性成就,只知道浙大历史悠久,有着不少光荣传统,浙大精神薪火相传。别的,真的就看不出来了。

网上有文字功底好的人逐字逐句分析过,认为雄文里错误甚多。我不是专业人士,自然不能发表什么内行论述,只能谈谈我对浙大用骈文为学校“贺寿”的看法。

这篇雄文的起草者,选择以骈文形式起草一篇意在“展现浙大浓厚人文学科底蕴”的文章,恰恰说明其对古典文学的领悟有限。骈文看着虽好,但是早已经不是主流,相反还遭到人们的讥嘲。

这几年国学热,大家都喜欢舞文弄墨,引经据典,古文水平已经直追汉唐,搞出甲骨文什么的也不新鲜,估计等不了多长时间,连结绳记事都会有人做了。众人津津乐道于传统文化的“复兴”,也以自身的古典文化素养为标榜,这些本来没有什么大不了了的。

但是,国人有一种过人的本领,那就是“古为今用”,任何古代的东西被大家推崇,就在于其对现实有利用价值。如果说旁征博引是标榜自己有文化,那用骈文为母校祝寿,则是因为古典文化可以更好地歌颂盛世太平。

现在大家都已经厌恶了官话里的自吹自擂,因此借文化之名为盛世呐喊,为复兴鼓呼,就成为新时期的“政治正确”。

用古文来歌颂盛世,浙大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只想说,盛世不需要歌颂,借用柏杨的话:“不为帝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
END
述而不作真君子 ∣一个特立独行的公众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关注 述而不作真君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