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高考地理专题知识)

 

【核心知识规律背一背】一、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在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仍占有重要地位,但社会经济因素对其影...



【核心知识规律背一背】

一、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在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仍占有重要地位,但社会经济因素对其影响越来越大,各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具体如下:

农业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案例

自然条件

气候

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不同生物的生长发育要求的水分条件不同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

我国南方的三季稻;

南方:甘蔗、柑橘

北方:甜菜、苹果

地形

坡度过大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的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

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宜发展种植业,宜发展牧业或林业;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

南方的水田农业;横断山区、千烟洲的立体农业

土壤

土壤的酸碱性、肥力、质地及土层的厚度等都对农业生产有影响

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发展适宜生长的农作物(酸性土壤适宜种植茶树、柑橘;碱性土壤宜种植甜菜、沙棘、枸杞等)

江南丘陵红壤地区的茶叶生产

水源

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

在年降水量少于250mm的地区,农业布局在河湖水、地下水、冰雪融水丰富的地方

河西走廊的灌溉农业;新疆的绿洲农业

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关注市场动态,发展市场需求的农作物品种

工矿区周围、城郊发展乳畜业及园艺业

交通运输

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此类农业必须有快捷便利的交通

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交通运输方便快捷的地方

大城市外围郊区的园艺场和奶牛场

劳动力

劳动力的数量、素质、成本

发达国家劳动力少,价格高,选择劳动力丰富的地区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水稻种植业

政府政策

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干预农业生产

响应政府决策,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发展农业生产

我国商品粮基地的建设

技术条件

生物化学技术

遗传育种,施用化肥、除草剂,病虫害综合治理

技术条件的发展和改进,通过影响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而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

温室大棚的反季节蔬菜生产;以色列的无土蔬菜栽培

冷藏

提高生产效率,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

易变质腐烂食品的运输,阿根廷牛肉远销世界

环境因素

化肥、农药的使用影响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和市场销量,也影响农业生态环境

布局在生态环境质量好的地区

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兴起

二、进行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思路

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区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

1.从自然因素分析农业的区位

首先,综合考虑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

(1)气候:包括光照、热量、水分三个方面。

①光照: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新疆瓜果、长绒棉生产。

②热量:决定着温度带,影响农作物的分布、耕作制度和产量。

③降水:决定着农业生产的类型。如在我国:

降水量大于800 mm——湿润地区——水田农业

降水量400~800 mm——半湿润地区——旱地农业

降水量200~400 mm——半干旱地区——畜牧业

降水量小于200 mm——干旱地区——灌溉农业(绿洲农业)

(2)地形:

平原地区,适合发展种植业(我国的三大平原);

山地地区,适合发展林业、副业(我国的东北山地);

丘陵地区,适合发展水果业,梯田农业(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垂直高差大的地区,适合发展立体农业(横断山区)。

(3)土壤:

土壤类型不同,适宜种植的作物不同(江南丘陵种茶树);

肥沃程度不同,影响作物产量(东北平原的大豆)。

(4)水源:在干旱地区,起决定性的作用(绿洲农业)。

2.从社会经济因素综合分析农业区位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进而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很大,在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从社会经济因素入手,并着重考虑市场和交通运输条件这两个最富于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最终确定比较合理的农业区位。例如下表:小范围地区农业区位的选择

考虑因素

农业区位的选择

农业类型单位产值

从单位产值看,由高到低的顺序一般是:花卉>乳牛>塘鱼>蔬菜>果园>粮棉

地价

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越高。城镇周围宜布局单位产值较高的农业类型,如花卉业、乳牛业、禽蛋业

需水量

需水量大的花卉业等应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交通运输

鲜花需要保鲜,鲜奶容易变质,乳牛业、花卉业等应布局在靠近城镇和交通方便的地区。

三、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

农业生产的地域类型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成型的、区域性的农业生产类型,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农业地域类型

季风水田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

大牧场放牧业

乳畜业

混合农业

地域分布

集中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等地

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地

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生产特点

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是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

干旱、半干旱的气候区,天然草场放牧为主

生产对象主要是奶牛,产品是牛奶及其制品

将饲养牲畜与谷物生产有机结合

区位优势

高温多雨的气候、地形平坦,劳动力充足,市场广阔

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便利的交通运输;地广人稀;高度发达的工业和先进的科技等优势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有优质草场资源,交通便利,距海港近

市场:城市人口众多,牛奶和奶制品消费量大;通:交通便利。便于牛奶的快速运输,多以公路运输为主;饲料:既种植优质牧草,又种植精饲料作物

农场成为良性的生态系统,农民可以有效地安排农事活动,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措施或发展方向

扩大规模,发展水利,提高科技水平

农业生产成本高,能耗大,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向生态农业方向发展

改善交通、培育良种、开辟水源、种植牧草

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的畜牧业地域类型

加强水利建设

四、我国主要农业区的区位条件

分布区

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

东北商品农业基地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夏季日照时间长,雨热同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重工业基地可提供农业机械

冬季温度低,热量不足

华北旱作农业区

华北平原

夏季高温多雨,光热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水源不足,三大障碍:旱涝、盐碱、风沙

南方水田农业区

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江淮地区

光热水资源丰富,配合较好,劳动力充足,邻近商品粮基地和工业基地、海港,市场广阔

春季低温阴雨,夏季高温少雨

西北灌溉农业区

新疆绿洲地带、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宁夏平原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灌溉水源;地广人稀,地价低

水源紧缺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区

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与高原上比较,海拔较低,气温较高,地势平坦,水源充足

与我国东部相比,热量不足

五、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比较、分析和借鉴

1.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分析、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1)亚洲水稻种植业的两大优势:一是优越的气候条件,季风气候区的水热组合;二是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2)该区农业和经济发展存在的三大问题:一是农产品的商品率低,农业结构单一;二是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入增长有限;三是科技水平低。

(3)对策:一是调整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结构,实行联产承包和多种经营,农林牧渔业综合发展;二是发展农产品系列加工业,把农业生产从自给经济转到商品生产上来;三是加大科技投入,向优质、高效、高产农业方向发展。

2.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与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的比较和借鉴

(1)我国东北国营农场与美国商品农场的区位共同之处。

(2)美国高度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技、农工商一体化是其特殊区位条件。

(3)大面积可垦荒地是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区位优势。

(4)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可借鉴之处:大规模经营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先进的科技和一流的科技服务体系,值得我国广大农区借鉴;加强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生产链,提高经济效益。



4.混合农业与我国南方地区的农业多样化发展

(1)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生产的特点。

(2)我国南方地区农业资源的多样化以及生产结构的单一性。

(3)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的可借鉴之处:a.生态农业体系:南方山区应建设良性的林地—农田生态系统防止水土流失。b.多样化经济:南方丘陵山区应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发展林草田塘多种经济。c.市场灵活性:根据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变化,有侧重地发展山区的特色经济。

5.世界乳畜业对我国的乳畜生产的借鉴意义

中国大城周围的乳畜业生产应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完善生产的社会服务体系;应根据市场的需求灵活调整产品的生产结构,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

2.进行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思路

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区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

(1)从自然因素分析农业的区位

首先,综合考虑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从当地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因素入手,逐个分析,并确定影响当地农业区位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例如,湿润、半湿润地区一般可发展种植业;干旱、半干旱地区可发展灌溉农业或畜牧业;平原地区可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陡坡可发展林业和牧业;丘陵缓坡可修筑梯田从事种植业;沿海滩涂可发展海水养殖业。

其次,了解农作物的生长习性,根据农作物的生长习性选择适宜的自然条件,如下表所示:

农作物

自然条件

水稻

属好暖喜湿的短日照作物,主要分布在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地区

小麦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我国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

玉米

多分布在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较长的地区

棉花

热量充足、光照强的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

天然橡胶

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地区

甘蔗

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甜菜

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

茶叶

气候湿润的酸性土壤地区

椰子

高温多雨的热带地区

苹果、梨

暖温带气候区

花生

亚热带、暖温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

(2)从社会经济因素综合分析农业区位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进而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很大,在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从社会经济因素入手,并着重考虑市场和交通运输条件这两个最富于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最终确定比较合理的农业区位。

例如下表:小范围地区农业区位的选择

考虑因素

农业区位的选择

农业类型单位产值

从单位产值看,由高到低的顺序一般是:花卉>乳牛>塘鱼>蔬菜>果园>粮棉

地价

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越高。城镇周围宜布局单位产值较高的农业类型,如花卉业、乳牛业、禽蛋业

需水量

需水量大的花卉业等应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交通运输

鲜花需要保鲜,鲜奶容易变质,乳牛业、花卉业等应布局在靠近城镇和交通方便的地区。

3.区位选择的基本原则

(1)综合性原则: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影响工业、农业、商业、城市、交通、旅游等自然区位二因素和人文区位因素中的各因素,以寻求最佳区位,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

(2)可持续原则:区位选择的核心原则。三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是具体布置运作、综合评价的基本出发点。生态的可持续是基础,它强调工农业发展要与资源、环境协调;经济的可持续是条件,工农业生产布置后既要生产发展,有增长数量,更要改善产品质量、提高效益、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社会的可持续是目的。工农业发展要促进就业,改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进步。

(3)主导性原则:不同的产业部门,其投资要素中各要素所占的比例不同,区位选择中一般是看是否满足主导性需求。

(4)因地制宜原则:因不同的自然环境制宜,因不同的经济环境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区区位,把握区位联系的特殊性。细心地分析给定的环境特点,发挥“比较优势”是合理布置的基本方法。

(5)因时制宜原则:区位因速都处在发展之中。除了静态地从综合、主导方面分析区位因素外,更要从发展变化角度进行分析、评价。

【常用技能方法练一练】

1.图解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其将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下:



2.进行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思路

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区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

(1)从自然因素分析农业的区位

首先,综合考虑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从当地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因素入手,逐个分析,并确定影响当地农业区位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例如,湿润、半湿润地区一般可发展种植业;干旱、半干旱地区可发展灌溉农业或畜牧业;平原地区可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陡坡可发展林业和牧业;丘陵缓坡可修筑梯田从事种植业;沿海滩涂可发展海水养殖业。

其次,了解农作物的生长习性,根据农作物的生长习性选择适宜的自然条件,如下表所示:

农作物

自然条件

水稻

属好暖喜湿的短日照作物,主要分布在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地区

小麦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我国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

玉米

多分布在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较长的地区

棉花

热量充足、光照强的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

天然橡胶

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地区

甘蔗

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甜菜

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

茶叶

气候湿润的酸性土壤地区

椰子

高温多雨的热带地区

苹果、梨

暖温带气候区

花生

亚热带、暖温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

(2)从社会经济因素综合分析农业区位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进而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很大,在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从社会经济因素入手,并着重考虑市场和交通运输条件这两个最富于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最终确定比较合理的农业区位。

例如下表:小范围地区农业区位的选择

考虑因素

农业区位的选择

农业类型单位产值

从单位产值看,由高到低的顺序一般是:花卉>乳牛>塘鱼>蔬菜>果园>粮棉

地价

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越高。城镇周围宜布局单位产值较高的农业类型,如花卉业、乳牛业、禽蛋业

需水量

需水量大的花卉业等应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交通运输

鲜花需要保鲜,鲜奶容易变质,乳牛业、花卉业等应布局在靠近城镇和交通方便的地区。

3.区位选择的基本原则

(1)综合性原则: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影响工业、农业、商业、城市、交通、旅游等自然区位二因素和人文区位因素中的各因素,以寻求最佳区位,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

(2)可持续原则:区位选择的核心原则。三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是具体布置运作、综合评价的基本出发点。生态的可持续是基础,它强调工农业发展要与资源、环境协调;经济的可持续是条件,工农业生产布置后既要生产发展,有增长数量,更要改善产品质量、提高效益、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社会的可持续是目的。工农业发展要促进就业,改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进步。

(3)主导性原则:不同的产业部门,其投资要素中各要素所占的比例不同,区位选择中一般是看是否满足主导性需求。

(4)因地制宜原则:因不同的自然环境制宜,因不同的经济环境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区区位,把握区位联系的特殊性。细心地分析给定的环境特点,发挥“比较优势”是合理布置的基本方法。

(5)因时制宜原则:区位因速都处在发展之中。除了静态地从综合、主导方面分析区位因素外,更要从发展变化角度进行分析、评价。

【例1】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12.0℃,7月平均气温24.6℃。



说明图示区域西北部与东南部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和类型的差异。



4.我国部分农业区的因素分析

农业生产

主导因素

限制性因素

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

地广人稀、土壤肥沃

气温低

南疆的长绒棉的生产

光热条件好

水源不足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气温低,热量不足

华北平原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热充足

水源不足,旱涝、盐碱、风沙灾害严重

南方地区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优越

水旱灾害较为严重;丘陵地区土质较差

5.中外农业自然条件的改造案例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这些自然条件匹配好的地方,农业较为发达。但是自然因素并非决定性的因素,我们通过运用农业技术,对某些限制性因素进行改造,扬长补短,农业生产取得成功。

(1)对气候的改造

对气候施加影响主要是通过技术条件,提高气温和热量的利用率;也可以通过增大温差,提高农产品品质。

【案例1】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较低,通过温室大棚等技术,制造温室效应,使得大棚内的温度升高,为植物营造一个适合生长的温度、湿度条件,可以在冬季同样培育出夏季的果蔬。

【案例2】 我国北方地区在春播时,实行地膜覆盖,一方面减少水分蒸发,另一方面提高地面温度,改善热量条件。

【案例3】 我国青藏高原上由于地温较低,不利于蔬菜生长。有些地方就将蔬菜架起来,进行温室生产,减少地面对其生长的影响。

【案例4】 位于北极圈附近的冰岛,气温较低,不适宜种植业发展。该国充分利用本国丰富的地热,发展温室农业,使鲜花等农产品远销世界各地。

【案例5】 宁夏中卫生产的压砂西瓜,指在压砂地上生产出的西瓜。压砂地是指在干旱的山坡地表面,覆盖一层15厘米左右厚的砂砾。铺上砾石,增加了西瓜的昼夜温差,有利于西瓜糖分的积累;同时由于地表覆盖了砾石,有利于保持和积蓄土壤中的水分,从而保证西瓜更有利的生长,同时砂砾石逐步风化,为土壤提供丰富的微量元素。

(2)对地形的改造

在一些水热条件较好的低山丘陵地区,在坡度适度的地带可以开辟梯田,地势崎岖的地带可以平整土地。

【案例1】 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开辟梯田,缓坡种植茶树,发展立体农业。

【案例2】 菲律宾开垦梯田,种植水稻。

【案例3】 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在黄土塬地区,平整土地,建立防护林体系,发展种植业。

(3)对土壤的改造

对土壤进行改造,提高土壤的肥力和生产力,发展适合的农业生产活动。

【案例1】 我国东南丘陵地区,通过施加熟石灰,种植耐酸的茶树、油茶、杉树、马尾松等,改良酸性的红壤。

【案例2】 华北平原的盐碱地,通过引淡淋盐、井灌井排、覆盖地膜及生物措施等进行改造,降低盐碱度,提高土壤品质。

【案例3】 黄河古道有大量沙荒地,近几年各地通过植树、打井、挖渠,宜果则果,宜粮则粮,沙荒地变成了农民的“聚宝盆”。

(3)对水源的改造

在水源不足的地区,通过引水灌溉、跨流域调水,增加水源;发展喷灌、滴灌,提高水源利用率。

【案例1】 我国西部地区的河套平原、宁夏平原,通过引黄灌溉,使降水不足的两个平原,成为物产丰富的“塞上江南”。

【案例2】 以色列是水资源利用最好的国家,通过引水,发展喷灌和滴灌技术,在沙漠广布的土地上创造了世界奇迹。

【例2】下图是世界某区域农业地带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农业地带沿0°经线变化所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

A.水分        B.热量        C.地形        D.土壤

(2)甲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棉花产区,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光照        B.热量        C.水源        D.土壤



6.图解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特点



【例3】有农业专家预言,亚洲水稻种植业将面临危机。马来西亚总理2009年4月19日宣布,计划扩大水稻种植区,增加水稻产量,应对粮价上涨造成的粮食安全危机。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选项中,与亚洲水稻种植业面临危机的原因不相关的是()



(2)影响马来西亚水稻种植业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国家政策   B.高温多雨的气候   C.便利的水陆交通    D.国际市场需求

【解析】本题组结合社会热点考查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条件。第(1)题,亚洲水稻种植业面临的危机与耕地面积的减少、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农业科技水平低有关。A、B、D三个选项分别表示了这些原因。第(2)题,气候是影响水稻种植业分布的主导因素,水稻生长喜欢高温多雨的环境,马来西亚高温多雨的气候满足了水稻的生长需求。

【答案】(1)C(2)B

7.图解商品谷物农业分布的特点



【例4】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①②③区所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试分析其发展的区位条件。

(2)②、③两区的主要农作物分别是    、 ,其收获时期是否相同?理由是什么?

(3)②区农作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 ()

A.华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华南地区    D.华中地区

(4)与①②③区域农业发展的背景关系最小的因素是 ()

A.工业化的发展   B.城市化的进程   C.世界经济全球化    .国际局势多极化

(5)①区除种植谷物外,还轮种牧草和麦类,近年来又轮种大豆,并用这些农产品加工成精饲料来发展畜牧业。试分析这样做的好处。



8.图解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和促进措施



【例5】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成为世界大牧场放牧业的典范,阿根廷的牛肉可供应到世界各地的餐桌上,结合下图,回答(1)~(2)题。



(1)关于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牧牛业占重要地位 ②气候干旱,植被稀疏

③大牧场土地租金昂贵 ④具有距海港近的区位优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世界著名的大牧场放牧业的共同特点是()

A.地广人稀、地租低,经济效益低

B.干旱、半干旱区域广,不适合发展种植业

C.国内市场小,对外依赖弱

D.离海远,降水少,运输不发达



【例6】读下图,完成(1)~(2)题。



(1)该气候类型在世界上分布最典型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大牧场放牧     B.乳畜业       C.季风水田农业   D.商品谷物农业

(2)该农业地域类型在该地区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①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②城市众多,消费市场广阔③劳动力丰富④机械化水平低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解析】



【经典预测试题测一测】

(河南省南阳市2014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图1为“某国玉米生产区分布、种植与收获玉米的时间图表”。该国是所在大洲最大的玉米产区,也是全球主要的玉米出口国。读图回答 1~2 题。



1.关于该国玉米生产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地主要位于高原地区           B.该地降水比该国同纬度西部多

C.该地处在东南信风迎风坡,全年多雨   D.该地畜牧业较发达

2.该国甲地区的气候有别于玉米主要产区的气候,在玉米主产区收获玉米的季节,甲地区主要收割或采摘的是:

A. 小麦         B.葡萄       C.甘蔗       D. 棉花



考点: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综合运用、农业地域类型。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北京市农业部门依据北京各地区的地理优势细化农产品加工空间布局。下图为经过北京城区中部的南北方向地形剖面图,①②③为不同的农产品加工区。读图回答3~4题。



3.与①②③相对应最合理的农产品加工区是

A.蔬菜加工区、农产品精深加工区、干鲜果品加工区

B.干鲜果品加工区、蔬菜加工区、农产品精深加工区

C.干鲜果品加工区、农产品精深加工区、蔬菜加工区

D.农产品精深加工区、干鲜果品加工区、蔬菜加工区

4.随着北京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下列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在北京城郊农业土地中所占比重可能下降的是

A.菜地      B.麦田         C.园林          D.果园



考点:该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区域农业的发展。

(河北省唐山一中2014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自20世纪90年代初,浙江温州的一些瓜农到海南岛承包土地,种植西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他们每年8月底到海南岛种西瓜,次年5月中旬返回温州。据此完成5~6题。

5.温州瓜农选择在海南岛种植西瓜,是因为海南岛

A.西瓜品种优         B.种植成本低

C.种植利润高         D.市场需求大

6.温州瓜农每年5~8月离开海南岛,主要原因是此期间

A.温州正值农忙季节           B.海南岛不宜种植西瓜

C.瓜地休耕以恢复肥力         D.海南岛西瓜竞争力弱



【解析】

试题分析:



(湖南省长沙市重点中学2014届高三第四次月考)下表为四个农业区在同一年度中的粮食作物生产统计表。回答 7-8题。

农业区









每公顷肥料使用量(公斤)

108.8

53.7

250.8

191.9

每公顷收获量(公斤)

1956

977

2495

3150

平均每人收获量(吨)

121.7

140.6

6.1

79.2

平均每人耕地面积(公顷)

145.6

186.6

2.1

37.9

7.甲、乙两农业区共同的区位条件及其生产特征是

A.机械化水平高,集约化经营       B.劳动力充足,单位面积产量高

C.人少地多,产品商品率高        D.水旱灾害频繁,水利工程量大

8.四个农业区中最可能位于美国中部平原和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别是

A.甲、丙                     B.甲、丁

C.乙、甲                     D.乙、丁





(陕西省五校2014届高三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图2是我国甲、乙两个省区农作物的播种面积(万公顷)柱状图,据此完成9-10题。



9.甲、乙两省区分别是

A.江苏、内蒙古  B.湖北、吉林   C.广西、黑龙江  D.湖南、新疆

10.乙省区能够发展水稻种植业的主导区位是

A.雨热同期              B.黑土广布,单产高

C.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大    D.平原面积大,利于机械化耕作



(吉林省白山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香港于2013年3月1日施行的“奶粉限购新例”,使国内奶业标准低再次成为两会的热议话题。读“我国某年良种奶牛的主要分布表(单位:万头),据此完成l1~12题。

内蒙古

71.9

青海

11.5

新疆

118.9

云南

10.4

黑龙江

69.8

北京

9.5

河北

61.2

上海

5.8

山东

21.1

天津

4.6

陕西

15.7

山西

12.7

11.影响我国良种奶牛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和市场    B.饲料和劳动力    C.饲料和市场    D.劳动力和技术

12.对于我国奶业标准低的原因或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有利于刺激我国乳畜业的健康发展    B.奶业发展技术水平较低

C.运输效率低导致牛奶变质          D.市场需求量大,标准高不能满足需求



(广东省广州市2014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13.读下图,造成该城市郊区农业种植模式的最可能因素是



A.劳动力      B.光热条件      C.农业技术     D.市场需求



考点:影响农民种植农作物类型的主要区位因素。

(山东省临沂市2014届高三3月教学质量检测)读“我国某地区不同坡度地形比例图”和当地气温与降水统计资料,回答14-15题。



14.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最可能是

A.温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高山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15.考虑地形的影响,该地区农业最适宜发展

A.小麦种植为主                   B.水稻种植为主

C.生态型立体农业为主                D.淡水养殖业为主






    关注 神老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