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虾病爆发看企业的变与不变1

 

长按二维码加小编微信,邀请你进对虾虾苗、对虾收购、土塘养殖、高位池养殖、小棚养殖、工厂化养殖等交流群。如果你...





长按二维码加小编微信,邀请你进对虾虾苗、对虾收购、土塘养殖、高位池养殖、小棚养殖、工厂化养殖等交流群。如果你想进鱼群或特种水产群,请在本公众号对话框输入“2”查看相关提示。(请注意,不是与我私聊输“2”)



因为虾病这一直接诱因,虾料行业快速发展的势头被迎头截断,整个产业链遭受重击,不少曾经顺风顺水的虾料企业显得异常被动,甚至有大型虾料企业陷入多年未有的困境。

行业剧变这种现象,其实很常见,虽然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有些是偶然性因素诱发(比如虾病),有些来自技术变革(比如网络对媒体和零售业的冲击),有些因为行业本身的生命周期(如从成长期步入成熟期或衰退期),也有些源于政治或政策原因(比如房地产),甚至可能因为某种极特别的原因(比如加多宝丧失'王老吉'使用权)。

环境剧变往往意味洗牌,对原格局中的强势企业是一场悲剧。但面对同样悲剧的环境,企业表现出的抗跌打能力却不同。如果观察那些幸免于难甚至东山再起的企业,我认为它们往往有三种未雨绸缪的应变之道。

第一种是'以变应变'.据业内观察人士介绍,海大过去几年间,已累计投入2亿元资金于苗种研发,并将服务深入到营销终端。通过提升自身产品与服务,以适应市场与竞争对手变化,是企业常用的一种以变应变的做法。农业生产资料领域的拜耳、巴斯夫、杜邦、孟山都等等这些知名企业,在技术研发上投入和显著优势,可以说奠定了其在相关领域的霸主地位。

这是一种在原产业规则内应变的方式,这种做法可以在原行业内取得竞争优势,但往往不足以应对行业剧变。因为行业剧变意味着给企业带来麻烦的可能不是原来的竞争对手。北电和柯达的倒下就是典型事例,它们针对竞争对手积累了数以万计的技术专利和知识产权,但它们却不是败给原来的竞争对手(竞争对手很可能和他们一样陷入麻烦)。当它们出局的时候,那些巨量的研发所得,只能被当作资产出售,而买家往往是一些过去不熟悉的新面孔。

还有一种应变方式是跳出原行业的游戏规则,在行业还未生变数时,企业已先自改变,可谓'以变应不变'.改变商业模式、调整业务结构都是常用的办法。这类企业中最成功的是IMB.在网络技术开始表现出改变商业规则的端倪时,IMB提前多年开始战略调整,将自己从一家IT硬件公司变身为IT服务咨询公司。这期间,IBM通过收购和出售千亿美元的资产(包括将笔记本电脑出售给联想),重塑了业务结构和商业模式。最失败的大概算诺基亚和柯达,它们都是对新技术趋势反应迟钝的代表,当技术引发行业剧变时,它们发现自己手上没牌。

以水产预混料以及水产料起家的海大,在过去若干年里,业务结构从水产料扩展到禽畜料,尤其是加大猪料市场的开发与生猪疫苗的研发,同样的如通威,更是在科技研发方面投入巨大,同时谋求在猪料版块发展,都可算作一种跳出水产圈的自变,同样值得思考。

第三种应变之道,可称之为'以不变应万变',核心在于品牌。两大可乐算是代表,过去一百多年,这两个品牌见证了无数环境变化,但他们自己的产品和商业模式几乎没什么变化。显然,它们最核心的竞争力,不是来自适应变化的柔软身段,而是一成不变的品牌。

当然,像两大可乐这样,能够把'不变'保持到如此极端的案例并不多,但品牌超脱于技术与产品的变化,成为恒久的竞争力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前几日笔者考察LED产业获悉,中国大陆是LED灯产业化的源头,但飞利浦却在短时间内后来居上成为领导品牌,中国大陆的数万家制造商陷入混战或沦为飞利浦这类品牌的代工商。业界感慨,若干年来依靠技术嗅觉带来的先发优势,完全无法抵挡对方的品牌优势。

由虾病带来的这场行业危机,对虾产业链的企业如何坚守,又该如何应变?

(文章来源:北京三人众品牌营销咨询机构 总经理 陈乐)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养虾人。

输入你关心的话题养虾人会近期报道。



 帮邦魔盒不仅是一款功能强大但价格极低的在线溶氧pH测控仪,还为合伙人、代理商提供客户管理、商机导流和全方位养殖过程数据了解的综合服务平台。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详情。



    关注 养虾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