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了游戏,赢了世界又如何?

 

游戏如毒品?你吸的可能不止是毒。...





高中毕业之后写过一篇日志叫《盗版的童年》,把我自己从5岁到18岁的电脑游戏史进行了走马灯般的回顾。那个时候如果你跟别人说你要去网上下载一个游戏,大家都会立刻认为你一定是一个有钱有时间的闲人,因为当时网费贵得惊人而网速慢得要死。所以,那个时候,盗版游戏光盘就成了每个渴望在虚拟世界里驰骋的孩子心里最美好的东西。

后来,网费终于能跟网速匹配了(真的吗?),光驱成了上个世纪的淘汰品,除非为了情怀,没人再去买光盘了。小伙伴们口中的“去买张碟子撒”变成了“去下载一个撒”,这个重庆话里的语气词“撒”字,在命令的口吻里隐隐带有一丝娇嗔的气息,就算是男孩子之间这样对话,也会让你产生“好好好,马上就去”的冲动。

当然,对于根本没什么钱的学生(或者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玩游戏,特别是玩单机游戏还要花钱这种事实在是不能理解。知识产权这个概念,对当时的我们而言根本谈不上振聋发聩,就算有意识到的人试图发声,立刻就会被大家喷,“瞧这五毛(愤青)又出来秀优越了!”。

所以,我们玩游戏的渠道按照今天来讲都是非法的。

盗版,贯穿了我们每个人,每个属于这个年龄段的人的青春。不过我们今天当然不会讨论盗版与正版谁对谁错,也不会去列举诸如游民星空或者3DM的兴衰史。我们讨论的是游戏本身。

最早把游戏跟毒品划上等号,还要追溯到街机的年代。那个时候,游戏这个词的概念里还不包括今天我们所说的这些东西,它叫做电子游戏。电子游戏=电子海洛因这条新闻,出现于网络不发达的平面媒体时代,当时报纸的普及程度绝对超过今天的网络。因此,每个不管是否忧心忡忡的家长在阅读那篇文章之后都变得忧心忡忡,担心自己的孩子走上这条玩物丧志的道路。

作为一个比较资深的游戏玩家,我其实是支持游戏等于毒品这个观点的。然而玩物丧志实在可以被解读出太多意思:

什么是玩?整天在电脑前是玩,整天在麻将桌前在赌局前就不是玩了?

什么是志?有钱有权就是志?当上CEO迎娶白富美就是志?

不过这一扯又是很远了。

游戏就是毒品,这观点我完全同意。而且这个毒品还在不断发展,不断变得精致。

在我们需要严肃竞技的时候,星际争霸,魔兽争霸,反恐精英出现了;当我们需要消磨大量时间的时候,大菠萝出现了;当我们需要长时间虚拟社交和角色扮演的时候,魔兽世界出现了。

而且你很难分清,到底是玩家在引领着游戏的变化,还是游戏本身逼着玩家去适应自己。在电脑游戏最开始出现的时候,所有的游戏几乎都是奔着模拟真实世界的目的去设计的,即使它们的背景天马行空,画风五颜六色,但内在逻辑上依然在竭力模仿着真实世界。这种拟真类游戏在星际魔兽CS身上得到了最完美,最极端的体现,它们是回味无穷但需要门槛的毒品;

而如今,LOL,风暴英雄,守望先锋的出现似乎代表了整个游戏界已经逐渐抛弃了以拟真为代表的精细严谨的风格。走向了爽,快餐,666的道路。

很多人已经发现,自己越来越难以为一局宏观,精妙,让人叹为观止但时间相对绵延的游戏而兴奋了;他们发现,原来造兵工厂-造兵-兵种配合这些繁杂的操作可以被QWER四个键完美的替代;他们发现,原来反补真的很差劲,甚至正补也没那么必要,看一局比赛更多的是想看击杀瞬间,然后P上几句666。

实际上,毒品已经越发精致,越发便捷,越发契合和引导你的游戏基因。你的每一个兴奋点都被摸清,反复刺激和改造需求;你兴奋的阈值变得越来越高,身经百战见得多了,曾经沧海难为水了,很难再为那些需要付出更多相对平淡游戏时间的作品而动容;你的耐心越来越差,一段时间内得不到“爽点”就会怒删游戏;你的游戏时间被无限挤压,即使单局时间从1小时减少到40分钟,20分钟甚至10分钟,你却会越来越觉得一个晚上突然就没了,你渴望着下一局,你渴望着每一个下一局,在脑中回放着自己的精彩表现(和队友的辣鸡表现)。

无论如何,游戏在发展,时代在发展。情怀总有淡掉的那一天,就像谁会多少年都崇拜同一个偶像(周杰伦除外)?在我觉得快要不适应的时候,我总会第一时间问自己:我是不是老了?跟不上时代了?玩不动了?还是消费能力跟不上,被厂商抛弃了?

在得到确定的回答后,我黯然地回到魔兽世界里,偶尔为情怀雀跃,咀嚼细小的快乐。

输了游戏,赢了世界也不错。


    关注 不要回答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