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师“读客”01期】 重读经典系列之堂吉诃德

 

流行几个世纪的书,你是否读过?当你重新翻开这本书也许会感受到来自几世纪前的灵魂拷问。我们所标榜的,从未存在。...



关注“洛阳师院大通社”,尽知洛师事儿!


流行几个世纪的书,你是否读过?当你重新翻开这本书也许会感受到来自几世纪前的灵魂拷问。我们所标榜的,从未存在。

文/凌雪萍
堂吉诃德,作为一个文学形象,与近代的哈姆莱特,古代的普罗米修斯一起,矗立在文学的奥林匹斯山上。几个世纪以来,无数文人学者在他身上提取了深刻的内涵——即作为一个人,对理想不可思议地执著。
一个人可以对理想付出怎样的努力和代价?有时候我们可能连理想是什么都不太清楚,就已经开始跌跌撞撞地成长、对生存的意义满怀质疑,然后眼巴巴地羡慕别人的坚定。而我们流于大众所选的理想,也往往会半途“流产”,渐渐消失在生命的某个阶段。更多的,我们会因为现实中的种种而改变最初的理想。所以我很是佩服有着骑士梦的堂吉诃德,那是我们所做不到的。

我们常常感怀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并臆想做到了结果会如何,因此我们很需要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来代替自己去获取我们做不到的成功,这是文学作品的一大用处。塞万提斯就在我们心中塑造了这样一个因梦想而发狂的疯子。
书中有过的此段让我印象十分深刻:你这部奇情异想的故事,不用精确的核实,不用天文学的观测,不用几何学的证明,不用修辞学的辩护,也不准备向谁说教,把文学和神学搅合在一起——一切虔信基督教的人都不应该采用这种杂拌儿文体来表达思想。你只需要做到一点:描写的时候摹仿真实,摹仿得愈亲切,作品就愈好。

这么说来似乎与题目矛盾,在故事里堂吉诃德的确像是一个真实的存在,因为有些事情换做我们也会去做。比如在看到他人遇到困难之时,我们的英雄主义情怀会立刻膨胀促使我们去帮助他人,但是我们真的会一直如此吗?不会。我们会因求不得而放弃,潜意识里认为那是疯狂又不理智的而控制住自己不去给予帮助。堂吉诃德和风车战斗,向狮子示威,任何一个人只要不承认他心中的杜尔西内娅小姐,他就义无返顾地扑上去。即使对方人高马大,他也面无怯色。他是准备好随时将性命豁出去,献给伟大的骑士精神。这是在现实中很难出现的事情,现实本就比文学世界还要残酷复杂,被追逐梦想的欲望所驱使的我们也许也会像堂吉诃德一样变成一个疯子。
可是,一个把所有荒谬事件都背负在自己身上的堂吉诃德注定是不会存在的真实。这种艺术的真实常常让人感觉是我们生活中众多人物行为的杂糅,而不是我们某个个人的行为。塞万提斯在文学的审美世界中创造了与社会生活的历史本质相一致或接近的那种逼真度,并利用这一特点加以荒谬修饰,再以此对社会进行反讽。这让我由衷的佩服。
那么我们所标榜的骑士精神是否真的存在呢?一个执拗于一个没有意义的行为的人,我们称他为疯子。堂吉诃德就是这样一个疯子。他心中装着骑士道,便将现实的一切也看作了想象中的骑士世界:长着麻脸的村姑是举世无双的美人杜尔西内娅小姐,风车是舞着爪牙的巨人,客店老板是高贵的公爵……我们可以称此为“妄想症”,这样的堂吉诃德在现代医学上是个精神病患者无疑。可是堂吉诃德又能表现得如同常人。只要不谈骑士道,他就是一个完全的正常人,而且是一个教养极好,通晓事理,颇有见地的绅士。因此,如此两极化的人在现实中确实很难存在。
在这个哲学也已被断言成语言游戏的时代,一种理想主义精神的提出最后总会被更现实的世俗伦理所淹没。因此,呼唤这种精神也只是水中捞月,最后它也只能成为一种行为艺术:我们说我们需要它,却肯定无法真正实现它的重归。

也许它,骑士精神,就从来不曾存在于这世上。
END
策划/洛阳师范学院大通社文艺部
整理/林锐丽
文/凌雪萍
编辑/刘清清
图片来自网络
 见多识广  永不怯场
关注@洛师大学生通讯社  官方微博
获取更多有趣校园信息


    关注 洛阳师院大通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