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互联网+文明”的日照实践

 

5月18日,全国地方文明网站建设管理工作培训班在北京开班,作为11个典型代表之一,我市文明办在会上作以“搭平台、建队伍、抓内容”为主题的经验介绍,被中央文明办称为“组建新媒体联盟、打造‘互联网+文明’”的日照模式。...





5月18日,全国地方文明网站建设管理工作培训班在北京开班,来自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文明办(网)230名负责人参加,作为11个典型代表之一,我市文明办在会上作以“搭平台、建队伍、抓内容”为主题的经验介绍,被中央文明办称为“组建新媒体联盟、打造‘互联网+文明’”的日照模式,得到了与会者的充分肯定和点赞。

“互联网+文明”,星星之火已发展成燎原之势,日照用实践完美演绎了“1+1>2”这个经典公式。

人在哪里,传播的重点就在哪里。互联网改变了时代,也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坚定不移地用好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增强文明传播的公信力与深度;坚定不移地创建文明系统的自主新媒体平台,增强文明传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这是日照文明传播的清晰思路。讲好文明故事,凝聚正能量、树立新风尚,牢牢掌握网上舆论引导权,这是“文明日照”新媒体不懈的探索与追求。

组建文明传播新联盟,积极建设文明传播新阵地,用“互联网+”思维讲文明故事,传递网络正能量,且看——

“互联网+文明”的日照实践

统筹/策划 刘新英 采写/本报记者 李敏

◆干了什么——搭建了一个新媒体传播平台

日照文明网、“文明日照”微信公众号、“文明日照”微博和“文明日照”客户端,这四个平台,如同飞机坦克和长枪短炮之间的关系,相互配合、交相呼应,达到一次采集、多元生成、立体传播、形成合力的效果

2015年12月10日,文明日照微信、微博发出的一篇文章《“山东好人”秦绪鹏患病无力卖苹果,希望市民帮一把》,牵动了港城人民的心。

2013年7月,秦绪鹏在老家的水库舍己救人,将溺水青年救出水,为此他荣获“山东好人”的称号,2015年12月,秦绪鹏患重病住院,家中近两万斤苹果面临烂掉。得知这个消息,文明日照微信、微博发出上面提到的文章,两个小时内这条消息迅速发酵,阅读量累计达到10万余次。次日,文明网、客户端及时跟进,发布后续报道,引发爱心暖流在寒冬里涌动,2天时间,近两万斤苹果全部卖光。

帮山东好人卖苹果是日照“一网、两微、一端”新媒体传播平台相互配合、立体传播、形成合力的一个成功案例。

传播无非达到两个目的,就是提高传播的影响力与吸引力。日照对此有着清晰的思路:一方面,坚定不移地用好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增强文明传播的公信力与深度,而另一方面,坚定不移地创建文明系统的自主新媒体平台,增强文明传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互联网改变了时代,也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网络文明传播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工作成果纳入测评体系。时代在进步,如果文明创建还只是一群大爷大妈带着红袖章在社区搞搞卫生宣传,维护文明次序,或者是开几个动员大会,挨家挨户地整治大环境卫生,教育市民注意文明素养的话,那是已经严重跟不上文明建设的脚步了。互联网不仅开启了社会生活的新空间,更开辟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阵地。

日照市委、市政府十分敏锐地抓住了这个阵地。出台了关于加快新媒体发展的工作方案,从2014年起,逐步搭建起“一网、两微、一端”四个新媒体传播平台,即日照文明网、“文明日照”微信公众号、“文明日照”微博和“文明日照”客户端。

四个平台,功能定位不同,又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传播循环:官方微博发布一个短消息,再由公众号集中刊发,然后由日照文明网、客户端进行深度传播。这四个平台,如同飞机坦克和长枪短炮之间的关系,相互配合、交相呼应,达到一次采集、多元生成、立体传播、形成合力的效果。

“在新媒体的整体布局中,我们重点打造的是‘文明日照’微信平台,调集精兵强将来办微信,现在已经拥有17万粉丝。”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赵嘉兵告诉记者,“文明日照”微信公众平台开设了“文明网”“文明联盟”“志愿日照”三大专栏,每个专栏下设二级栏目,把文明传播系统的主打产品贯通起来,用户只要关注“文明日照”公众号,即可了解日照大事小情、参与相关活动,最大化地整合利用信息资源,增强平台的贴近性与实用性。

目前,日照市文明办创建的4个文明传播新媒体平台,总用户突破60万人。其中,“文明日照”微信平台开通运行1年时间,拥有固定用户17万人,跻身全市政务微信排行榜前列。

 

谁来干的——组建了一支新媒体传播团队

思路再好,重在落实,干好工作,谁来干是关键,我市注重网络文明传播团队建设,联合本地优质新媒体公号,建立联盟,形成了一支富有活力、机动灵活、专兼职结合的传播队伍

5月4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签约仪式在日照日报社举行,市文明办、日照日报社再次签约联合举办日照文明网,借力报社强大的采编资源和丰富的信息源,办好4个平台。

思路再好,重在落实,干好工作,谁来干是关键。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办是事业成功的一半。日照文明网在运转上实行管办分离,由市文明办主管,日照日报社承办,挑选精兵强将组成采编专职队伍,重要稿件全部自采自编,既保证了权威性又要有吸引力,让文明网成为日照市文明传播的“新闻源”。

组建文明传播新媒体联盟是又一奇招。市文明办牵头建立全市文明传播新媒体联盟,“文明日照”公众号作为发起者,首批把住建、教育、工青妇、公检法及各区县等32个政务微信公众号纳入,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市50余万人的新媒体联盟,建立了文明传播的紧密型同盟军,全市政务微信公众号力量分散,无法形成体系与合力的局面从此改变。

除了专职队伍,更建立了一支2000余名优秀通讯员组成的兼职队伍,覆盖全市各区县文明单位,并将通讯员的发稿成绩纳入文明单位考评,对重点稿件实行重奖,激发了通讯员的积极性,扩大了稿件来源。

怎么干的——坚持了一条内容为王的传播原则

无论做什么媒体,可信、可读、易传播的内容是第一位的。“文明日照”始终在把握主流导向、坚持内容为王、着力策划活动、善于讲好故事上下功夫,传播“微文明”,汇聚“微力量”

“创城,表面看是一项单一工作,实质上是综合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是对领导干部综合素质和领导水平的一次大考。”这是去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集中整治期间“文明日照”微信平台发出的一篇评论中的观点,像这样的专题评论在“文明日照”微信平台经常见到。

评论是新媒体传播的重要武器,“文明日照”坚持大事必评、旗帜鲜明、亮明观点,引导舆论。2015年,新一轮创城的开局之年,日照历时3个多月对创建过程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了综合整治,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但是社会上也出现了各种杂音。“文明日照”微信平台迅速反应,针对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每天一篇连发60篇专题评论,解疑释惑,《创城的关键是领导干部要硬起来》《整治红三轮是一道考题》《烧烤的江湖,吃法得改改了》等评论文章阅读量都达到3000人次以上。

在关键时刻发出正面声音,“文明日照”的专题评论为创城工作顺利推进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在去年的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中,日照市取得了全国提名资格城市第一名的佳绩。

聚焦主题活动,把握主流导向,“文明日照”微信公众号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引领正确舆论导向,传播正能量,弘扬真善美。

在内容上,“文明日照”注意找准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思想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在细、小、实上下足功夫,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春风化雨,化作市民的自觉遵循,逐渐成为凝心聚力的社会新风尚。已经开展三年之久的“好人365”活动一经微信平台推出,引起强烈反响,市民积极参与,一时间,一城春风,满城好人,好人文化,成为城市的品牌。争做好人,成为日照最鲜明的时代风尚。

当然,新媒体要办出影响力,活动是关键。“文明日照”贴近民生的活动策划,极大提高了市民参与度,先后推出了“牵手斑马线”“留住乡村记忆”“挂灯笼传家训”等200多个特色活动。

也许这些活动市民还记忆犹新——

抗战胜利70周年,推出了“寻访日照抗战老兵”活动,采写编发了上百个英雄故事;

针对关爱特殊岗位的劳动者,推出了“致敬——春节守岗人”活动;

针对关心关爱环卫工人,推出了“为环卫工人设立‘爱心驿站’”的倡议,30余家单位、公共场所积极响应;

针对乱闯红灯、拦截车辆发小广告等不文明行为,设置了“文明监督台”;

……

新媒体要“为我所用”,它是“车轮”,让主流价值观乘上快车,跑得更快;它是“翅膀”,让主流价值观插上双翼,飞得更高。关键是如何引导与运用,善于讲好故事,发挥榜样的力量,以身边人教育身边人是另一种方式。

1997年,渔民宋祥善在养殖扇贝的过程中遭遇自然灾害,欠下巨额债务。为了还债,50多岁的宋祥善驾船出海挣钱,爱人在家织网补贴家用,一家人坚持16年,终于连本带息还清全部欠款。“文明日照”经多次采访写出了《诚信渔民16年还债260万元守住做人尊严》的稿件,刊发后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宋祥善也作为诚实守信的典型,当选为2015年度日照好人。

一个宋祥善,是一个故事;十个宋祥善,是一种力量;成千上万个宋祥善,就会铸就一座城市的良好形象。“主流、本土、原创、互动、公益”,在这十个字的办网方针指引下,“文明日照”传播着真善美,塑造着激浊扬清的良好社会氛围。

由单一向复合转变的传播载体,由粗放向精准转变的传播方式,由强推广向软渗透、软服务转变的传播方法——日照在“互联网+文明”的实践中收获着喜悦,汇聚起建设“德润港城”的磅礴正能量。

 

◆深观察

用好新媒体,让文明植根港城

本报记者 孙向阳

曾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段话:在熙熙攘攘的街头,当别人都在面无表情地闯红灯时,你一个人站立原地,或许会有一种孤独感,可是,一定有人会看到你的站立,也一定有人会因为你的站立而改变。

这种改变,是文明的先声,是一传十十传百的蝴蝶效应,不可小觑。

当前,如同阳光、空气和土壤一样,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打开手机登录网络,信息收集表达更迅速;线上线下良性互动,志愿服务活动更便捷;利用自媒体拓展工作平台,评先选优传递更多的正能量。

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微媒体时代,文明创建也应与时俱进。正是因为看到这一点,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使用,尤其是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传播手段,打造“一网、两微、一端”4个文明传播新媒体平台,日照的文明创建工作才真正做到贴近地气、走进民间。

群众在哪里,文明创建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用“互联网+”思维讲好文明故事,日照“融媒体”的创新做法先声夺人。数据显示,如今4个文明传播新媒体平台总用户突破60万人。

然而,文明的培育,是社会整体价值观的共同指向,最终要形成每一个市民的行为自觉。对此,以网络为媒,日照下一步将做大做强文明传播媒体联盟,包括加快传播平台建设,省级以上文明单位都要开通本单位的官方微信公众号,6月底前全部完成。

同时,结合本单位实际,成立负责微信公众号运营的专(兼)职队伍,明确工作责任到具体人。主要领导人靠上亲自抓,明确分管责任,作为我市省级文明单位2016年文明创建工作的一项“一把手”工程。

在微信内容建设上,紧扣“主流、本土、原创、互动、公益”文明传播方针,与本单位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定期召开例会,多组织开展与本单位工作相关的活动,加强与用户(服务对象)的互动,注重提高传播的可读性与吸引力。

更重要的是密切与联盟的互动配合,本单位(联盟成员)重大新闻报道,第一时间汇总到联盟秘书处(日照文明网编辑部),由秘书处负责统一联络协调联盟成员统一发布,各联盟成员微信公众号要同时跟进传播,形成聚合效应。

我们相信,以网络为媒,文明只有在线上线下互动中,才能凝聚更多的正能量,才能植根日照,扮靓港城。


    关注 深日照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