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孩子老人带

 

关于隔代育儿的孰是孰非,这可能是最靠谱的文章了。...





本周,著名模范爸爸亨爸,在童言岛内做了一次关于隔代教育的专题分享,亨爸不愧理工科高知奶爸,分析问题透彻到位,亨妈自认不如。字里行间都是一个爸爸满满的爱。

一般性的来看,老人带孩子,或者说隔代养育,并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我在国外念书时的同学,嫁了当地老公生了小孩自己还要上班,所以一周之中也有两三天把小孩子送到公婆家里,然而她要付给公婆带孩子的工资……但是我猜中国隔代养育的比例应该是高于世界平均的。就我身边的接触的有孩子的家庭,即使算上全职妈妈在内,几乎没有老人完全不参与带孩子的。

为什么在中国隔代养育如此普遍,我想跟我们的社会发展阶段有很大的关系。现代社会的基本组成单元是家庭。而在西方社会,家庭指的就是父母和孩子组成的小家庭,两代人之间的亲子关系相对简单和稳定;而在我国,家庭往往指的是老人、父母、孩子,也许还有七大姑八大姨之类的大家庭,亲子关系复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西方社会的发达程度相对较高,个人劳动产生的价值足以支撑家庭的健康运转;而在我们的国家,劳动生产率远低于发达国家,而社会税收、福利较落后,夫妻双方必须同时工作,甚至于远赴他乡打工才能勉强维持家庭开销,时间和精力上都让隔代养育成为必要。另一方面,即使经济上允许,以我国目前的社会诚信状况,雇佣专业服务人员并不能成为独立的养育方案。

其实即使不是育儿,在我们成年之后,学习、工作、感情等各个方面,老人在我们生活中的涉入程度是贯穿始终的。父母对成年子女生活的过度参与在中国是一个普遍现象。

那么隔代养育和亲带养育相比有什么特点呢?为了避免我的分享发展成为对老人的吐槽大会,我还是要先说说隔代养育的优点,当然是相对的。

首先,隔代养育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上一代中国人的自我价值普遍被压抑,他们的价值往往要错位在他人身上体现。我们的老人有大把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一不需要工作,二子女已经成年自立。含饴弄孙,抚养第三代一方面给老年人增添了生活的乐趣,加强了身体的运动,促进了身心健康的良性循环,更重要的是成了一个重要的目标来实现自我价值和成就感。
其次,老人的某些品质也对抚养第三代有利。一般来讲老人比亲父母拥有更加充裕的时间、耐心,态度也更加温和,这对孩子的成长无疑是有好处的;另外,老人的价值观往往更加传统,与社会主流文化存在一定差异,这对宝宝形成容纳差异的人格也是有好处的。

当然,隔代养育作为一种非自然状态下的养育模式(动物界我还没想到有隔代养育的例子),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除了溺爱、娇宠、缺乏现代营养学常识之外,有两个重要的缺陷值得我们注意。
一是隔代养育程度过深,容易造成孩子无法形成正常稳定的依恋关系。老人带孩子时间多,必然造成亲父母与孩子的互动和沟通减少,这种情况下儿童的正常依恋难以形成,或形成后又突然中断。儿童心理学认为,依恋是婴儿与抚养者之间一种积极的、充满深情的感情联结,它对形成儿童最初信赖和不信赖的人格特点有着重要影响,而幼儿的抚养者主要是母亲,母爱是儿童依恋形成的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英国儿童精神学家保尔及其同事曾报告,过早离开父母而未建立正常依恋的 幼儿,不能主动与其他儿童一起做游戏,积极探索未知,勇于冒险,而早期主要依恋的破坏会导致儿童情感上的危险,并将在以后的生活中以突然的抑郁或焦虑形式表现出来。

二是隔代养育主要以呵护甚至隔离为主,比如为了避免冲突而减少孩子与同龄人接触互动的机会;事事以孩子为尊,造成家庭中各个成员的地位混乱;认为幼儿在社会中理应享有特权,无视规则等等。这样的情况下,不容易让儿童接触真实的社会,了解真实的社交规则,使孩子一旦走向社会难以适应,轻则不易相处,容易与人发生矛盾,重则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说完了我对老人带孩子的一般性观察和思考,下面来说说我家里的情况,可以跟大家的自身情况相互印证,有共同点欢迎讨论。

因为亨爸亨妈都是独生子女,我家的特点是,带孩子的人很多,小孩不够分的!因此我家老人带孩子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多个老人争相与大亨互动!典型场景是大亨玩这一个玩具,奶奶在旁边指导ABCD,姥姥也指导甲乙丙丁,或者姥爷又拿出另一个玩具试图吸引大亨的注意。这样的结果就是大亨的注意力持续性地受到人为干扰。据我观察,即使没有人打扰,大亨玩同一个玩具的时间也很少超过五分钟,基本上玩一下就扔掉换一个。经常是想到书架上拿本书看,结果走到一半看到一个玩具就开始玩,然后拿书这个事就完全忘了。

另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我觉得老人和我们对待孩子的本质的区别,就是,我们家的老人说到底是不尊重孩子的,他们内心深处是不把大亨当成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人来看待的。某种程度上对待大亨就像是对待宠物一样。我自己认为,成年人对幼龄的孩子,在生理、心理、心智上都具有压倒性的优势。正是这种优势的存在,使得我们的老人对孩子的态度言行非常随意,且不进入大亨的视角和思维层面进行沟通。

举一个例子,大亨一岁多刚会走路的时候,冬天,大亨在家里地上看见一个菜叶子,十分好奇,就顺势趴在地上看。姥姥见了,立刻提高分贝叫道:“大亨你怎么趴在地上,凉不凉啊你,赶紧起来!”可以想象大亨肯定是把她的话过滤掉当没听见。姥姥见状,二话不说就要把大亨直接抱走。我赶紧阻止。然后我只是蹲在大亨身边问他:“你是在看这片叶子么?火火兔爱吃菜叶子,你把这叶子送给火火兔吧。”大亨听了马上站起来拿着叶子走到卧室去找火火兔去了。姥姥则看傻在当场。估计她到现在也不知道为什么她说话大亨就当听不见,我说话大亨就有反应。因为她没有观察到大亨当时所处的情境,她的视角完全在大亨的世界之外,也就不能跟大亨在同一个层次上沟通,最后只能诉诸“武力”。同样的,如果奶奶让大亨洗手吃饭而大亨在玩玩具没有反应,奶奶也会二话不说直接抱到水池旁边,在大亨反应过来之前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替大亨洗完手。最后大亨自己没洗手,这饭也吃上了。那么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大亨自然还是选择听不见奶奶姥姥说话。

上面两个例子只是老人忽视孩子独立人格的一个表现形式。事实上老人对大亨的很多行为模式都可以归结到这个原因,比如随意承诺不兑现,以“长大自然就会了”为理由替大亨各种代劳,从而剥夺了大亨尝试-犯错-再尝试-在犯错直至成功的权利,为了满足他们因付出行为产生的成就感而牺牲了大亨自己摸索尝试的乐趣。而对孩子的不尊重,与孩子“掌上明珠”的地位又产生矛盾,从而造成他们跟大亨的交流方式陷入命令-威慑-妥协的循环:大亨再吃口饭啊……你再不吃我可生气了……好吧好吧我喂你吃吧。

最后,我想说的是,尽管老人带孩子有这样那样的弊端,但是现实就是目前我们仍然需要依靠老人在日常照顾宝宝。那么应该如何调节与老人的关系,从而使大亨在更加和谐的氛围中成长呢。首先,对老人一定要心存感激,毕竟带孩子不是老人的义务,隔代养育说到底还是为亲父母减轻了相当大的压力;其次,只要不是原则问题,不要强求老人完全接受你的育儿观念和方法。一方面差异化的外部环境对小孩子来说是有必要的,另一方面,老人眼里其父母永远都是小孩子,我们直接指出他们的错误,与之直接对抗是他们不能接受的,只能造成更多的矛盾和冲突;第三,在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自己多带孩子,增加自己对孩子的影响力,你跟孩子形成稳定的依恋关系,老人的很多负面影响就不会波及孩子,有时候还能够通过孩子间接影响老人。

希望大家都能够处理好与老人的关系,在和谐的大家庭中快乐生活,让孩子在愉悦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关于亨妈
亨妈,毕业于清华大学、爱尔兰国立大学,工程与金融双硕士学位,先后供职500强、上市公司等大型企业任市场总监。当了妈妈后便将精力转向了亲子育儿,自学儿童心理学,创办公众号《辣妈养成日记》,后辞职创业创办学习型分龄亲子社群《童言岛》,帮助更多父母与孩子共同进步,已有近百名会员在社群中学习获益。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我们。


    关注 辣妈养成日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