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母亲节  屠颜铭:《母爱如山》

 

今天是母亲节,有幸拜读《母爱如山》这篇情真意切的文字,心灵深处的感动无以言喻。不知道是否也能引起你的共鸣呢?^_^祝亲爱的妈妈节日快乐~...












人们常说母爱如水,润物无声。但在我的童年,是母爱如山。

我从小生长在东北的一个小城市,父亲是上海知青,母亲则是当地人。童年的我很崇拜父亲,觉得父亲简直是无所不能的存在,即使以现在的我看来,这评价也不过分。父亲极其多才多艺,善理工,爱文学,能作诗,会谱曲,下的了围棋,打的了桥牌,有一把好歌喉,又拉得一手小提琴。父亲的世界就像大海,小时候的我在父亲的引导下畅游,怎么都看不到边际。

父亲的兴趣爱好是如此之多,以至于假日时,他要么是带着我和弟弟一起听听音乐下下棋,要么……,就是找朋友去喝酒聊天打桥牌。家里的衣食住行那些家务琐事几乎全是母亲独力支撑着。

而母亲在童年的我眼里,则是无所不管的存在。慈母这个概念,只存在于有客人时,在客人面前,品学兼优的我是父母的骄傲,他们慈爱地、微笑地看着我、赞扬我。但当没有客人时,母亲就开始了各种管束:吃饭要管,吃的太快会消化不良,吃的太慢饭菜会冷;写作业要管,写太快是敷衍了事,写太慢是故意磨洋工;穿衣要管、洗脸要管、玩耍要管、睡觉要管。任何事情,母亲总能找出一大堆规矩要遵守,而我无论怎么努力,总是做不到她要求的完美。我心里总是很委屈:邻居家的孩子,天天疯玩不学习,家长也不管,我成绩这么好,老师都夸我,却还是总被你批评。母亲一句话就把我顶了回来:做好自己,不要跟别人比。母亲的世界像山,坚实可以依靠,却又坚硬到无法理解、陡峭到无法攀登。



小学时,因为成绩好,老师都很喜欢我,对我偶尔的调皮也眼开眼闭,于是,母亲总是到学校跟老师交流,请他们对我严加管教。我觉得自己简直比窦娥还冤,于是,我总是在祈祷,希望上中学以后,情况可以改变。也许上天真的听到了我的祈祷,我上中学后,一切真的改变了,我终于知道了什么是幸福,可惜,已经晚了……

母亲是老师,中学老师,所以,我“碰巧”就读了母亲所在的学校,又“碰巧”在母亲当班主任的班级里。因为我小时候就经常到母亲学校去玩,长的可爱嘴又甜,叔叔阿姨们都很喜欢我。于是,当他们作为老师在讲台上讲课时,我心里毫无其他同学的畏惧心理,课堂纪律也就不当一回事。事情很快传到母亲耳朵里,于是下一节课当中,我被母亲客气地叫了出去,很快,清脆的耳光声就传到了教室里。第一次我脸上带着通红的巴掌印回到座位上还有些尴尬,周围的同学都惊恐地看着我,但我一次次触犯天条,后来大家也都习惯了,过了大半年,我才终于不大被拎出去体罚了。后来我们班级的中考成绩特别好,我偷偷问了几个之前的皮大王为什么后来都努力学习了,他们说:你成绩那么好你妈还能那么下狠手打你,那要是换了我们……。我纳闷地说:你们怕什么啊?你们又不是她儿子。他们摇了摇头,噤若寒蝉地说:虎毒不食子啊,对你都能这样,我们……

母亲就是这么狠的一个人,觉得对的事情,不管别人的看法,拼命也要做好。但我觉得我已经够优秀了,不明白她为什么对我还是这么严格,直到我继续长大……

在东北,家庭聚会吃饭是按男女坐的,大老爷们儿先坐下吃着凉菜喝着酒,女人们则在厨房忙碌,把男人桌上的菜上齐了才一起聚到旁边的次席吃饭。除了外婆偶尔特例以外,能上主桌的只有男人,即使是我们这些孙子辈的,在长到了能喝几杯啤酒的年龄后,也堂而皇之坐上主桌了。当然,坐上去也只有听的份,还轮不到我们插嘴,但是,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开始听大人谈论的事儿了,听的多了,有些之前不知道的事情也就慢慢明白了。

原来,知青早就有了返沪的机会,但是结了婚的不行。我明白了为什么每次到上海探望爷爷奶奶时,他们看着我和弟弟的眼神里除了怜爱,还有一种说不出的情绪,像遗憾,又有点惋惜?我明白了为何父亲越来越少陪我们玩而是更多督促着我们的学业,总和我们说要考上海的大学。我也明白了母亲的严厉下不仅是对我们的期望,还有帮助父亲完成夙愿的决心。

后来我成人后回头了解那段历史,得知原来知青哪怕结过婚,离婚恢复独身还是可以返城的,很幸运,我家里从来没提到过这个词。我充分理解父亲当时的痛苦,并感谢他作出这个艰难的决定:在父母与妻儿之间,他选择了继续守护后者。

也许是我慢慢长大,也许是我慢慢懂事,后来,母亲对我的责骂越来越少了,再后来,我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实现了父亲的愿望,来到了上海读书。仿佛是奇迹降临,第二年,父亲也通过招聘回到了上海,还能解决家属的户口,于是,就在我离家求学后第三年,我们一家就又在上海团聚,并定居下来了。

当时的我,只觉得一家人团聚是理所当然的,后来我才意识到,原来母亲面临了与父亲当年同样的抉择:在父母膝下尽孝,还是陪伴丈夫儿子?最终她作出了与父亲同样的选择。不同之处在于,父亲当年放弃返城,还可以继续努力来上海,毕竟上海是大都市,可以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而母亲的这个选择,基本上就意味着从此背井离乡,只能偶尔回去探望我的外公外婆了。“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这句话用来形容他们,再恰当不过。



全家在上海团聚后,母亲被安排到一个全新的岗位——建筑质量监察,与她之前的老师工作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几个月的过渡期内必须通过考试才能上岗,不然安排的工作就泡汤了,于是,母亲的狠劲儿又上来了,床头堆满了大部头,除了制度法规就是建筑图纸,五十岁的人还像学生一样拼命读书,终于顺利通过,之后工作上也备受赞赏。

虽然母亲工作上还是那么努力,但我发现母亲对我温和多了,我还以为是我离家两年我们变生疏了。可后来我发现不然,母亲似乎后悔了,她总是说:早知道现在可以这么顺利回到上海,当初何必逼你们那么狠?我笑笑:玉不琢不成器,你看儿子们现在不都挺好?她还是摇摇头不说话。

后来,母亲退休了,在家总是喜欢养花弄草,闲下来就翻翻老照片,也许是看我们幼时模样,也许是看自己的青春岁月,也许是怀念远方的亲人。老照片上青年时的母亲,总是扎着两条大辫子,眼睛又大又亮。母亲姓颜,我小时候去她学校玩,总听其它老师叫她“小燕子”,也许是因为谐音,也许是因为,母亲年轻时,也曾俏皮飞扬过吧?是什么使她变成了那个严苛的母亲?是我和弟弟的出生?是父亲的夙愿?还是那个时代?她现在又变得温柔和蔼,是年纪大了心软了?还是因为我们都长大成人,她终于可以放下担子,回归本性了?

后来,我结了婚,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她幼时,我总是傻傻地看着她,眼中满是怜爱,我想,父母小时候也是这样看着我的吧?我仿佛一下子理解了父母的很多做法。我觉得为了她,我什么都可以做,哪怕站在全世界的对立面,哪怕变身修罗!母亲,您当年是不是也是这样,为了我们的前程,狠着心对我们严格,狠着心打我,每一个巴掌打在我身上,疼在你心里?

女儿一天天长大,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母亲都一直悉心照料,温柔而耐心。一天,我听到母亲在喂饭:“宝宝好好吃饭,赶快长大”,“为什么要赶快长大呀?”,“因为奶奶越来越老了,奶奶怕自己看不到你长大喽”。女儿也很乖巧,连忙大口大口吃饭,说道:“奶奶,我好好吃饭、快快长大,你慢点老”。我默默走开,红了眼眶。

时间总是过的飞快,女儿上幼儿园了,我们开始培养她的自理能力,母亲却还是事无巨细都帮她准备好,全无当初教育我时的魄力。我们每天规定女儿要在吃饭时间内吃完饭,不然就将饭菜收走,为避免她撒娇,我们都吃完饭就离开饭桌,但母亲总是充满怜爱地陪着她的乖孙女,劝了几次不听也就随她去了。

一开始女儿总是吃不完,后来就都能完成了,我们很欣慰,但某天幼儿园老师还是向我们反映她在幼儿园吃饭很慢。当天晚饭,我吃完离席后,在旁细心观察,终于发现,当时间快到时,母亲就抓起调羹给宝宝喂饭,宝宝也眉开眼笑地饭来张口。我轻轻走过去,喊了一声妈,母亲耳朵有点背,没听到,我又提高音量大声喊了一次,母亲一下子丢下调羹,手藏到背后,望向我说:我没喂饭!

我忽然愣住,那神情,像极了我小时候偷偷玩耍被抓住时的样子,顽皮中带着讨好的笑,眼中却还带着一丝泪花,仿佛在委屈地问我:干嘛大声吼我?

一直以来都觉得母亲坚强而倔强,可这一刻,我仿佛只看到一个楚楚可怜的小女孩儿。



忽然想起曾读过一篇印象极深的文章:

“当我老了,不再是原来的我,请理解我,对我有一点耐心。

“当我把菜汤洒到自己的衣服上时,当我忘记怎样系鞋带时,请想一想当我是如何扶着你的手慢慢教你。

“当我一遍又一遍重复你早已听腻的话语,请耐心听我说,不要打断我。你小的时候,我不得不重复那个讲过千百遍的故事,直到你进入梦乡。

“当我需要你帮我洗澡时,请不要责备我。还记得小时候我千方百计哄你洗澡的情形吗?

“当我对新科技和新事物不知所措时,请不要嘲笑我。想一想当初我怎样耐心回答你的每一个“为什么”。

“当我由于双腿疲劳而无法行走时,请伸出你年轻有力的手搀扶我。就像你小时候学习走路时,我扶你那样。

“当我忽然忘记我们谈话的主题,请给我一些时间让我回想。其实对我来说,谈论什么并不重要,只要你能在一旁听我说,我就很满足。

“当你看着老去的我,请不要悲伤。理解我,支持我。

“就像你刚刚才开始学习如何生活时我对你那样。

“当初我引导你走上人生路,如今请陪伴我走完最后的路。

“给我你的爱和耐心,我会报以感激的微笑,这微笑中凝结着我对你无限的爱。”

母亲,现在儿子已经懂了,我要像爱护女儿一样爱护您,要像耐心对待女儿一样耐心对待您。

只是,母亲啊,虽然儿子现在已经长大成人,坚强如山,可以成为您的依靠。我还是想请您,可不可以,慢些老!

(来源:@社区综合事务办公室)



    关注 幸福上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