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为何要讲四圣谛

 

四个圣谛是:苦谛,集谛,滅谛,道谛。...




四圣谛是佛法中很重要的思想。这四个圣谛是:

苦谛,集谛,滅谛,道谛。

佛陀之所以讲四圣谛的原因是:佛陀很关心我们的离苦得乐。因此,我们学习四圣谛也要把四圣谛用在自己的离苦得乐上。我们学习四圣谛如果不运用,那么,四圣谛就只是书里的记载,与自己的离苦得乐不发生任何关联,四圣谛就没有意义了。

因为佛陀关心我们的离苦得乐,有了四圣谛。那么,我们的感受与四圣谛又有何关系呢?我们都想离苦,但是我们却不懂真正的苦是什么,更是不知苦的因是什么。恰恰是这两个原因,使得我们始终无法脱离轮回的苦。

佛陀看到众生有两个希求:希求脱离苦,希求获得快乐。因此,佛陀慈悲不舍的宣讲了离苦的方法——苦谛与集谛;为众生宣讲了获得快乐的方法——滅谛与道谛。

雪歌仁波切开示

问:有没有人在修四圣谛呢?

师:在藏传佛教中,若有人说:“我在修四圣谛”,大家会觉得这个修行人很了不起。因为,修四圣谛是个很高的标准。对于不正确了解四圣谛的人,可能会觉得四圣谛是一种低层次的修行。但是,若真的了解四圣谛,就会觉得四圣谛是很高成都的修行。

问:四圣谛是不是小乘的修行?

师:不能这样说。应该说是“共小乘”。四圣谛是大乘和小乘共同要修的。不过,人们确实看到很多小乘的修行者对四圣谛非常的尊崇。由于小乘视四圣谛为最高的修行,因此我们容易产生“四圣谛是小乘修行”的想法。事实上,若把四圣谛转向他人,就是大乘的修行。

四圣谛的感受,首先要自己升起。之后,转而想:别人也该要这个。在自己心里升起四圣谛感受时,会升起强烈的希求“我该要滅道,不该要苦集”。如果把这个句子的“我”转成“别人”,转成一颗替别人想的心,就是大乘的修行。换句话说,先由自己开始修四圣谛,升起强烈感受时,会产生很强烈的离苦得乐的希求。这种希求从自己转向他人,便是在别人之上的四圣谛。若非如此,我们的悲心不圆满,是被世间的执着心覆盖的悲心。
雪歌仁波切 简介


七岁时,在色拉寺开始接受藏文文法,仪轨背诵及因明学等基础教育自十一岁至二十七岁间依次修学了摄类学,因明学、四部宗义、般若七十义、五道十地论等三年,现观庄严论等般若论典六年,中观论典等四年,律学三年,具舍论二年。一九九五年仁波切代表色拉杰寺参加文殊冬季辩论会中最特别的量释论辩论(每个札仓代表一人,三大寺总共六人参加),克制了所有辩答者的论点,其论辩抉择能力,受到三大寺僧众普遍的赞扬,一九九七(二十七岁时)以第一名成绩通过最高级拉然巴格西会考,次年进入下密院修学密宗课程,曾闭过的关有单尊大威德金刚、十三尊大威德金刚、密集金刚、金刚瑜伽母、马头明王、白文殊、白度母及宗喀巴大师的无缘悲心赞等。一九九九年参加密宗会考获得榜首,成为一显密修学完备,能引导众生离苦得乐的善知识。
长按二维码 即可关注
更多学习信息,欢迎浏览道次世界网站
http://www.lamrimworld.org


    关注 道次之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