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创校友:徐德亮的艺术人生

 

文/张静记得小时候每年央视春晚最盼着的节目就是相声,后来宋丹丹和黄宏的小品“超生游击队...



文 / 张静(北京安博律师事务所律师)

记得小时候每年央视春晚最盼着的节目就是相声,后来宋丹丹和黄宏的小品“超生游击队”在春晚一炮打响后,相声在央视春晚的比重开始逐年降低,我对相声的期许也随之下降。20年后的今天,我这个样样稀松的“伪文艺青年”自然不会在一天繁忙的工作后,再坐到剧场或者电视机前看相声,自然更不会想到还会认识这样一位同属北大校友的相声演员。

初识徐德亮是在九三学社我所在的支社活动时,媛媛给我介绍:“静,这是徐德亮老师,著名相声演员,你北大校友。”我暗自打量这位公众人物,很谦虚,很和善,没有丝毫的明星架子,也没有很多北大人都深刻着的“慷慨激昂”。接触稍多,发现他其实是小桥流水,润物细无声的那种类型。



徐德亮,1978年出生,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曲艺演员,“新文哏”相声代表,同时涉猎写作、文玩等领域。2001年徐德亮从北大古典文学专业毕业后,没有从事过一天自己所学的专业,在他看来这个专业太深奥了。30岁之前,他涉猎过各种各样的行业,也尝试过各种职业,做过编辑、记者、策划、演员、编导、特约撰稿人……

说起徐德亮,更多的人首先提起的是他的相声。他父母虽然是普通工人,但一直觉得孩子得有个爱好,因此,从他5岁起,就带他去学画画,学乐器,后来又让他学相声、学京剧,给他买各种各样的书。徐德亮从七八岁开始学习老北京最具特色的一种曲艺——八角鼓,后来拜名家章学凯为师。说相声成名后,他总是不遗余力地宣传这项正在逐渐消失的传统曲种。在北大上学的时候,他还是北大话剧社的骨干,可见他的兴趣之广泛。



从北大毕业后,无论职业怎么变化,徐德亮一直把说相声作为自己的业余爱好,经常在剧场里兼职表演。2006年初,传统相声迎来了一轮复兴,剧场常常爆满,这种氛围让徐德亮很兴奋,就在年底辞了工作,全职说起了相声。

在徐德亮的人生中是,2008年是个转折点,而立之年的徐德亮渐渐看透很多东西。开始放弃那些他认为有点“虚幻”的头衔,用他自己的话说,“能被那些头衔、经历吓唬住的人,也没有吓唬的价值。”

徐德亮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是《我的大学生活》,2006年在北大首演,但直到2008年才通过网络火起来。更多普通人记住徐德亮,是通过一段带有玩票性质的作品《不说足球说相声》。“谁能想到呢,我说了那么多相声,最有名的却是带着两个足球解说员(黄健翔、董路)说的。”



在相声界,他被冠以“新文哏”代表。文哏通常是指以文学作品为基本内容的相声,表演风格文雅,代表性作品有《批三国》等。老一辈的文哏代表人物苏文茂曾说:“我一辈子很文明礼貌,我的相声从来不带脏字。”徐德亮的作品同样注重文化性、知识性,他的《西江月》《进化论》《安得广厦千万间》等作品文学性都很强,但他更希望的,是开创一种新的风格:“首先带给人快乐,另外要有知识性、趣味性,对社会有反思,对人性有反思。”

现在,自立门户后的徐德亮,说相声只是其生活中很小的一部分,他每周六在星夜相声会馆有一场演出。其他时间,写文章、画画、玩古董、录节目,依然很忙碌。



我听说徐德亮初三时就出版了自己的首部小说集《把灵魂卖给猫》,而且现在还在画猫,于是,就相约北大校友摄影俱乐部的几位校友一同去他的画室见识他是怎样画猫的。

徐德亮喜欢猫,他养的猫都是流浪猫,是他从马路上、地道里救出来的。有一只狸花猫,一个月大时掉到地下室里,差点饿死。他救它时,小狸花一口就把他手指甲咬透了,但他还是把它带回了家,现在他养的猫有七八只之多。这些猫,给徐德亮的创作带来了无穷的灵感。如今,在著名画家李燕的指导下,他画的猫已经炉火纯青,只要提起徐德亮的画作,稍微熟悉他的人都会立刻想起他画的猫。









画家李燕为“群猫图”配景


恩师的教诲很受用



一幅完美的作品诞生了

后来,我和北大校友摄影俱乐部的滕德京律师有机会到现场聆听和拍摄徐德亮说相声。那天,主持人刚提到徐德亮,就听到旁边的观众在小声私语:徐德亮的有意思,还不俗。看看他一场相声说下来,能有多少表情。













如今经历过风雨的他,越来越平和安静,说相声之余,基本都在挥毫弄墨,更多追寻生活的本真。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不断努力,随遇而安。”



本文摄影:张静  彭艳  滕德京  吴新芳 




    关注 未名光影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