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蕴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一个能经由观照这张桌子而看到整个宇宙的人,就是能看见道的人。...

文:一行禅师 | 来源:Vipassana內觀禪修
【一个能经由观照这张桌子而看到整个宇宙的人,就是能看见道的人】
1. 有「自我」吗?

让我在这里用几行字来谈谈几个修行法门,藉由这些方法,能让你跳脱狭隘的知见,变得无惧且慈悲。这些方法就是:缘起(相互依存)观、无常观与慈悲观。

当你坐禅时,在掌握自心之后,你就能专注地观照特定物体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这种禅修法并非对相互依存做哲学的推论思考,而是心深入心自身,是修行者藉由专注力(定力)揭示被静观的物体展露真实自性。

想想这个简单而古老的真理:认知的主体不能独立于认知的客体而独立存在。「看」,就是去看某样东西。「听」,就是去听某样东西。「愤怒」,是因为某事而愤怒。「希望」,是希望某事。「思考」,乃是思考某事。

一旦认知的对象(那个事物)不存在,也就没有认知的主体。修行者静观内心,而藉由这么做,得以洞察「认知的主体」与「认知的客体」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当我们修习观呼吸时,觉知呼吸的就是心。当我们修习观身时,觉知身体的就是心。当我们修习观照身外之物时,觉知这些事物的还是心。因此,静观所有物体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缘起观),就是「观心」。



心的所有对象就是心本身。佛法上,我们称心的对象为「法」。

「法」通常被归类于五个范畴:

一、色

二、受

三、想

四、行

五、识

这五个范畴通常称为「五蕴」。不过,第五蕴「识」含括了所有其它的四蕴,而且是其它四蕴存在的基础。

对相互依存关系的静观(缘起观),乃是对诸法的深入观照,藉以契入它们的本性,洞见它们其实都以是实相这一大「整体」的一部分,也领悟到实相这个整体乃是不可分割的,无法被切成小块而各自独立存在。

静观的第一个对象是我们自己,亦即我们自身的五蕴之和合。你可以就在此时此地,静观那组成了你自己的五蕴。

你将觉察到色、受、想、行和识的存在。持续观察这些「对象」,直到你看到它们每一个都与你身外的世界紧密相联:如果世界不存在,那么这五蕴的和合也就不存在。

想想桌子这个例子。只有在我们或可称之为「非桌子的世界」,像是森林(树木在那里生长,并且被砍伐掉)、木匠、铁矿(变成钉子和螺丝),以及其它无数与这张桌子有关的东西,包括木匠的父母及祖先、乃至于让树得以生长的阳光和雨水等等存在时,桌子才有可能存在。

如果你领会了这张桌子的实相,你就会看到,这张桌子中存在着所有那些我们通常认为它们是属于「非桌子的世界」的事物。如果你将这些「非桌子」因素中的任何一个抽走,并把它还原至它的本源,像是让钉子恢复成铁矿,让木材回到森林,将木匠还给他父母,这张桌子就不存在了。

一个能经由观照这张桌子而看到整个宇宙的人,就是能看见道的人。你要用同样的方式静观自己五蕴之和合。静观它们,直到你在自我中看到「一」的实相的存在,看到你的生命和宇宙的生命本为一个整体。

如果五蕴还归至它们的源头,自我就不存在了。这个世界每一秒都在滋养着五蕴。自我就是五蕴的和合。在宇宙万物的形成、创造与灭亡中,五蕴的和合也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




2. 从受苦中解脱

人们通常把实相切割成不同部分,因而看不到所有现象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看到了一切中的「一」和「一」中的一切,就是突破了一个大障碍,这个障碍限制了人们对于实相的感知。佛教称这个阻碍为「我见」。

「我见」是指相信有独立存在而且永远不变的实体我。突破这个妄见,就能从各种害怕、痛苦以及焦虑中解脱出来。这种禅修法对每个人都适用。假如我们坚持不懈,精进地静观五蕴,我们也能从受苦、害怕、恐惧中解放。

如果我们的生命是无限的,那么组成我们的五蕴之和合也会是无限的。宇宙之无常、生命之成败,都不能再摆布我们。如果能领悟缘起的实相并且深深契入,就再没有什么能压制我们了。你解脱了。

我们应该时时刻刻练习静观事物的相互依存关系,让它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而不只在静坐时练习。

3. 骑在生死的浪头上

我不能略过生死问题不谈。

许多年轻人和其它许多人出于对受苦的人的爱,来这儿为他人服务,为和平而工作。他们都很清楚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生死的问题,但是常常看不清生死不过是同一实相的两面。一旦我们领悟这个道理,我们就有勇气面对生死了。

在我仅十九岁的时候,一位年长的比丘要我禅观「墓园里的一具尸体」这个意象。我觉得这很困难,于是抗拒这样的禅修练习。但是现在我不这么觉得了,不过那个时候我觉得这种禅修方式应该是给较年老的比丘。

但是在那之后,我看过许多一个挨着一个躺着、动也不动的年轻士兵,他们有些才不过十三、十四或十九岁。他们对死亡一点准备都没有。

现在我知道,如果一个人不知道怎么死,就几乎不知道怎么活,因为死亡就是生命的一部分。就在两天前,摩比(Mobi)告诉我说,她认为一个人二十岁大就可以禅观尸体了。而她也才不过刚满二十一岁。

我们必须直视死亡,辨识出它,并接受它,就像我们直视生命,并接受它一样。

佛教的《正念经》上谈到了如何观尸体:静观身体的腐烂,静观身体如何膨胀、变紫,如何被蛆吃得只剩几丝血肉附在骨上。一直静观到它只剩下白骨,然后慢慢朽坏,直到化为尘土。像这样静观,知道你的身体也将经历同样的过程。静观尸体,直到你变得宁静且安详,直到你的心变得轻安,直到你的脸庞泛起微笑。

借着克服嫌恶与惧怕,生命将会被视为无限珍贵,每一秒都该珍惜。进一步来说,不是只有自己的生命该被珍视,而是每一个人的生命,每一个人、每一个众生、每一个存在都应该受到珍视。

生和死是生命的两面;如果两者不同时存在,生命也就不可能存在,就像一个铜板必须要有两面才得以存在一样。只有在当下,我们才有可能超越生死,才有可能知道怎样去活,怎样去死。
—文章结束—
路小娟:人生教练,自由撰稿人。被唤醒后,立志做一名生命的唤醒者。

个人公众号:请叫我路小娟,ID:xiaojyc。

个人微信号:erbaoma1005。

找到我,找到你自己!


    关注 请叫我路小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