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雍正上位(6-4)

 

雍正上位的故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胖说胖有理,哥说哥有理,全当是故事吧。...



关于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代人的故事已经由电视、电影、小说无数次的演绎过了,胖哥不多说。只说一点,雍正究竟是怎么上位的?

很多人都听说过这么一个版本:说是康熙弥留之际,雍正(当时还是四皇子)前来侍寝,发现康熙准备的遗诏上写的是“传皇位十四皇子”。于是雍正大怒,掐死他爹(也有说康熙当时已死),又把遗诏上的“十”字上、下添一笔,就成了“于”字,遗诏就变成“传皇位于四皇子”。他就拿这遗诏得了天下。故事有点悬乎,一看就是大陆人使用简体字之后编出来的故事。

为什么?

各位找一本繁体字的书籍看看就会发现,繁体书里的“于”都是写的“於”。“於”才是正体,“于”是“於”的简写。虽然说古代已经有简体字出现,但是简体字一般是不会用在正式场合的。特别是诸如遗诏、圣旨之类的皇家制书,更是不会使用简体字的。

有看官要问:他就改成“于”了,哪个大臣敢说不认识那字么?
把“于”写在遗诏上,臣子们当然也认可它就是个“於”字。但是,满清的惯例,圣旨、遗诏什么的是要用满、汉文字共同书写。从右往左,先写满文后写汉文,雍正改得了汉文可改不了满文,除非他另写一份遗诏。因此,从这里看,这个所谓的雍正篡改遗诏做了皇帝的故事根本是站不住脚的。

有看官问:站不住脚你说这个干什么,浪费我们的流量啊?
别急,且往下看。
《清史稿》中说:
弘历,雍正第四子,生于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长得很有威严,个子很高,很招康熙帝喜欢。于是就特别找人教他读书,弘历过看一遍就能背。又找人教他用弓箭和火枪

——文武两方面共同培养。

某次,康熙帝带弘历一起参加木兰秋围。康熙帝让侍卫引只熊出来,让弘历射。弘历刚刚上马,那熊就冲了过来,周围的人都吓得要死。而弘历,镇定自若,牵着马缰绳坐在马上一点也不怕。康熙抓过火枪把那熊打死,救弘历于熊掌之下。回去以后,康熙对和妃瓜尔佳氏说:“弘历这孙子命里富贵,福德将超过我。”(胖哥估计加鼓计,弘历也有可能是坐在马上吓呆了,所以一动也不动,旁人以为他是镇定自若、泰山崩于前而不惊)

因此,看到这里,《清史稿》里想要表达的意思就出来了,就是说:因为弘历从小就聪明,康熙将他从小就着重培养,还认为弘历的福德将会超过来他——如果只是个普通人或是郡王,福德怎么可能会超过天子了?这就是已经要传皇位给弘历了。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1722年),康熙在畅春园生病不豫,甲午,病重,召四皇子胤禛于斋宫,宣诏由他继承皇位,之后,康熙崩。辛丑,胤禛即位,以明年为雍正元年。康熙崩到雍正继位,《清史稿》在这里表现的多么平和,说胤禛入宫时康熙皇帝还没死,是宣诏后才死的,不存在什么改诏篡位之事。

雍正元年八月(1723年),雍正鉴于康熙诸子为太子之位而手足相残的教训,想出个秘密建储的办法。就是写下密诏,将密诏藏在乾清宫的正大光明扁额上。那密诏上写的是皇太子的名字,等哪天他挂了,让大臣们把密诏拿下来。按密诏上写的立谁为皇太子,到时直接让皇太子登基就行了。——雍正刚刚登基就写下传为密诏,说明他也是相当看好弘历的,也间接证明雍正也是沾了弘历的光,才让康熙选中做个皇位中转站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 因为雍正元年时,雍正也才四十四岁。他的第三子、弘历的哥哥、爱新觉罗·弘时也还健在。如果没有特殊情况,雍正还可以多考察几年再确立太子人选。可他刚登基就写下密诏藏好了,不怕今后弘历会不会在成长的道路上变坏变成什么,他都认定弘历了——胖哥只能说,雍正在完成他的一个承诺,向康熙做出的承诺:承诺会立弘历为储。

雍正十三年八月丁亥(公元1735年),雍正帝在圆明园病重,弘历与亲王弘昼朝夕谨侍。戊子,雍正帝弥留,召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领侍卫内大臣丰盛额、讷亲,内大臣户部侍郎海望入受顾命。己丑,崩。诸大臣请移雍正帝回宫。

庄亲王允禄等当众取下雍正元年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扁额上的密诏。宣读密诏,立弘历为皇太子,嗣皇帝位。

综上,胖哥认为,按《清史稿》的思路,雍正之所以能在诸皇子中脱颖而出,除了他自己的聪明才智之外,更因为康熙看中了他儿子弘历的人才,所以将皇位传给他,由他再传给他儿子。

太伯让位于季历,获得万世贤名;贤能的季札也几次让出国君之位,获得世传颂。而同是他们子孙的吴王僚与公子光,为了争夺国君之位而拼得你死我活,令祖先蒙羞啊。

史书上评价司马炎,虽然统一了中国,却只是个中等资质的皇帝,能统一中国是因为对手比他更差劲。他只看到司马遹的材智,只知道为司马遹上位广立蕃王,却没有如汉武帝立汉昭帝那样,杀了钩弋夫人以防止外戚乱政,也没有找到如霍光、金日殚那样的托孤大臣。所以到最后,贾后专权、司马遹被逼死,各蕃王落得个争相互杀,使好不容易统一的中原又陷于近三百年的大乱之中。从根子上看,还是司马炎的问题啊。如果没把握确保司马遹上位,让他做个普通的蕃王也好啊。

朱棣与解缙的谈话,胖哥觉得应该是朱高炽立为太子之后,汉王朱高煦不死心,伙同靖难功臣,要求更换太子时的发生的。不然的话,在永乐二年的时候,朱瞻基还小,应该没有表现出什么特别来。而朱瞻基的特别,是在永乐七年以后,跟着朱棣巡游前被发现的。

雍正上位的故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胖说胖有理,哥说哥有理,全当是故事吧。
好了,本回就说到这里。历史上如这般的传位应该还有,只是胖哥半桶水,还没有发现翻到而已。
打油诗:
圣眼犹识孙不同,遥指后辈多英雄。
王侯并非生来种,兵强马壮刀剑锋。
本回完。请看下回:要皇帝还是要兵权


    关注 长路漫漫彳亍而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