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古寺走笔

 

马格,原名蔡裕琏,70后,广东陆丰人,汕尾市作家协会会员。热爱写作,一直在真诚表达自己的生命体验,并力求文...



 马格,原名蔡裕琏,70后,广东陆丰人,汕尾市作家协会会员。热爱写作,一直在真诚表达自己的生命体验,并力求文字的灵动亲切。作品散见于《家庭》、《新快报》、《佛山文艺》、《惠州文学》和《汕尾日报》等报刊杂志,著有散文集《一扇朝北的窗》。





西峰古寺走笔




甲子镇位于粤东沿海边陲,因港口处屹立六十块天然怪石而得名。甲子港状如马鞍,港阔水深,船舶可以自由进入,甲东的麒麟山和甲西的海岬岭,形成渔港的两道天然屏障。这里古迹处处,人文荟萃,公元1276年南宋京城临安沦陷,幼帝赵昰在大臣护送下从福州逃至甲子,更是在待渡山上留下一段可歌可泣的往事。这里盛产贝雕海柳,盛产鳗鱼鱿鱼,也盛产肤如凝脂的美女,提起甲子姑娘,闻者无不竖起拇指对其姿容品性表示赞赏。



甲子镇旧有十八社之分,望湖、半径、城内、西南、后溪、北栅、水门、东宫……这些社头的名字就像一个个美丽的乳名,朴素而又亲切,带着大海的咸腥气息,也带着古镇的暖暖体温。西门街、真君街、光明路和人民路,就像古镇纵横交错的脉络,流动着古镇悠闲缓慢、一惊一咋的生活。西门街是一条古老的街道,不算宽阔,人流多时略显拥挤,两旁是密密集集的民居建筑,多为两三层高的小洋楼,阳台上种植花草,残旧的瓦屋夹杂其中,一座座家祠和庙宇夹杂其中。几乎所有临街的民居都把底层辟作铺面,水果店、发廊、烟酒店、药铺和茶叶店等一间挨着一间,各行其是的,热热闹闹的。古老的西门街飘荡着温暖的人间烟火,弥散着浓厚的市井气息。



 ◆ ◆

西峰古寺就在西门街。古寺坐北向南,背靠青螺岗。这是一座年代久远的庙宇,始建于南宋末年,明代万历年间广东提学魏校将古寺改为西峰书院,清代康熙八年又改为西峰古寺,乾隆至道光年间曾多次修葺,1995年按原基本布局及结构重新修建。相传昔有一云游高僧来到西峰古寺,留下题偈:“寄语西峰古寺台,白莲留与万年开。青螺背上无荒地,维摩点头我便来。”真相已不可考,偈句却和古寺一起,一直流传至今。白云千载,历史悠悠,西峰古寺就像一位心怀慈悲的老者,陪伴着这座美丽而又苦难的古镇,注视着古镇波澜不惊的世俗日常,也注视着古镇令人唏嘘的不测风云,比如鼠疫和暴雨的肆虐,比如倭寇和海盗的侵犯。古镇沧桑,古寺不语,只是守护,只是倾听。



 ◆ ◆
我们来时,正是初夏,阳光明亮地照着西门街,照着紧邻民居的西峰古寺。抬头而望,山门上镌刻“西峰古寺”四个楷体大字,气韵沉潜。跨入寺门,只见古寺为五间三进平面布局,属硬山顶建筑,抬梁式梁架结构,雕梁画栋,碧瓦朱檐,富丽堂皇中带着苍劲古朴,庄严典雅中透出秀丽静谧。移步观看,金刚殿供奉着弥勒佛,笑口常开;大雄宝殿供奉着三宝佛,佛相庄严;观音殿供奉着观音菩萨,慈眉善目,栩栩如生。天井里种着两棵芒果树,枝干苗条,树叶苍绿,为古寺平添许多生机。还有一棵不知名的树,问正在金刚殿里糊衣的阿嬷,她笑着说那叫杨桃树,每年都会结果。我曾在普宁的山野见过成片成片的低矮葳蕤的杨桃树,寺里这棵杨桃树长得如此欣长细瘦,心里难免诧异,不过,阿嬷应该没有骗我吧。站在寺里,感受着氤氲的悠然古意,感受着寺庙特有的超尘脱俗的气韵,顿觉从尘劳世务中抽离了出来,内心一派清澈,恍惚间有遁入寺庙的异想妄念。仙女想要下凡,凡人想要成仙,生存就是一个悖论。据史料记载:“在西门内,西峰寺后青螺山,长年苍翠,秀气异常。”从古寺旁门走出去,绕到寺后,历经劫难,过去草木扶疏的青螺山已变成一个略显荒凉的小山墩,只余一棵茂盛的榕树,伴着一丛杂草,和几声鸟鸣。



 ◆ ◆

西峰古寺右侧不远处有甲秀书院,始建于清嘉庆十年,是古镇的文化圣地。院内保存着不少历代的石碑石刻,擎天石驮着一棵古榕,屹立耸拔,凌空而起。西峰古寺左侧紧挨着刘氏宗祠,这是粤东地区一座底蕴丰厚的大祠堂,屋顶飞檐纵横,宇脊勾连,屋内随处可见大理石浮雕、匾额、楹联和金漆木雕等艺术品。拔开弥漫在西门街上的尘烟和喧嚣,我们看到的是一座古镇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生动的人文生态景观。



中国的寺庙从来和世俗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西峰古寺不仅保持着传统的寺庙风格,更是附近善男信女心灵皈依的所在,它向芸芸众生昭示着彼岸世界的宁静与平和,轻柔悠远的梵音仿佛遥遥而来的水声。
推广


    关注 三甲新天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西峰古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