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解密】拆字的起源

 

拆字,又称“测字”,隋代名“破字”,宋代叫“相字”。拆字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推测吉凶的方式,主要做法是以汉字加减笔画,拆开偏旁,打乱字体结构进行推断。...




拆字,又称“测字”,隋代名“破字”,宋代叫“相字”。拆字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推测吉凶的方式,主要做法是以汉字加减笔画,拆开偏旁,打乱字体结构进行推断。

汉字属象形文字,一个字往往可以拆成几个字,古人常常用这种拆字法,来判断人事因果,预言吉凶祸福。据考证,拆字这种迷信源于汉代。后来,有以拆字为业者,称“测字先生”。其方法是先让析疑者随手写一字,测字者根据该字组成或间架结构来发挥答疑。

如清代周工亮《字触》载:杨王沂中,闲居微行,遇一测字者,王以所执柱杖就地一画,相者惊拜曰:“‘土’上一画,乃‘王’字也。当封王无疑。”测字者利用测字时的环境,把“土”借用过来,与“一”组成“王”字,预示所测人将要封王。

拆字还被广泛用于作诗、填词、撰联,或用于隐语、制谜、酒令等。《三国演义》对此有精彩的描写。

三国时曹操手下杨修博闻强记,智慧过人。曹操曾选花园一处,竣工时,操前往视之,不置褒贬,只取笔在门上书一“活”字而去,人皆不晓其意。修曰: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于是重筑墙围,改造停当,又请操观之。

操大喜,问曰:谁知吾意?左右曰:杨修也。操虽称赞,心甚忌之。又一日,塞北送酥一盒至,操自写“一合酥”三字于盒上,置之案头。修入见之,竟取匙与众分食毕。操问其故,修答曰: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改违丞相之命乎?操虽喜笑,而心恶之。

后来,杨修数次因窥知曹操心中之隐秘,犯了操之大忌,终为操所杀。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是一种鼓励 | 喜欢本文的亲们,请在页尾点赞哦~







    关注 亚泰在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