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解读2016年高考北京卷·综合(理)

 

权威解读2016年高考北京卷·综合(理)...

点击上方“原点培优”可订阅哦!
物 理


2016年北京高考理综卷物理试题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有新”,努力处理好稳定与创新的关系,确保高考物理科平稳顺利。

一、确保稳定

2016年的命题工作进一步巩固了多年的命题成果,进一步强化了北京特色,是对多年命题经验及成果的继承和发扬。具体有如下几点:

1、考查内容及能力要求的稳定

考试内容覆盖《考试说明》中要求的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近代物理知识,涵盖7个模块。能力考查做到《考试说明》要求的五大能力及其具体要求的全覆盖。

2、 命题思路的稳定

继承自自主命题以来多年实践的宝贵经验及优秀成果,延续近年来形成的北京卷物理试题的命题思路,做到命题思路的基本稳定。如回归物理本质,一如既往的重视考查考生对学科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物理思想及研究方法的考查,重视考查考生对简单熟悉的物理情景的深入理解。重视考查考生的实验能力,尤其是实验操作技能以及对实验分析和深入思考的能力。

3、 素材选取思路基本稳定

注重从教材中选取命题素材,通过对素材的灵活组织和巧妙设问,深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引导中学教学回归教材,重视对教材的深入分析和理解。

二、适度创新

在确保稳定的基础上,适度创新。通过创新试题呈现方式,丰富素材选取范围,深入能力考查等多方面进行创新。具体如下:

1、突出主干知识考查、体现学科综合能力

要求考生站在学科的高度理解物理规律,对各模块物理规律形成整体认识。为此,2016年物理试题加强了学科综合能力的考查。包含力电综合、力热综合以及力光综合等形式。

2、体现中华优秀传统科学文化,紧跟现代科技应用发展

如第17题以宋代科学家沈括所著《梦溪笔谈》中关于地磁偏角的记载为素材,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地磁偏角、地磁场的分布以及地磁场对带电粒子的作用的理解。
在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试题也紧跟时代,体现物理学在科学研究及技术应用上的新发展。如第24题以光镊效应背景素材,试题不仅考查考生对基本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深入理解,也引导考生了解并进一步学习物理在科学研究及技术应用上的新发展。

3、联系生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贴近中学教学,考查核心素养

2016年物理试题注重从两方面联系实际,考查考生形成物理观念并运用这些观念解释自然现象和实际问题。一方面联系生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如第20题以近年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和空气污染为背景素材,考查了考生阅读素材获取信息的能力,也考查了加工素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联系教学实际,引导课堂教学。如第23题以考生熟悉的示波器为素材,以电子在示波管中的运动为切入点,综合考查了考生对电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以及对电场、重力场的深入理解。

4、适度开放设问,体现思维过程,激发探究欲望

增强试题的开放性,注重试题的探究性,是培养考生的创新意识,提升考生的思维能力、增强考生的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
第21(2)⑤问和第24(2)问,鼓励考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并解答问题,殊途同归,鼓励考生的发散思维。此外,解题过程中体现科学思维过程,尤其注重考查考生理解和构建物理模型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注重考生探究能力的考查。如第23(3)问中引导考生运用类比思维,探究建立“重力势”的概念。
化 学
2016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北京)在命题顶层设计中确立以坚持“一点四面”为核心,以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为主导,以体现科技创新成果、绿色化学、资源综合利用、新材料的制备等为主体,以彰显化学实验学科特色为主旨,以展现科学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为主线,力求实现对中学化学教学改革方向的引领。试题主要特点如下:

一、试题立意高远,突出化学学科作用,大力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化学是一门核心科学,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试题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关注学科发展重大成果,突显化学学科实验特色,突显思维过程和思维深度。在真实背景中,体现化学与生活的和谐发展,体现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或推动作用,体现学科思想对于解决具体问题的指导作用。在开放性设问中,体现发散性思维,体现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如6题,首次将科学家和其所作的贡献同时呈现给考生,在大力宣传我国科技成果中,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人文素养,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试卷整体体现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考试内容改革的核心要义,发挥了高考的育人功能和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

二、试题素材丰富,突出展示化学领域及与交叉学科领域的科技成果及研究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热爱科学研究

试题背景材料丰富、新颖,汲取优秀传统文化营养,展示学科领域研究成果,关注科学发展,关心资源再生利用及绿色家园保护,关注学科内和学科间的综合等。如6题涉及化学领域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在生产实践中的重要应用;7题中草药的煎制过程,是化学原理及操作具体体现的过程;26题呈现的水体中硝酸盐的去除方法、27题的废旧铅酸电池中铅的回收等,是环境及资源化学研究的前沿热点;10题素材是教材中化学反应原理和有机化学知识的有机整合;12题的电解实验,源于生活实际和学科知识的深化;11题的素材是物质微观变化的宏观外显。试题素材的选取,即可展现化学在各个领域的重要作用,同时可以引导化学教学的学以致用,向学生传达了在化学和谐社会的建立、资源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中的使命感和责任。

三、试题主线明确,突出体现科学研究过程,重点考查基础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和核心竞争力的动力来源。2016年高考化学试题在内容上突显科学研究的设计思想、逻辑思维过程,充分体现课程目标中的“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能够发现和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如26题的素材以采用零价铁去除天然水体中硝酸盐的科学研究案例,将其以考题的形式浓缩呈现了一个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其中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对比研究、定位物质研究等研究方法,以及综合多种研究数据及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总结并得出科学结论的研究思想。在实现试题考试功能的同时,通过试题背景素材,全面渗透了环境保护的法制意识,宣传了环境保护的思想理念,激发治理环境污染的责任感。如27题的素材背景,采用了具有我国独立知识产权专利技术的废旧铅酸电池中铅回收的技术工艺。试题通过已有知识的类比迁移,形成解决新情境下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试题以资源综合利用为背景,全面渗透绿色化学思想,使学生深入理解资源再生过程,同时该素材在实现高考目的的同时,引导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运用化学的知识和原理解决地球的有限的资源再生利用的重要意义,引导化学教学的学以致用,向学生传达了化学在和谐社会的建立、资源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使命感和责任。

四、呈现和设问方式创新,突出体现思维过程和思维深度,重点考查概括归纳能力

创新能力的关键是思维品质,思维品质决定思维的深度和广度。2016年高考化学试题在试题呈现形式上注重思维方式的引领,如28题以高中化学中典型物质为研究对象,研究盐与盐在溶液间的反应规律,试题展开的过程就是科学研究的过程,试题解答的过程也是研究方法建立的过程。选取典型物质,以科学研究的逻辑思维进行设计研究的方法具有示范性和引领性。试题呈现形式上,加大了获取整合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在试题设问方式上注重思维深度和思维过程的考查,如28题归纳物质的性质,提炼反应多样性影响因素的设问,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对试题的立意有很深的理解,并具有很强的归纳概括能力。再如25题中合成路线的设问,需要考生结合已有认知和所给信息,在生产原料和目标产物之间架构桥梁,在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之间不断转换。上述设问同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体现对思维个体差异的尊重。

五、学科特色鲜明,突出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重点考查化学实验探究过程基本方法

“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课程基本理念之一。2016年高考化学试题充分体现化学是实验科学的特点,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绝大部分以化学实验为背景展开。与往年相比,化学实验比例有较大幅度提高,实验突出考查以化学实验为核心的实验探究能力。试题注重化学实验情境的设置,在化学实验背景中展开设问,或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或对实验现象进行推测,或对实验方案进行分析,或对实验方案进行设计等。试题还突出体现化学实验分析方法的建立,如28题,展现了将化学基础知识与实验过程现象相结合的推理过程,对可能存在的变化过程进行基本假设并进一步在实验中进行验证的过程,最终在两者相结合中归纳概括出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变化规律。

总之,2016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将“立德树人”的思想有机融入到试题中,以润物无声的方式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试题立意深远,素材选取范围广,内容富有时代气息。试题呈现方式有所创新,突出科学探究及科学研究思维方法。试题注重思维过程和思维深度展现,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试题全面贯穿化学实验,学科特色鲜明。试题具有育人功能和人才选拔功能,对中学化学教学具有很强的科学导向作用。
生 物
生物学科试题密切围绕有利于“培养科学思维的习惯”这条主线,创新试题形式,创新设问角度,突出强调活学活用与学以致用的能力,关注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综合考查生物学科素养。试卷延续了多年来形成的北京特色,坚持立德树人,坚持能力立意,坚持落实基础等命题方向不动摇。

一、凝练学术论文,用真科学考真素养

题目素材大量选用国际顶级论文,通过命题者巧妙地转化,将高深难懂的实验数据化繁为简,令专业学术的论证过程通俗科普,为考生呈现出一道道体现科技前沿但易于理解的科学问题。这类试题情境使考生置身于真实的科学探究任务之中,让考生结合所学,发挥所长,展现学科素养。
埃博拉病毒感染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理综卷第29题以研究治疗埃博拉病毒感染的有效方法为情境,向考生展现了从宏观到微观,从个体到分子,从科学问题的发现到解决的系列过程。不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考查了考生的知识积累,而且着重强调科学思维的方法与习惯。又如第30和31题,在对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精彩地呈现了逻辑与辩证思维的过程,先化整为零,将复杂难解的问题简化为单因素进行研究,然后再积零为整,要求考生将多项研究结果联系综合,得出结论。
题目选材视野广阔,立意深远,引导考生作为现代人要关注当代社会科技的前沿与发展,注重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与思维习惯,发展与提升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使学生在终生学习中受益。

二、创新题型设问,以新角度探新思维

1. 巧选问题角度,鼓励奇思妙想开放性试题具有解题思路多样化,答案不唯一的特点,为考生展示自己独特的思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今年试卷中多个问题不仅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而且设问角度选取巧妙,具有新意。通过提供疾病的治疗思路、推测影响嫁接体接穗新生叶形态的物质来源等新角度的设问,鼓励考生创新性思考。
如第29题中第(5)小题,鼓励考生从埃博拉病毒基础研究中得到启迪,并畅想将研究成果用于治疗疾病的多种思路。再如第31题从一个奇特的植物嫁接结果引入,通过让考生综合多个相关实验结果,得出“大分子mRNA可以从砧木长距离运输到接穗新生叶中影响叶子形态”的推论。考生得出这一推论,需要利用题中多个科学证据相互印证,缜密思考,还要打破原有的知识藩篱,才能登上更高的山峰拥有更为广阔的视野。这些问题,为考生提供了进行创造性解答的舞台,让考生站在科学巨匠的肩膀上,发挥奇思妙想。有利于选拔富有创新精神、具备创新思维能力的考生。
2. 更新题目形式,引导活学活用改变固有的试题呈现形式,创新问题情境为考生搭建灵活运用知识与能力的平台,有助于改变解题套路化和思维模式化的倾向,提高思维的灵活性。这些形式新颖的试题,意在引导考生摆脱经大量练习导致的僵化思维,能够活学活用,关注与自身密切相关的生物学知识,思考当代生物科学的问题,激发未来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如第29(4)题,以一个未完成的表格的形式,考查考生依据探究目的,设计实验方案并作出准确预期的能力,对考生思维的灵活性、逻辑性与严谨性提出了较高要求。再如第1题,创新采用了生物概念图的形式对生物学知识间的联系进行考查,题目信息呈现简单明了,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有助于考生梳理生物学知识间纷繁复杂的关系,建立清晰的网状思维导图。又如第5题,以全新的数据图形式呈现了光合作用产物在植物不同发育时期的分配去向,考查了考生运用知识对实验数据进行灵活转化的能力以及对生命观念的深入理解。

三、坚持三个特点,传正能量树正导向

1、坚持立德树人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寓教于考是近年来生物试卷追求的重要目标。如第29题,介绍了我国科学家对埃博拉病毒的重要研究成果,展现了我们国家为人类重大疾病防治和人类健康进行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有利于激发考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增强对祖国科技进步的认同感。如第31题,以研究者借助嫁接技术发现科学研究中的问题作为题目情境,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优秀文化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2、坚持能力立意能力立意是生物试题一贯坚持的方向。今年试题更加注重能力考查的全面性与系统性,对考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科学思维品质进行了深入地考查。试题考查的能力层次更加清晰,使不同水平的考生都有良好的发挥空间,有利于体现中学教学的成效,令考生获得成就感。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通过实验与探究的过程,可以更好地检验考生独立思考能力与科学思维品质。试卷针对实验探究能力设计了系列问题。如考查观察实验现象(第31题图1)、理解实验结果(第3题,第31题表)、分析实验现象背后的原理(31题(1)(3))、使用实验数据(第5题,29题图1、图2)、作出合理推测(31题(4))、设计实验方案(29题(4)①)、预期实验结果(29题(4)②)、得出结论(30(3)、(4))等。在能力考查的同时,试题将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和方法蕴含其中,向考生传达科学思维的精髓。
3、坚持落实基础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生物学的专业术语和核心概念是生物学理论的基础。掌握这些知识为考生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奠定了基础,更为考生在储备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更高级能力提供了可能。今年的试卷仍然坚持在相对少的试题数目中实现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最大覆盖。试题涉及考试说明20个主题中的17个主题。


    关注 原点培优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