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管理闲言闲语(1)

 

关于个人成长,绩效管理感悟等的一些理解和感悟。...



废话流继续

最近有点忙:准备成都技术分享,一些小事缠身;天天面试,面的快吐了;又到考核季,揪心如何给团队打KPI。

其实这段时间的思考蛮多,但是提起笔想写,发现自己收不住,一个是可写的东西多,一个是可写的东西实在太多,而且还很散,我该如何组织自己的语言呢?以前写文章都喜欢对一个问题/领域有较为深入的分析,期望最后展现出来的是一个大树,这种写法确实挺考验人,也写着累。所以,决定变一变自己的文风,写一写短小的散文。

另外一个背景就是,公司对于需要在外部分享的技术PPT、文章都需要过审。技术文章都需要审批,那确实也是挺烦,索性后续公众号关注公共技术、技术感悟、或者八卦,或者段子。

下面进入正文。

绩效季的绩效二三语

自己做一线TL的时间不算长,参与了几次绩效考核。每年到绩效考核的时候,每个TL就是开始“撕逼”节奏。

公司实行361分布。3属于超越期望,奖金自然也会多一些;6属于符合期望,中规中矩;1属于低于期望,很少奖金,或者很少奖金,或者被汰换。

每个TL都会努力争取,因为都不想自己的人成为那个“1”,团队里的兄弟也许是辛辛苦苦跟你干了一年,你给他一个残酷的“1”,你将如何去面对他?所以,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

多个一线TL之间争得面红耳赤。相反,我们的BOSS,二线TL还算比较平静,多个TL之间竞争,制衡这也许就是管理之道。

当需要权衡各种利弊时,二线TL还是有决定性作用,还是突出下BOSS的作用,不然又默默地黑了下老板。

作为TL视角,我对KPI/绩效考核的几点感悟:

  • 为团队争取:团队就是TL的面子,不争取不就是打自己的脸么?
  • 公平公正之心:做的好的表扬,付出有回报;做的差的KPI棒子,逼迫改变。
  • 对团队狠一点:平时狠一点,年底的时候就不用纠结了(平时做的好。谁敢说我们团队的人做的差?底气来自日常积累)
  • 过分保护团队是苦了自己和团队。招聘比你牛逼的人,团队也需要牛逼的人,如果团队的整体能力上不去,最后苦的是大家。所以,必要的时候必须狠一点。



成长是自己的事情

最近的新人,给他指定了一个导师,这个导师确定了一个简单的方式“每天问导师一个问题”。实施三天,欠了三个问题。不能说这位新人没有学习,他解释到“有些问题我已经问了XXX了,我今天已经问了很多问题”。但是可以反馈出一些问题,比如导师是想听到他每天的一个总结,但是没有看到。

其实,按照我的观察,这位新人属于团队里工作相对勤勤恳恳、埋头干事类型。但是作为新人,在如此复杂的业务、技术体系里应该是有很多未知问题。

我假想新人入职后我会根据如下的场景判断新人是否有潜力:

新人的适应能力很强,扔到一个新环境,能快速自主熟悉业务,还能对当前的技术系统有一定深度的学习和认识。这类新人,我认为可遇不可求,属于牛人潜力,先天基础很好,思路有一定体系,懂得自我学习。

新人到一个新环境,他会有很多问题,而且不断通过学习,不断提问,不断挖掘新的问题。这类新人的虽然天资没有很聪慧,但是后天很重要,问答式学习,但是需要举一反三。



我们大多数的人属于第二类,如果你不够聪明,只能更加努力。努力是有方法可循的。如果一个新人没有很多问题,这就是最大的问题。

虽然现在,逼着你去提问题,但是“成长是自己的事情”!

是任务太多,还是能力不足?

昨天和团队同事聊绩效结果。两位同事,今年的绩效都打了屁股。不约而同的都说出了一个观点:

如果让我负责一个明确的任务,还是可以把他做的好好。



比如一位同事说

看似我是负责了一个内部改造的技术目标,但是同时又让我负责业务评估的一些内容,当多个事情来得时候,就打乱我的计划。



另外一位同事

安排了性能翻倍的目标,但是由于自己还是身在另外一个项目中,所以对于这个目标的管理也不理想。



两个同事都有痛苦,把对于没有处理好这些目标/任务的原因归结到任务太多,自己做的事情太容易被打乱。

客观评价,两位同事做的事情没有组内其他人员的任务多(至少任务数是这样)?但是为何要把原因归结到任务太多呢?

每个人都有恐惧区,舒适区。在内心而言,我们是呆在舒适区,畏惧恐惧区,这种畏难心理就让你失去了向上的动力。

另外一个本质原因就是能力不足,当你能力不足,不够专业的时候,你是需要花比别人长的时间去做。同时由于畏难的心理,你会排斥做你不熟悉的事情。

大部分的人对提升能力的认识可能是有点问题的,比如他会说“你给我一个完整的时间,我肯定就会更熟悉了”,“我做完这个项目,就会好好搞接下来的事情”。但是,能力提升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练习和锤炼的过程。如果你已经排斥在你日常工作的环境中,去拉取更多的信息(比如业务知识),不断抽象、总结,变成你的能力,那么你已经开始输了。

另外一个客观就是:我们团队的研发任务确实很重。这点大家是说的对,每日的工作已经占据了大部分时间,没有时间学习。想学习,想提升的人,会自己找到学习的方式和途径,关键是看你想用什么换什么。

公司也是驱动大家朝着承担越来越多的方向发展,组织逼迫你前进,如果不前进,就是KPI棒子。团队也希望专业性,多面手涌现,担当,共担。

当你越有能力,你会做得越轻松。有句话说的是“越成功,越幸福;越幸福,越成功”是有道理的。

理想和现实

一个同事和我聊“我们公司是一个结果导向的公司,其实我的理想就是想简简单单写写代码,现实情况让我很不适应。感觉想做的东西还是有,但是好像都和业务没什么关系”。

第一个观点:任何公司都是结果导向的公司。

假设你以后要创业,你的公司是不要结果的?

第二个观点:付出才有回报。

公司付给你报酬,你需要作出专业的内容,这个是职业操守,也是你在这里生存的底线。

第三个观点:学着适应环境。

大部分的极客很牛,但是在大公司格格不入。如果你是极客,那么你可以选着离开;如果你不是极客,还靠工作吃饭,调整心态,继续干;如果你真呆不下去,你可以选着走开。

第四个观点:个人目标和公司目标如何平衡。

个人能力的成长可以伴随公司成长,个人能力的成长就是个人价值的成长,个人价值的升值对于你来讲是未来的价值。



某些东西是很难改变的,是你必须接受;某些时候你可以改变,用接纳的心态来看周围,形成自己的多维视角;某些时候你是可以和环境共生。

理想和现实原本就是共生中平衡演进。

发现又写长了。

文种观点是个人理解,若有理解不对,权当一笑。

题图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注 征途小丘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