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书香能致远 腹有诗书气自华——有心栽花,花静开-初二篇(二)

 

《口技》《核舟记》《吆喝》《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等等课内文本,无不展现着中国传统技艺和地方民俗的巨大魅力。了解这些缤纷多彩的文艺形式,就是在品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本“无字之书”,触摸我们的民族之魂,是我们对文化身份的认同。...






最是书香能致远 腹有诗书气自华
有心栽花,花静开-初二篇(二)




阅读是文化身份的认同
经典名著是有字的书,而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一本“无字之书”。

阅读有字的书,是在翻阅人类的智慧,而阅读无字之书,则可以触摸人类的灵魂。

《口技》《核舟记》《吆喝》《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等等课内文本,无不展现着中国传统技艺和地方民俗的巨大魅力。中华大地孕育了多样的文化。了解这些缤纷多彩的文艺形式,就是在品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本“无字之书”,触摸我们的民族之魂,是我们对文化身份的认同。这对培养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积累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具有重大的意义,也对他们的一生影响深远。我们希望,在初中,漫漫人生路的起始阶段,这种阅读能够引导孩子们成为有高尚情操,有审美情趣的人。






一次课后的拓展练习,让我们惊喜地发现,这朵“阅读之花”的芬芳,已静静远播。






请仿照《云南的歌会》,写一写你家乡的或你所喜爱的一种地方曲种。


蒙古民歌分长调和短调,而我更喜欢长调。

有一天,我在蒙古包周围闲逛。忽然,不远处传来一阵悠扬的歌声。我寻着歌声找去,发现是一位父亲抱着马头琴,坐在两个孩子面前边弹边唱。两个小孩听得认真陶醉。我也在他们不远处找了个地方坐下来。马头琴低回悠远。父亲的歌声和着草原的微风,透出无尽的沧桑与寥廓之感,宛如腾格里在耳边低语。转音处,又像百灵鸟在卖弄它婉转的歌喉。我闭上眼睛,静静聆听。脑海中逐渐浮现出澄澈的蓝天,洁白的云朵,一望无际的草原,和草原上零星散落的野花。一群骏马正奔驰而过。四肢矫健有力,颈部线条舒展流畅,漂亮的鬃毛随风飞扬。歌声在他们的嘶鸣中时隐时现。

我的心也随之远去。

教师点评

草原辽阔,长调悠远,原始又充满神性,仿佛能让我们一同呼吸最蓝的天空。
文段二:

青衣的声音如泉水般清澈,时而高亢,时而低婉,时而天真活泼,时而温柔缱绻。兰花指,蝶恣、逗花、笑日、垂露,翘起无言的对白;流水袖,抛、甩、抖、翻,勾动无尽的情思。整个人放眼看去,就好像水墨间突然多了道水彩,浓淡相宜,柔而不媚,艳而不俗。
教师点评

端庄的青衣,流淌的水袖,是京剧中最美丽的梦。

在我的家乡,逢年过节会唱几天几夜的蒲剧。广场上,男女老幼百多人。听戏前,总要先由村里老人带着放上几筐鞭炮。开戏了,胡琴,大鼓,唢呐,还有好多我叫不上名字的敲敲打打的乐器,齐聚一堂。乐师与台上的演员配合默契。“角儿们”画着脸谱,红的绿的,和节日的喜庆劲儿正相合。我最喜欢看丑角。鼻子上画着一块白。每当他挑动眉眼,或笑或骂的时候,那块白色都跟着变大变小。丑角翻跟头的动作也和武生大不相同。武生翻起跟头来“噼噼啪啪”干净利索,而丑角翻个跟头有时东倒西歪,既滑稽又可爱,让人捧腹大笑。台下人的笑声和掌声与台上的戏连成一片,忽高忽低,忽快忽慢。有时台上演员调子挑到最高,观众们就跟着吸气,屏住呼吸;一句结束,大家才又一起长出一口气。然后就爆发出一阵阵叫好声。

教师点评

黄河边的戏台,山西的蒲剧,粗犷豪迈,慷慨激昂,即使是丑角也可以是戏中的主角。




教师感言:

不论是经典名著还是文化传统,都是值得我们阅读的素材,只要留心、勤思,美就无处不在。
高考揭开谜底


2016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胸腑”,令人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老腔”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

请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后记
我们欣喜,我们的日常教学与高考不谋而合——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们欣喜,我们能为孩子们未来的学习道路尽些绵薄之力,能够目送他们走的更远。

我们的教学只要有心栽下花枝,也许某个清晨,就能看到百花“竞”放。

撰  稿:张博雅、杨春丽、王  婧

编  辑:岳兆欣

本期微信
 


    关注 北京市第九十六中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