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丨鲸鱼说:愿你心中有把剑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白鲸

所谓勇气说
奥斯卡颁奖正进行得正如火如荼的时候,两部虽然没有杀入颁奖季提名,却一样颇有看点的电影悄悄放了资源:《海洋深处》和《怪物之子》。两部电影一东一西,次元也不同,但却被一种神奇的生物以一种奇特的姿态巧妙地联系在了一起。

那就是鲸鱼

这两部电影都是和鲸鱼有关的,甚至可以说,都是和赫尔曼·麦尔维尔的《白鲸》有关。


海洋深处
In the Heart of the Sea


导演: 朗·霍华德
主演: 克里斯·海姆斯沃斯 / 西里安·墨菲 / 本·卫肖 / 米歇尔·费尔利 / 约瑟夫·马勒
(▲ 电影《海洋深处》海报)
本片由纳撒尼尔·菲尔布里克(Nathaniel Philbrick)的纪实小说《海洋深处》改编,该小说曾获"美国国家图书奖",记录了1819年埃塞克斯号捕鲸船在南太平洋沉没的始末:即捕鲸船被一头鲸鱼撞毁,幸存的海员挤在三只小船上,在太平洋上漂流了90天,经历了病痛、饥饿,最终只能靠同类相食苟活后艰难返乡的经过。

作为一部纪实小说,《海洋深处》本没有过多煽情的渲染,却对极端条件下人性的刻画入木三分,摒除文学上的虚构浪漫,还原了真实中的残酷。

(▲ 赫尔曼·麦尔维尔 /《海洋深处》剧照)
但与原著小说略有不同,电影采用一种“伪纪实”的叙述方法,让观众很有故事套故事的感觉。虽然朗·霍华德第一次拍海难片,但从电影全片的节奏来看,“题材”对霍华德来说并不是问题,两个小时的电影,入戏快,情节展开的也很饱满。早在电影上映前,各路探班就把“同类相食”作为一大噱头,但真正看完电影我们则会发现,导演并没有为了刻意突出“食人”的卖点而着力于血腥得令人倒胃口的画面,反而温柔地处理了这一敏感话题,给这个听上去触及人性底线的行为保留了最低限度的尊严以突显现实的残酷,这反而是再适合不过的表达方式;而片中油画般的南太平洋景致更是给作为人类所经历的困苦以一个鲜明的对照,无论“人”正经历着怎样的绝境,在上帝视角看来,自然的景色都不会改变。

顺便,让“赫尔曼·麦尔维尔”走访老海难幸存船员做开头牵出故事,还把麦尔维尔和霍桑搁在一起调侃了一番。





(▲ 电影《海洋深处》剧照)
巨鲸跃出海面的瞬间,所有人都惊异于自然不可抗的力量,人类有锋利的鱼叉,有硕大无朋的捕鲸船,但在这头狡猾的白鲸面前,一切人类引以为豪的东西都显得微不足道,人敌不过自然,只能等着它主动放你一马。





(▲ 电影《海洋深处》剧照)
但在布缪P看来,问题很可能处在片尾最后那临门一脚上。对比同样是海难题材的电影,《海洋深处》减分的地方,就是没能像《完美风暴》那样,从头到尾都保持一个“奋力搏斗但人类终究渺小”的基调,抗争未必胜利,但失败也不代表没有值得人钦佩的勇气。《海洋深处》的前半段,我们还会被无数惊心动魄的场面所震撼,但后半段,感情基调却峰回路转,突然走起了一个非常美式的主旋律歌颂,所谓英雄的人格魅力高于一切,人文情怀很大程度上让这部电影失掉了应有的光彩。

这个结尾,可惜了。

布缪P:

这是继《极速风流》后,朗·霍华德与锤哥的第二次合作,可能是《极速风流》中锤哥的表现真的挺不错,但是这次,作为一部“英伦黄金配角”扎堆的美国电影,布缪P还是遗憾地觉得,锤哥你道阻且长啊……

怪物之子
バケモノの子


导演:细田守
主演声役:役所广司、染谷将太、广濑丝丝、宫野真守、宫崎葵、山路和弘
(▲ 电影《怪物之子》海报)
这是一个“熊+孩子”(熊孩子)的故事。父母离异,母亲去世的少年莲,在逃离母亲家族后误入了妖怪的世界涩天街,师从一个怪物中的“糟糕大叔”熊彻,并被取名“九太”。







(▲ 电影《怪物之子》剧照)
八年后,九太十七岁,第一次重返人类社会,因一本书结识了一个女孩,又意外的找到了生父,最后涩天街上,新任宗师对决开始,熊彻大胜,但一切肇始都有走向结尾的时候,曾经妖怪们说,人类太脆弱,他们很容易被黑暗吞噬。与九太同样身为人类却被当做妖怪养大的一郎彦最终在“不能成为妖怪”的情绪中黑化了,重伤熊彻后暴走,为了阻止一郎彦,九太也要面对自己内心的脆弱与黑暗,给自己的人生做个决定……





(▲ 电影《怪物之子》剧照)
这个flag很明显,让莲与女孩相识的书又是《白鲸》。《白鲸》给久违于人类社会的莲以一种无形的吸引力;而一郎彦在看到九太遗落的《白鲸》后化身为海中的利维坦,在整个城市血管一样的街道上游走。







(▲ 电影《怪物之子》剧照)
对自幼失去双亲的莲而言,“失亲”带来的被抛弃感是他心中的空洞,但与熊彻一起生活的几年中,这个时刻不着调的武士熊却无形中填补了莲的这个空洞。为了帮助九太和一郎彦,最终熊彻选择化身九十九神,成为了九太的“心中的剑”。之后,故事也顺理成章地解决了作为人的莲,即九太,是会留在妖怪的世界还是重返人类社会的命题——孩子总是要长大的,现实总是要面对的,哪怕曾经摇摆不定,可一旦拥有了心中的剑,便有了选择与坚持的勇气。



(▲ 电影《怪物之子》剧照)
除了赞叹这一部动画的制作异常精良外,还要钦佩于细田守真的越来越善于描写日常了!很多人觉得,简单的剧本一定拍不出好片子,但是这句话放在细田守身上,似乎每次都不会应验。《怪物之子》照样是个情节简单的故事,甚至比他上一部《狼孩子的雨和雪》还要简单,但是细节制胜,留白加分:与父亲之间的互动细腻、谨慎而含蓄;熊彻不算特别美满的结局也让人在惊叹畅快之余,心底多了一丝淡淡的悲伤;一郎彦作为最后的反派,也没有特别沦丧——毕竟,孩子还是孩子啊;但一点美中不足的是,那个让莲燃起对人类世界兴趣的女孩,似乎存在感太低,当然如果女主最后被NTR的话,就无所谓了【喂!

《怪物之子》全篇都把沉重的话题处理得轻描淡写,相对避开了像《海洋深处》那样用力过猛的结果,细田守也又一次用带着死亡的气息让人感受了一把成长的苦与甜。

布缪P:动画电影一般不会请职业声优担任主役配音,大概是因为职业声优的声音“表演力”太强,和他们单纯用声音刻画角色比起来,电影演员可能更靠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去表达,因此声音的表演力就弱了不少,所以稍微有些遗憾《怪物之子》也没能摆脱这个瑕疵——并不是说演员们的声音感情不到位,而是在配角声役的选择上,偏偏找了一个声音表演力超群的宫野真守,一郎彦一开口,这个角色的表演力就几乎盖过了九太的声役染谷将太。至于广濑丝丝,倒是很适合一个内向且内心戏丰富的女孩,和她出演的《海街日记》如出一辙。

另外《怪物之子》也列入了今年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展映片单,坐标在帝都的各位,有兴趣可以去大荧幕,一窥这头鲸鱼的全貌了。










《白鲸》 [美] 赫尔曼·梅尔维尔 著
↑ 捕鲸船披谷德号船长埃哈伯一心要捕杀咬掉自己一条腿的凶残聪明的白鲸莫比·迪克。在几乎航行了全世界之后,终于与莫比·迪克遭遇。经过三天追踪,他用鱼叉击中白鲸,但船被白鲸撞破,埃哈伯被捕鲸索缠住带入海中。最终,他和全船人员同归于尽,只有水手以实玛利一人得救。

来说一说《白鲸》这本小说。

如果你阅片无数或者阅卷无数——可能会发现,《白鲸》这部美国文学作品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颇高,被各国、各类作品征引的频率也颇高。文学家可能更喜欢就赫尔曼·麦尔维尔和纳撒尼尔·霍桑那个时代的文学形态热衷;而读者呢,大多是被《白鲸》中那种无畏的人文精神所感动,很多人说阅读《白鲸》会从那本书的字里行间获得勇气。

然而仔细阅读就会发现,《白鲸》的故事内容也很简单,麦尔维尔从一个水手的视角描述了十九世纪捕鲸人的生活,这在那个年代本身并不称奇,但他们所经历的事经过文学的渲染与雕琢却变得惊心动魄。可事实上,《白鲸》的重点并不在“捕鲸”有多惊险上,而是透过一个捕鲸业,把当时的政治、宗教、人群生态和工业革命等多种复杂的社会构成杂糅在了一起,在工业革命初始的那几年,再渺小的人类,也会萌生出挑战利维坦的信仰,无论最后是否会失败,埃哈伯对莫比·迪克的复仇心又何尝不是在社会环境的扭曲下诞生的执着?所以《白鲸》写的是在海洋上漂泊的微缩时代,再加上那种所谓抗争一切的勇气,才会被后人称为“海洋史诗”。
(▲ 《白鲸》小说插图)


为何鲸鱼总是跟“勇气”联系在一起?庄子在《逍遥游》中写道:“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想来这也是亲眼目睹深海巨兽跃出水面的瞬间,才会产生的联想,在渺小的人类看来,巨大的鲸鱼挟带着水珠,真的如同飞起来一样。那一瞬间,有些人会对自然产生敬畏,而另一些人也会被这种来自自然的力量所激励,抑或偏执于其一迷失自我。
[/b]
本文章由布缪P原创撰文,图片均来自电影及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合作或投稿意向,请在书馆中回复【合作】或【投稿】(回复时不加括号)。


感谢对布缪书馆的支持



    关注 布缪书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