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悟】也谈家庭教育的“可能是一种幸福,别相互折磨成痛苦”

 

一树、一花、一草、一世界,让我们的孩子用他(她)最喜欢的方式、在最适合的环境快乐的成长,坚信我们孩子的未来一定会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与君共勉!)...



    清晨起来,习惯性的刷下微信朋友圈,看到朋友ZBB转发的一条消息“我的孩子成绩差又怎样?!”,作者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文章中描述了作者先力求让小孩自由成长,后来由于各方面的压力,“终于放弃原先的理念,开始陪学、辅导,从那以后,家里就充斥了喝斥、不满和哭泣”,最后作者分享了几个观点:

(1)接受我们的孩子的现在和将来,无论什么样的现在和将来,但你总要按最大的努力去教育他。

(2)可能是一种幸福,别相互折磨成痛苦。

(3)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我说的是各个方面;孩子做不到有时候不是态度,是能力。

(4)问题不要定性,解决事情道理不要多讲,孩子需要具体帮助。

(5)教育立竿见影是神话,我宁愿相信我的孩子大器晚成。

最后,作者深情的表达不要让仅有的这几年和孩子朝夕相处的时间,变成相互折磨的痛苦,坚持和永不放弃的坚韧是我们可以给孩子的,相信他,相信他的现在和未来!”。

回想女儿小学阶段的情景,自己也有过和这位家长非常相似的经历:会主观的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小孩身上,理想与现实有落差时偶尔也会控制不住动起武来,但每次打骂小孩之后,自己都是非常懊恼、非常后悔,事后通常也会写篇文章自我释放、希望得到女儿的谅解。前段时间还和女儿聊起这段往事时开玩笑说:当初教训你一次,就是一次自虐

因此说,对于上述文章中的观点我大多是认同的。联想到这段时间和几位同事JJH、WY(同样是教育工作者)在小孩教育这一块的讨论。也想谈一谈家庭教育,特别是小孩成长成材观念方面的一些思考,与各位家长共勉。



(1)家长要学会用“穿越”的方式去看待小孩成长和成才。首先,我们要学会“远视”小孩的成长。如果把我们的小孩比喻成花草树木,但如果家长总是“近视”(自己朋友圏、班级、学校等)眼前的一树、一花、一草,你就会惯性的去做一些无谓的对比,就会抱怨自己的的小孩不是花、或者不是树。但是如果你往后退一退(常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再往前看时,你肯定会看到一幅美丽的风景画:画中有花、有树,当然也有很多被父母亲抱怨的草(其实,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和谐社会、和谐自然的一个元素,不必强求它必须是什么)。其次,我们要学会“穿越”到未来。如果你执着于眼前的2-3年、小学、初中、高中……,把每一次毕业都看成决定小孩命运的那一点。哪怕你的孩子本已是旁人艳羡的那棵树,你也总是会抱怨为什么长的比旁边的树要慢(完全无视树林中还在慢慢生长的花或草)。但如果你“穿越”到20年、30年之后,你会看到当初你总是抱怨长得慢的那棵树也长成了“参天大树”。

(2)家长要尽可能早的去找到适合小孩的教育方式。经常会看到有很多教育家或“天才”家长的心灵鸡汤,也经常会听到和看到周边朋友们对小孩教育的种种担忧。2500多年前,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其实就道出了教育的本质。学校教育如此,家庭教育也是一样。譬如说:女儿不喜欢参加各类培训班、假期的一对一的辅导,喜欢按自己的方式去学习,但她的一个好朋友则刚好相反,她一点都不排斥假期满满的培训,也会在每一次吃饭的时间中挤出时间去搞学习。所以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哪种方式好或不好,也不能照搬别的家庭的教育模式,只有适合小孩的就是最好的。所以建议年轻的家长们尽早观察小孩、尽早调整自己的心态、尽早根据小孩的特点找到适合自己小孩的教育方式,而不要等事过之后有太多“多么痛的领悟”

(3)家长要用心陪伴、立足当下、静待花开。小孩的成长要顺其自然,但绝不是放任不管。小树初长,我们通常会用一根小棍固定,确保它不偏离方向,也让它能经得起更多风雨;树枝太多,我们也会要修剪一些乱枝;我们也要时常给小树浇水、施肥,我们也一定要给它们阳光。陪伴、关注、信心就是家长应该给予孩子们的(也是孩子们最需要的)。我们也不要总是说“吃了初中这三年苦,上了XX高中,你就会……”,“过了高中这三年,上了XX大学,你就……”,不要让我们的小孩牺牲他(她)本来可以快乐度过的现在,而去盲目追逐不可预知的未来和可能的幸福。

一树、一花、一草、一世界,让我们的孩子用他(她)最喜欢的方式、在最适合的环境快乐的成长,坚信我们孩子的未来一定会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与君共勉!)

 刘志成  2016年7月4于株洲


    关注 志成工作室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