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院该怎么办——一位退休高校领导的一家之言

 

一位上世纪90年代末参与某部属高校划转、合并以及新校区建设的退休高校领导,以亲身经历对中青院风波的解决方案提出了中肯见解。...

一位上世纪90年代末参与某部属高校划转、合并以及新校区建设的退休高校领导,以亲身经历对中青院风波的解决方案提出了中肯见解。本文总结整理了这位老领导的口述内容,作为旁观者的一家之言,供诸君参考。
中青院该怎么办?
洛夫/文

一、中青院和团中央脱离,对双方都利大于弊,中青院脱离团中央更有利于自身发展

我建议中青院应脱离团中央主管为宜,而且,中青院应不仅从法律和管理上,更应在资产、人员、校址等方面与团中央完全脱离。

群团办高校,是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中青院1986年成立并开始办优质本科,在当时的确具有积极意义。但是,时至今日,群团办高校正在逐渐失去存在土壤,群团与高校脱离,在总体上是回归教育管理规律、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的。

中青院的风波,看似偶然,实则必然。虽然中青院历年教育部评估成绩优异,其本科的小、精、深受到各种数据的广泛承认。但是,受到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在群团主管下,中青院未来很难在北京诸多高校中脱颖而出,真正发展成一所出色的大学。既使没有群团改革,只要中青院不理顺、调整管理体制,随着时代的发展,迟早会遭遇到办学和继续发展的危机。

二、中青院现在面临着严峻考验,应迅速采取行动避免缩减本科据传,目前中青院改革已有四个方案:一是整体划归教育部独立办学,二是整体划归教育部合并入其他高校,三是保持现有管理体制,缩减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规模,四是保持现有管理体制,撤裁本科教育。在我看来,论采取哪种方案,采取什么措施,如果中青院能保留独立的法人地位、保存现有建制,已属十分幸运。

我个人认为,中青院目前应迅速采取有力措施和行动。如果这次改革,中青院最后选择了缩减、撤裁本科这两个比较差的方案,中青院就有可能从缩减本科规模开始,逐渐退出国民教育序列,进而被摘牌、取消建制,甚至还未来得及合并入其他高校,就已经自行消亡了。缩减、裁撤本科都是自杀,虽然迟速有异,但实质并无任何差别。对这一发展趋势,中青院领导和老师们要有清醒认识,不要再存不切实际的幻想。因此,中青院的改革应该不考虑缩减和裁撤本科的方案,而主要论证和解决独立办学以及合并入其他高校两个方案所面临的问题。

三、中青院整体划归教育部独立办学和整体合并入其他高校两个方案都有需要解决的问题,相比之下,独立办学方案更容易得到各方认可1、中青院整体划归教育部独立办学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中青院按群团改革的方向,顺利从团中央脱离。中青院首先要面对的是:团中央留给中青院的资产,很可能达不到教育部规定的本科高等院校最低的硬件标准。除非中青院在与中央团校共享校园的基础上另建新校区,否则不排除面临被教育部撤裁的境地。

其实,中青院现在能不能完全达到本科高校最低的硬件标准,还真说不一定。我们可以假设中青院由于和中央团校捆绑在一起,才没有因为硬件上没有达到标准而被教育部撤裁。十多年前,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扩建,中青院没有跟风扩建新校区,现在没有足够空间扩大办学规模,十分可惜。

如果中青院打算现在建新校区,困难比以前要多,尤其是近年来地价飞涨,在优质区域新建校区难度很大,但也并非不可能,现在还是有相关政策可供遵循的。

2、中青院整体划归教育部合并入其他高校同样也面临相似的问题,整体合并的效果等同于中青院被撤裁高校合并的风潮已经过去了,现在已不具备全国高校大合并的时代氛围,加之中青院自身所拥有的各种资源都比较有限,那么相关各方是否有太强的意愿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去启动实施中青院划转、合并工作呢?不一定。

考虑到政治因素和管理因素,其他985高校是否愿意接收、中青院是否愿意与之合并,都是未知数。此外要考虑的一点是:假如能够整体并入,中青院要直面丧失独立法人地位这一问题。

3、整体划归教育部,原址独立办学,可以把这个方案作为首选方案独立办学和整体合并入其他高校,这两个方案看似方向一致,但是实施起来可能出现相互排斥的情况。原因是,中青院独立办学的方案中很可能包括扩建新校区的方案,若不扩建新校区,中青院独立时就可能达不到高等本科院校最低硬件标准,独立之时就面临被裁撤,则独立办学方案无实际意义。如果中青院正在考虑独立办学和扩建新校区,对于原本有意向接收中青院的其他高校,将增加合并难度和合并后的管控难度,则其他高校有可能降低接收意愿。

因此建议在筹划方案之初,就要拿出有倾向性的选择意向。

这两个方案相比,整体划归教育部独立办学的方案可以成为首选方案,因为这一方案不涉及到其他高校,更容易协调学校内外、上下级、跨部门的各方工作,并有可能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

四、中青院整体划归教育部独立办学或整体并入其他高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四方力量协作推动。1、中青院领导干部和教职员工应态度明确、思路清晰、组织有力,形成有建设性的若干改革思路,这是中青院改革的最早推动力量,也是各种外部力量顺利发挥作用的必要保障

根据现行管理体制,中青院既是各种改革方案思路的提出者,又是改革对象,更是改革的主要执行者。所有涉及中青院改革的各种外部力量,都必须考虑、征求中青院自身的意见。

改革思路的形成,有一个酝酿、预热过程,中青院教职员工、校友们的奔走呼吁、献计献策,对中青院改革思路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中青院全体干部领导和教职员工是否能形成健康的、有执行力的合力,能否促成和落实有建设性的、有前途的、有操作性的改革思路,主要看中青院领导班子。

举个例子可以说明中青院自身意见的重要性:90年代末,某部属工科高校合并入某省属文科高校。省教育厅领导、国务院教育部领导、某政治局常委都亲自到该部属院校,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做动员工作。总之,任何部门和领导人,都没有无视该部属高校自身意见,径自发号施令的权力。

2、团中央对中青院改革方案明确表态,团中央与教育部、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积极互动,形成各方都能接受的可行的改革方案初稿,这是中青院改革工作的中继推动力量。

中青院改革因群团改革而起,中青院改革又涉及高等教育管理,因此团中央与教育部沟通协商,二者与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之间沟通汇报、意见反馈、调整方案,是必经的过程。团中央、教育部、中央深改小组三者积极互动,是改革方案能否成型、能否上达中央最高决策者的中继推动力量。

3、对中青院改革拥有最高决策权中央领导人的明确表态、大力支持,是改革方案能否定稿、能否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实际执行是否顺利的决定力量群团改革因中央深化改革而起,中青院改革需要团中央、教育部、相关地方政府互相协作,需要与中央深改小组互动……这些工作都需要中央领导人来主持工作、牵头实施,需要拥有最高决策权中央领导人发布明确指示、排除改革障碍,这是改革方案定稿、实际执行的决定力量。

例如,上文所述的部属高校的划转、合并工作,是在某政治局常委的关注下进行的,这位政治局常委专为此事数次批示和组织会议。由于种种原因,该省的省委省政府对接收合并这所部属高校动力不足,并已经着手放弃接收合并。此时,这位政治局常委视察该部属高校,当着省领导和全体参会者的面,批评了该省的想法和做法,力排众议、一锤定音:这所部属高校必须划转合并入一所省属高校,实现高等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该政治局常委此次视察后,改革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各项工作紧锣密鼓一气呵成。由于该部属高校原先由其他中央领导人分管,据推测这位政治局常委应与相关中央领导人进行过沟通协商。由此可见中央领导人和中央最高决策者的决定作用和意义。

4、愿意接收中青院的地方政府或其他高校的积极响应配合、认真组织落实,是改革方案能否最终落地和达到实效的必要力量如果中青院在原址办学的基础上,扩建新校区,则需要新校区所在地的直辖市/省级政府积极响应国务院教育部,在地方层面上斡旋协调,征地拆迁、推进工作。如果中青院合并入其他高校,则需要接收中青院的高校全力配合,妥善安置、认真落实。

如果没有合适的接收者,或接收者的意愿不强,或接收者的行动不积极,大家所期望的改革效果可能落空或者打折扣,但如果是原址办学、带地划转,则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其他高校,都会有较强的接收意愿,对于中青院而言,会有更好的改革效果。

五、以大格局观和长远发展的眼光看待中青院改革及利益得失,改革应符合历史规律、符合时代潮流改革必然伴随阵痛。群团改革和中青院改革会触动很多人的奶酪,大家应以大格局观、长远眼光看待眼前利益、部门利益的得失。一切改革方案和措施,个人和部门的行为,都应符合高等教育规律、符合群团发展规律、符合时代潮流。一切不符合规律、潮流的东西终将被改革掉。

例如,上文所述的两所高校在划转合并前后,从国务院某部、该省机关、到高校里的教职员工,各方面普遍有抵触和抱怨。但是改革阵痛过后,合并后的新校一跃成为该省遥遥领先的综合性重点高校,争取到了教育部和该省的更多支持,一二十年过去了,经过资源整合、若干新校区扩建,新校的招生规模比原来几所高校总和还要翻倍,综合实力倍增,进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国务院某部剥离了一些高校后,集中精力搞本职工作,使本职工作做的更好了。总之,上上下下、校内校外各方都是受益者,现在不再有人为当初的改革而抱怨和后悔。当年抱着看热闹心态的局外人,今日对合并后的新校、对积极推动改革的领导干部,也多有尊敬之心。

总之,我认为中青院各方在当下应齐心协力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只有这样,才既能达到群团瘦身回归本职业务的目的,又能让高等教育资源得到更好、更充分的发挥。


    关注 小昆玉河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