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不听话?几张表格教你如何减少亲子冲突!

 

宝宝一岁以后虽然越来越能听懂话,却仍然处于无法理解成人道理的阶段,因此父母会觉得与孩子的沟通难...





宝宝一岁以后虽然越来越能听懂话,却仍然处于无法理解成人道理的阶段,因此父母会觉得与孩子的沟通难以成功,所谓的“引导式教育”就更加难以实现。然而,在我们为孩子的“听不懂”、“不听话”生气、抱怨之前,是不是应该先审视一下,是否我们自己的表达先错误了呢?是否我们对孩子的理解,先错误了呢?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张表格教你看懂孩子的气话

孩子的语言能力还不成熟,不过他们也有了自己的语言——简单、不规则的儿童语言。当孩子情绪激动时,会发生什么呢?

思维水平急剧下降;

词汇量也相应减少;

词汇使用正确率也随之降低。

所以,如果从表面意思解读孩子的心理,家长就会难受甚至生气,通常还会责备孩子不懂礼貌。不防看下下面的这份对照表,看一看,其中有你孩子生气时说的话么?
孩子气话与真实意思对照表
孩子的气话

真实意思

不。

我不知道你想要我做什么,但我又不好意思去问

我不要

我知道你想要我做什么,但这看起来很难,我觉得我完成不了

我不做

做这件事让我很担心也很害怕

你别想勉强我

我不想做是因为/我很累/很饿/有其他的事要完成

这很无聊

这很难,我怕自己无法完成

我不知道做这件事有什么意义

这一点都不“酷”,我的朋友会看不起我的

我不喜欢

这不公平

我不喜欢

别人有,我也应该有

你之前答应过我的,现在却反悔了

你太小气了

你总是不让我做想做的事,我对你很失望

我讨厌你

我很生气,我不知道要怎么说、怎么做。

我觉得很丢脸

我不爱你了

你不是我的妈妈

我很沮丧,脑子很乱,很不开心,我不知道要怎么说、怎么做。我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你的爱和支持

正是因为孩子不能准确的表达他内心的想法,所以,我们需要教孩子学会成熟、有礼貌的说话,而不是一生气就说气话。这不仅仅是为我们生活着想,也是为孩子们着想。


一张表格帮你解读孩子怎样理解父母的话

而当孩子们生气的时候,父母说什么他们都听不进去,而会以简单、生硬的方式去理解,有时候还完全扭曲父母的意思。

如果我们的肢体动作表现出烦躁的情绪,或者我们的声调稍微提高了一点,情况就会恶化。孩子一爆发,用不了一秒钟,他就会情绪激动、智力下降。这时,孩子是如何解读家长语言的呢——
孩子对家长语言的理解
家长这样说

孩子通常这样解读

不行

妈妈想要控制我

住手

妈妈不理解我。

妈妈不相信我能完成(一个经常被父母这样吼叫的孩子)

妈妈现在没有冲我喊叫了,所以她不想制止我。我可以不理她,继续干我想干的事。

你太调皮了

爸爸说的对,我很调皮。所以,我就做调皮孩子做的事。

我不调皮,爸爸这样说只是因为他不爱我。

我不调皮,爸爸这样说是因为他是坏蛋或者是个笨蛋

你不能这样。

爸爸生我的气了,但我不知道为什么

我知道错了,因为我不听话,所以爸爸不爱我了。

别傻了

妈妈觉得我是傻瓜。傻瓜就是笨蛋的意思,所以我是笨蛋。

妈妈不了解我。

你怎么能这样跟我说话?

妈妈不再爱我了

我是坏孩子。
七张图解一场标准的愤怒过程

教孩子培养更成熟的思维方式是一种非常明智的做法,但前提是:孩子得愿意听才行。孩子在气头上时,是不会按常理思考问题的。只能等到你们都从“愤怒之颠”下来后,才是教孩子不说气话的好时机。

到底什么叫“愤怒之颠”?不妨看看下面这一场标准的、可能每个爸妈都遇到过的孩子生气的过程——

爸爸悠闲的看着报纸,孩子边晃着腿边愉快的吃着冰激凌:
冰激凌掉了……
孩子——不开心,太让人失望了


爸爸——没什么大不了的,在好心安抚孩子
孩子——这可是件大事,爸爸不理解我……用大声哭,让爸爸看看自己有多失望

爸爸——真小题大做,本来就是你的错,不应该在椅子上晃来晃去。

孩子——非常不能接受爸爸严肃的语调和愤怒的言语,觉得很委屈,哭更大声了

爸爸——怕麻烦,想让孩子赶紧安静下来,再买一个

为时已晚,孩子已经完全丧失了理智

区区一个冰激凌竟然引起一片混乱,爸爸心想:这孩子该揍了!

一张图告诉你什么叫愤怒之巅

在上面的这场愤怒过程中,孩子出现了麻烦,拉响了自己的“警报系统”,爸爸用自己认为的最佳方式来安慰孩子,然而不但没成功,还让局面更混乱,家长看孩子不顺眼,孩子看家长也不顺眼,然后他们就冲到了“愤怒之巅”。

不幸的是,如果你有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你可能发现自己每天有好几次都站在“愤怒之巅”上,这其实很正常,但却非常让人心力交瘁。
用反映式倾听应对愤怒之巅

在上面的例子中,爸爸试图不让孩子哭闹结果反而使情况恶化,即使最后做出妥协,也于事无补。每个人都有伤心、失望的时候,即使你不喜欢看到孩子又哭又闹,但也不得不承认:这是孩子释放负面情绪的一种正常反应。

接受这个事实,然后帮助孩子更好的控制情绪,并尽快消除抑郁情绪。过后孩子可能会重新思考,并想出解决办法。这时,可以用反应式倾听,来达到让孩子独立思考的目的。

不妨用“反映式倾听”,重新应对下上图发生的情况——
爸爸——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虽然不该摇晃椅子,但知道现在不是教训孩子的好时机
了解孩子的想法后,爸爸对孩子表示同情
孩子仍然很伤心,爸爸给了更多的同情和理解;爸爸的话,让孩子觉得自己获得了重视和理解,所以悲伤情绪没有加重,而是思考该怎么才能改善目前的情况。
爸爸不断的安慰孩子,让孩子觉得爸爸是理解自己的,所以悲伤情绪没有加重,而是思考该怎么才能改善目前的情况。
完全没有生气,喊叫!

爸爸可以给孩子再买一个冰激凌,并趁机让孩子明白以后吃冰激凌的时候,不要摇晃椅子

爸爸如果不再给孩子买冰激凌,最好先向孩子解释原因,让孩子自己思考。

反映式倾听的三个步骤

反映式倾听是一种处理不快情绪的沟通方法,让孩子觉得与你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体会到你的爱,一般有三个步骤——

Step1:暂时把自己的情绪与批评的想法放在一边

Step2:体会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Step3:告诉你对他想法的推测(不要过于自信或武断,因为你无法确定你说的就是对的)你也可以描述下你对他想法的看法,尽可能说的幽默点。
反映式倾听的例子
孩子说

你可以抱抱他或者拍拍他的肩膀说

我讨厌琼斯老师!

噢,今天在学校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儿么?

汉娜没有邀请我去参加她的生日派对。

噢,你肯定很失望

哇……哇……(孩子在哭,但你却不知道怎么回事)

来,让我抱抱。我知道一定有什么地方出问题了。

我可以吃一块饼干么?
求求你啦!
我知道你很喜欢吃饼干,你觉得饼干很好吃,你可以想出就吃。

提问:你知道为什么现在我不如你吃饼干么,虽然我知道你很想吃。

如果孩子给了一个合理的答复,就请表扬他:“是的,虽然没饼干吃对你来说很难受,但你还是给了我一个正确的答案。”

如果孩子说“坏妈妈”,请不要发火!应该淡定的对孩子说:“这个答案不对,妈妈知道你因为太想吃饼干了,才认为我很坏”

当孩子不断纠缠你的时候,一定不要给他们饼干!否则撒娇和吵闹将成为他们惯用的伎俩。

我不喜欢吃水煮蛋!

片刻之后,再说:“我知道你很喜欢吃煎蛋,可你知道我为什么不把这些鸡蛋煎了而水煮么”

再根据孩子的反应,按以上方法作答。

当然,孩子的解读方式多种多样,上面只是列举了一部分,不过,相信我们仍从中吸取一些参考建议,而正确解读孩子的气话、了解孩子对我们语言的内心反应,会让我们更加冷静的处理亲子关系,让我们和孩子之间实现更好的沟通。

编后语:

要想有效的化解亲子冲突,我们不能仅仅依靠爱心和耐心,还应该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更了解孩子的心理和想法,才是改善家庭关系、营造和睦家庭氛围的第一步。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非常感谢您看到了这里,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教育资讯,敬请关注文章上方青争学堂公众号,您的一分关注,将收获我们的十分呵护!


    关注 青争学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