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宝宝”,我该如何来爱你 ?

 

各位宝妈奶爸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烦恼:你原本希望宝贝成为一个人性的小天使,结果却不知不觉把他们养成了任性的小恶魔!面对宝宝种种让你头痛的行为,你可能会按捺不住内心汹涌起来的愤怒想要劈头盖脸一顿大骂?然而这种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看似有着暂时的效果,其实却治标不治本。那么问题来了:任性宝宝,我该如何来爱你?为了给大家的疑惑提供有效的帮助,青争特意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如何教育任性宝宝”的建议意见,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受益。也欢迎大家积极参与讨论、交流经验,从而为论坛里的宝马奶爸们提供更多宝贵经验。...





前言:

各位宝妈奶爸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烦恼:你原本希望宝贝成为一个人性的小天使,结果却不知不觉把他们养成了任性的小恶魔!面对宝宝种种让你头痛的行为,你可能会按捺不住内心汹涌起来的愤怒想要劈头盖脸一顿大骂?然而这种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看似有着暂时的效果,其实却治标不治本。那么问题来了:任性宝宝,我该如何来爱你?

为了给大家的疑惑提供有效的帮助,青争特意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如何教育任性宝宝”的建议意见,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受益。也欢迎大家积极参与讨论、交流经验,从而为论坛里的宝马奶爸们提供更多经验。



首先,我们要对孩子的任性行为有个清醒的认识:


1、孩子任性,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是个性偏执、意志薄弱和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的表现。孩子任性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家长不加约束,放纵教育的结果。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的研究表明,孩子任性同时也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但孩子的任性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有必要从心理上加以纠正,否则会妨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的正常发展。

2、 孩子任性有哪些表现?

比如有的孩子从幼儿园回来,一刻不停地在屋里又蹦又跳,一会儿窜到沙发上,一会儿又爬到床上,屋里被弄得凌乱不堪,他自己也浑身大汗,满脸通红;有的孩子看电视时,总爱把音量放得大大的,家里人简直无法谈话、学习和休息,谁要说他几句,他就大吵大闹,不管地上是水是泥,躺在地上又哭又叫;

有的孩子常发“人来疯”,客人来了,喜欢拿着东西乱扔,一会儿投个布娃娃,一会儿又抛个小枕头,反正就是不停闹腾。有的孩子脾气倔强,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我行我素不听道理,使得家长很是头疼。

有些孩子的观念里世界就应该围着他转,稍微有一点事情不顺她的意,就大发脾气哭闹不休。

3、任性是幼儿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必须要引起重视。

如果我们放任幼儿的任性,将会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因为任性的幼儿很难与

同伴友好合作、分享、协商,他们往往随心所欲,很难作出利他(如关心、谦让、

助人、同情等)的行为。幼儿任性还会影响成人同伴对他们的评价,并由此影响他

们自我意识的发展。任性的孩子通常借助在地上打滚、不停地哭闹、乱扔东西等行

为来表现他们的情绪、要求与脾气。如果这些消极行为经常发生,就会强化他们的

不良个性品质同时,幼儿任性时通常会伴随着烦躁、忿怒的情绪。一次情绪失控对

身心影响不大,经常性的情绪失控,就会对健康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了。



其次,我们要找出导致宝宝任性的原因,挖一挖任性的根。


1、遗传因素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的性格有多血质、胆汁质、抑郁质和粘液质等先天

类型。受遗传的影响,有的宝宝天生气质就属于较兴奋的类型,情绪表现较强烈,

属于那种所谓“有个性”的,如果后天再不注意改良,最容易出现任性的行为。



2、处于心理反抗期


正常情况下,宝宝两三岁开始出现心理反抗现象,出现强烈的独立需求意识,

如要自己吃饭,上下楼梯不愿别人牵领,自己家的东西不让别人动。处处以自我为

核心,遇到不满意不顺心的事情就大哭大闹,劝阻和强制都不起作用,直至他人妥

协,自己满意为止。



3、后天养成


1)隔代喂养。

这很常见,也极具中国特色。祖辈不仅溺爱孙子,也不敢严加管教。现在尽管许多年轻的爸妈都已经意识到其中的弊端,但由于双方都得上班,又信不过小保姆,因此只能把隔代喂养进行到底。



2)父母缺乏耐心。


父母对宝宝溺爱、娇惯、放任、迁就。父母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造成宝宝的逆反心理,不管你说的对不对,他都不愿接受,从而埋下了任性的种子。

父母蔑视宝宝的人格,总爱讽刺、挖苦、责骂他,或者当着众人的面数落他。你的话虽然是对的,但刺伤了他的自尊心,宝宝虽然心里明白错了,可为了保全面子也不能接受批评,于是就“拧”着来对抗。父母平时一意孤行,不听劝告,在潜移默化中,宝宝也慢慢形成了任性的性格。



3)幼儿自制能力差,
易冲动,思维带有片面性及刻板性。

因此容易任意所为。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不问原由地用训斥、打骂等方

式回应孩子的一切“不合理要求”,从而导致幼儿产生逆反心理,以执拗来对抗父

母的粗暴,因而助长幼儿的任性行为。



4)家长的教养方式不当。


孩子任性时家长的态度如何,家长是否注意孩子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等等,这

是关系到孩子是否任性的重要原因。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独生子女比例的增加,

不少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孩子想怎么着就怎么着,缺乏行为规范和自我约束意

识。还有的家长对孩子在知识方面要求严格,而在个性品质、行为习惯、社会适应

性等方面没有要求,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样的教养方式必然会造成幼儿的消

极创造性行为。

也有另外一种情况:孩子一不听话,爸妈开始还坚持原则,可当孩子继续为所欲为时,爸妈觉得烦,认为“反正教了他也不会听”、“孩子还小,不懂事,等他大了自然就会好的”,而不再坚持。这些父母其实不知道,幼儿的自制力还没有觉醒,他们大多都希望照着自己的意思去做,因此父母必须坚持原则。一个“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基本道理很简单:假如在孩子尚小的时候不尽教导的责任而是一味妥协,就不要期待孩子将来自动会“变”好。



5. 同伴交往机会缺乏。


随着人们居住条件的改善,出现了不少“高楼儿童”,这些孩子很少有机会与

其他孩子一起玩。同伴的缺乏,导致幼儿的玩伴由成人来替代。由于亲子交往常常

炒是一种平等的交往,因此往往是成人造就孩子。在这种不平等的交往情景里,如

不是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培养,孩子就会缺少互助、合作的意识,缺乏谦让、

自制的行为。



然后,我们要来探讨一下解决宝宝任性问题的策略。




一、针对幼年宝宝:




1、读懂宝宝的心


有位宝妈讲了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双休日,我领着女儿逛商店。兴致正高时,

女儿却心烦意乱发脾气。我一边哄,一边劝,怎么也不管用。我急了,准备抱起孩

子往外走。就在我蹲下身来的瞬间,才恍然大悟:原来蹲下身来从孩子的角度看

去,看不见色彩斑斓的商品,而是晃来晃去的人腿!怪不得孩子任性发脾气,原来

和我心情不一样。我突然领悟到,有时候孩子任性发脾气,有他的道理,我们需要

理解孩子,读懂孩子的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心理咨询师点评:孩子任性不听话,不接受大人讲的道理,往往因为大人不

懂“小人”心。如果从孩子的立场,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子的心感受生活,

孩子的心才能和我们相通。我们一旦读懂了孩子的心,在管教孩子的时候就会多一

些顺利,少一些失误。



2、满足宝宝的合理要求


如果不尊重宝宝,不管他提的要求合不合理,有没有实现的可能,都予以否

认,这样宝宝的要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不满心理,产生对抗情绪,容易形

成不服管教的性格,或是不敢提出正当的要求,一味地顺从大人,行为畏缩,胆小

怕事,从而失去个性。

比如,孩子一天没见到你了,想跟你亲热一番,让你讲个故事什么的,这就

是合理要求。你为什么非要等他大哭大闹犯起性子来再满足他呢?我孩子刚进幼儿

园的时候,我就坚持这样的原则,送孩子的时候,不等孩子闹,我就把孩子抱在怀

里,拥抱亲吻一番,满足他的亲情和皮肤感觉需要,之后绝不再迁就。孩子总能高

高兴兴地跑进幼儿园,从没有因为不想离开妈妈而任性犯拧的时候。

心理咨询师点评:不错,孩子的任性常常是为了争取某种需要的满足。聪明的

做法是以合理的方式满足孩子合理的需要;等孩子任性发脾气了再来答应孩子的要

求,是最愚蠢的做法。当然,满足孩子的需要一定要讲究条件,对于不能或不该满

足的需要一定要坚守原则,毫不妥协。



3、不能无原则地迁就宝宝,不给宝宝把任性当作要挟父母的机会


如果宝宝的不合理要求得到满足,你无原则地迁就他,渐渐地,宝宝必然为

所欲为,自私自利,不讲道理,任性蛮横。因此,只有宝宝得到尊重的同时你又不

迁就他,宝宝的心理才会健康发展,才能使宝宝既有鲜明的个性又不至于任意为。

我看过前苏联英雄舒拉小时候的故事。一次他非要在饭前吃饭后才吃粉羹,

爸爸妈妈不仅没有同意,而且没有哄他,屋里只剩下舒拉自己。他哭喊了一阵后,

不见回音,自觉没趣就用木块码东西玩了。以后每次舒拉任性哭闹时,爸爸妈妈不

迁就他,也不给他当“观众”,事后再给他讲道理。就这样,很快治好了舒拉任性

哭闹的毛病。我们这样对孩子,也没有孩子任性的烦恼。所以,我的切身体会是:

最好开初时狠狠心,不迁就孩子,像舒拉的父母那样防患于未然。

心理咨询师点评:这位父母的感悟是有道理的,作为一种性格特征,任性有很

大的后天因素。你是不是孩子刚一哭闹,就心软了,就百依百顺?等到孩子掌握了

任性哭闹这个要挟大人的“法宝”,而无休止地恶性发展下去时,再想解决就很难

办了。孩子会很敏锐地抓住时机,学会影响父母,甚至要挟父母。所以,必须从很

就注意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方式,不给孩子学会用任性要挟父母的机会。



4
、让宝宝明白:满足是有条件的

如果觉得宝宝的要求合理,再有条件地满足他。让宝宝明白:满足是有条件

的,不能随心所欲。父母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宝宝的自主性和独立意识,如吃什

么菜、穿什么衣服、玩什么玩具,多征求宝宝的意见,同时给宝宝一些限制条件,

例如,让他只能在几套方案中选择,超过了条件限制便不能满足要求。只有这样,

宝宝才会明白,不是所有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必须放弃不合理的要求。

5给宝宝创造集体生活的机会

有位宝妈给我们分享了这样一个真实案例:一次,我的孩子带着刚买来的自

动坦克在外面玩的时候,邻居几个小朋友想和孩子交换玩。孩子不愿意,我们赶紧

劝说他给小朋友玩一会儿,可他就是不听,而且和我们任性地大闹。别的小朋友则

继续玩起了他们的游戏,非常开心。我的孩子不闹不吵了,静静地看着他们,最后

不得不“求和”,和大家交换玩具,一起玩。由此,我感到,预防孩子任性的毛

病,最好是让孩子和同伴一起玩。从此,我想了好多办法,给孩子创造集体活动的

机会。

心理咨询师点评:任性是自我中心的产物,集体活动是破除自我中心的最好途径。因为集体活动有其规范,遵从集体规范是参与集体活动的前提。而孩子的天性就是不喜欢孤独,所以,让孩子到伙伴中去,到集体中去,的确是富于远见的对策。

6、宝宝任性时不予理睬

有热心宝妈这样分享:我孩子两岁的时候,常常任性胡闹,我呵斥他就跟夸

奖他一样,越是呵斥他越是来劲。有天他又任性胡闹,恰好我手上正忙着一件事

情,根本没顾上他。几分钟后,等我忙过了,孩子已经在旁边安静地玩起来了。这

偶然的发现,让我找到了一个对付孩子任性的秘诀,那就是有时候孩子发脾气胡

闹,我全当没看见,一会儿就风平浪静了。

心理咨询师点评:孩子都有引起成人关注的强烈愿望。有时候孩子胡闹,与

其说是任性不如说是为了吸引成人的注意。而这时一旦对孩子给予批评呵斥,恰好

满足了孩子被关注的愿望,于是孩子学会了用任性来引起成人的关注,因此,不予

理睬是可取的对策。等孩子终止任性行为的时候再给予关注,这样,就把孩子引起

成人关注的需要和良好的行为表现建立了暂时神经联系,从而也就抑制了任性的行

为。



7、及时转移宝宝的注意


有位热心宝妈这样分享: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吸引到其他方面去,我们就

抓住时机用转移注意来避免孩子的任性。比如,孩子任性哭闹,我突然拿出个新奇

的东西自言自语;“唉呀!这东西真奇怪。”或者故作惊讶地说:“瞧!街上那大汽

装的是什么?”,要不就说“走,到外面去。”时过境迁,孩子会忘记了刚才的事。

心理咨询师点评:人的心态是由注意决定的,注意转移了,心态也就变化

了。因此,转移注意是矫正孩子任性毛病的可行办法。想方设法转移孩子的注意,

用不着哄劝,不知不觉间就会淡化孩子的拧劲,消除任性的毛病。



二、针对学龄后儿童及青少年:


入学后的儿童及青少年已经基本具备了自我意识和一系列行为习惯,要解决这

个年龄孩子的任性问题我们父母需要花费更多的耐心也需要更多更科学的方法。

1.家长应俯下身来,摆好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天平。

有史以来,中国的“唯家长为大”的教育概念已经不适应历史的发展了。“家

长式教育”已使得家长难以把握现代年轻人的心理。如果家长和孩子的关系犹如一

台天平,那么,就需要“高高在上”的家长放下架子,抛弃面子,使这架天平得以

平衡,才能使家长和孩子得以平等相待,互为沟通。孩子才能真正地感觉到民主,

平等和博爱。只有平等,孩子才能承认家长的威信,家长才能做到“不怒而自威”。才能在家庭教育中彻底地实现“信其人,则信其道”。



2.要做“患难朋友”,不做“酒肉朋友”。


都在说家长应该和孩子交朋友。但是,交成什么样的朋友才是关键所在。只满

足“吃穿住行”,那是酒肉朋友关系。一旦孩子的要求达不到,就会出现问题。而

所谓的“患难朋友”则是指家长真正能够解决孩子在学业,能力以及人际关系等方

面的苦衷,家长可以多与老师,单位的大学毕业生,受过高等教育的邻居交朋友,

从而帮助孩子在学习和生活方面解决所面临的的问题。一定要让孩子知道,

当他遇到困难时,有家长同在!

3.树立家长的榜样,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毋庸置疑,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这位老师真正合格吗?无尽的牢骚,

尽情的麻将,无聊的神侃,不停的应酬,庸俗的网聊,低俗的社交以及对老人的不

孝等等,都会造成家长形象在孩子眼中的泯灭和诋毁。而家长对学习的厌恶和排

斥,直接会影响到孩子对学习的态度。家长应坚持知识的学习和爱好的培养,让自

己的孩子对你刮目相看。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必须得到家长的承认,鼓励和引导。甚

至,家长和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应该趋同。

4.抛弃恶语相加,表扬与奖励相结合。

体会人人皆有。当一个人骂你第一句,你是什麽感觉;而当你被骂了十句,你

又是什么感觉?对自己孩子的失误,轻者恶语相加;重者棍棒“说话”,多是家长

无能的表现。要知道,一味的埋怨甚至都会招致情绪的对立。要善于回避孩子的失

误,多找孩子的长处,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同时,主动地给与孩子物质奖励。这

种奖励不应是孩子提出的,而是家长主动做出的。这种物质奖励如果和孩子的爱好

相吻合,那将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一定要牢记,家长所谓的“为你

好”,对于孩子而言,无异于“你笨蛋”。指责漫骂,棍棒体罚都会将孩子推向家

长的对立面,而且越推越远,直至孩子的叛逆。

5.多参与,少说教。

家长应该参与到孩子的喜怒哀乐之中,而不是有感而发的冠冕堂皇的说教。在

参与中去和孩子分享。孩子们往往已经听烦了很多的说教,家长的说教再没有任何

新义,无异于白说,更加使得孩子反感,郁闷乃至愤怒。参与孩子的学习,生活和

工作,也绝不是家长的“打包大揽”,家长应在前面或左右陪伴指导。有了家长的

参与,孩子才能有向上的劲头。

6.家长应该学会服输,承认自己的不足。

面对大千世界,无论家长有多么高的社会地位,也无论家长有多少金钱,“知

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乃知也”。绝不可以在孩子面前争强好胜,唯我独尊。要勇

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同时,勇于向孩子表现出自己对很多事物的无奈,博取孩子的

同情。这样,才能促进孩子保护他人的责任心,将来才能承担更多的责任。

7.做“大”事,立“大”志。

国泰民安,似乎没有任何惊天动地的大事可做。实际上,从身边的事情做起,

就是做“大” 事。诸如家里房间的布置,老人的看护,大件购买,红白喜事,择

校择业,体育锻炼,募捐赈灾,看望病人,爱护动物,节约水电,保护环境,旅游

交友,社会交往等等,都要征求孩子的意见,平等对待。如有可能,要让孩子与父

母一道,共同参与。要知道,每一项活动都包含了对孩子的尊重与理解。同时,也

让孩子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参与社会,才能逐渐地帮助孩子树立社会责任

感。这就是大事,这就是大志!

编后语: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属于他自己的成长历程,作为家长的我们

只能从旁协助却始终无法代替孩子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焦虑、会担忧、会

不知所措,但幸运的是,生活是最好的老师,他会给到我们想要的答案,只要我们

愿意学习愿意追寻。

在这个平台里的每一位朋友,不管你是已经为人父母还是将要为人父

母,请你都能敞开心扉分享心得体会。生活教会了你的那些经验必定也能够指引别

人走出迷途,那么,大家需要你的智慧。或者,你此刻正在经受的考验,也许别人

已经安稳度过,那么,你需要大家的智慧。所以,我们每一位都很重要,我们需要

彼此,也被彼此所需要。

青争学堂 公众号平台是一个分享智慧、交流思想的平台,我们只为有一个

平台可以共同分享孩子的成长和妈妈的智慧。陆惠萍老师说的那样:女人强则国

强,女人智则国智。因此我有一个深深的愿望:我希望能够打造一个平台,让大家

可以在这里分享女人成长各个阶段中所需要的智慧,交流孩子教育的经验,希望让

越来越多的孩子更优秀,让越来越多的妈妈更智慧!

再次感谢各位的关注,尽管我的能力有限,但我会尽最大的努力经营这个平

台,希望我们的成长的过程中会有您的相伴!


    关注 青争学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