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原创 我们失去了什么?

 

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



“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服用,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我们沉迷于朋友圈,我们沉迷于微博,我们在电视剧创造的虚拟世界中哈哈大笑,可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我们得到了什么?我们又失去了什么?

信息,被誉为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资源,于是我们大量生产信息,复制信息和阅读信息。我们打开新闻,知道法国发现了希特勒当时为入侵英国建立的神秘地堡;知道了“伊斯兰国”组织(IS)要对法国巴黎11·13恐怖袭击案负责;知道了日本九州发生7.3级地震,知道了汪峰子怡女儿已经满月终于可以上头条了。可是,如果你要问我,我的姓氏起源是什么,要我解释一下哲学上的形而上,要我有逻辑的讲出中国近代史和详细的列出抗日战争时期著名战争和会议,我想我恐怕只能回答你“百度一下,你就知道”。我们也发现,在你打开电视新闻了解法国枪击案时,当你为恐怖袭击惨案揪心时,当你为日本地震遇难者感到惋惜时,主持人一句“好,接下来我们来看下一条新闻”的话语会让你立刻放松下来,这便是电视的表演艺术。我们打开网络新闻,你就会看到今日头条的新闻旁边附带着十几条与此新闻无关的娱乐性的广告链接,来分散或者是吸引你的注意力。

现实即是如此,我们被信息淹没了,我们的注意力被信息的娱乐化淹没,而更为可怕的是:我们似乎已经适应了这种轰炸而来的信息流给予我们的娱乐化的形式和娱乐化的态度。我们对一切都感兴趣,但是一切似乎又都事不关己,我们有兴趣却又冷漠的对待一切信息,包括震惊世界的巴黎枪击案,我们在信息给的悲伤语境中进行道义上的谴责,但是对我们个人的行动上却毫无帮助,我们能够在情绪感染的氛围中为遇难者祈福,但是这却影响不了我们的行为层面。我们可以在微博140字的限制内写出俏皮幽默的话,熟练的使用网络用语,但是我们在写长文时却为文章的逻辑结构而抓耳挠腮。正如作者所预言的“在一个本身结构就是偏向图像和片段的媒介里,我们注定要丧失一个历史的视角。没有了连续性和语境,零星破碎的信息无法汇集成一个连贯而充满智慧的整体,我们看到的是使信息简单化的一种媒介,它使信息变得没有内容,没有历史,没有语境,也就是说,信息被包装成娱乐。”

当我们被信息化,被娱乐化的时候,我们自己也会成为信息、娱乐的一部分,在信息过载的时代,我们发微博、微信朋友圈,自己还在孜孜不倦的生产者信息;当我们被智能产品左右着生活的时候,我们的人脑是否在温柔乡里安睡,是否习惯了这个不需要的思考的舒适地带。我们在渐渐适应着这种娱乐化的形式并习以为常时,我们就会像那个温水里的青蛙,渐渐地被这种娱乐化的信息的温水一步一步的吞噬而浑然未觉。

由此,我们得到了什么?我们得到的是洪水猛兽般的无用的信息,我们得到了表面上能让自己快乐的东西。但是,我们失去的,是逻辑的思考,是对美的欣赏,是对自然的体验。而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重要方面。

“有两种方式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我们不必对现在的信息时代和信息娱乐化时代有过分的担忧和极致的悲观情绪,但是我们却要清楚的意识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我们得到了什么?我们又失去了什么?


    关注 纽宾凯员工之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