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妈妈都该知道:给宝宝吃饭的4个现实问题

 

孩子吃个饭,都让妈妈操碎了心……...

强迫与尊重
快,把青菜吃掉!
这是孩子吃饭的时候父母们常说的一句话。因为我们知道,蔬菜很有营养,对孩子成长很重要,父母的真实目的是要孩子在吃饭的过程中摄入更多的营养,更健康地成长。

父母们的美好愿望却最终成空,常常会有两种情况出现:一种是孩子们并不买账,即使是山珍海味,不爱吃就是不爱吃。时间久了,形成了反抗心理,只要妈妈让我吃的,我就不吃。另一种情况是,孩子意识到味觉愿望和判断是不被允许和接受的,从此不再思考自己喜欢什么,要的是什么。

每天至少吃3次饭,孩子的想法就会有3次不被尊重。那他们怎么可能学会尊重呢?

聪明妈妈这么做:

很多孩子都不喜欢吃青菜。有些父母尽管也知道青菜的营养价值,但绝对不会强迫孩子吃。桌上多摆上几样菜,孩子想吃哪个就吃哪个。孩子选择的焦点从“要不要吃”转移到了“吃哪个”,这样既表现了对孩子的尊重,让他们有自主选择的权力,又巧妙地让孩子接受了蔬菜的营养。当然孩子如果坚决不吃,那就可以不吃。

结果:

被尊重的孩子爱说:我知道我想要什么。

不被尊重的孩子爱说:我不知道,我妈说了算。
依赖与独立
来,妈妈喂!


喂孩子吃饭是很多家庭里最常见的场景。很多孩子在刚刚对吃饭感兴趣时,就被爸爸妈妈牢牢管住,不许动这、不许动那,更不能拿着勺子自己吃。因为这样会弄脏了衣服、弄乱了餐桌。父母原本是想让孩子干净整洁地吃饭,少制造点麻烦,可是孩子被这样“照顾”之后,对吃饭的积极主动性被扼杀了,认为吃饭自己完全不需要也不应该动手。然后,系鞋带、穿衣服都有人操心,我只要“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子失去了学习独立的机会,于是就出现了父母或爷爷奶奶追着宝宝喂饭的现象。

每天强调3次你不需要独立,孩子当然学不会独立。

聪明妈妈这么做:

有的父母,从宝宝能拿动勺子的时候起,就让他学着自己吃饭,虽然宝宝常常把面条扣在脸上;还不时地张着大嘴,却把饭送到了鼻子上;地上、身上都是他的杰作,但他却乐此不疲。到了1岁左右,宝宝就能坐在自己的椅子上,模仿父母的样子,有模有样地自己吃饭了。到2岁左右,他就能独立吃完一顿饭。

结果:

独立的孩子爱说:我能,我会。

不独立的孩子爱说:我得问问妈妈去。
听话与自我认识
别玩了,好好吃饭!


宝宝在学习吃饭时都充满了好奇,抓一抓米饭的感觉,用勺子敲打敲打饭碗。父母常会对孩子说:“别玩了,好好吃饭!”吃饭好像成了天底下唯一重要的事情。父母是想让孩子专心吃饭,吃饱吃好,但往往没有什么效果,宝宝还是忘了“吃饭”这件事,可能会因为贪玩吃不饱就被你赶下了桌。下一次吃饭他还会来探究餐具、食物,还会因为贪玩失去探索的机会。其实他是在学习——分辨不同食物的不同感觉、不同形状和不同味道。他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习判断什么是自己喜欢的,什么是不喜欢的。在这个过程里,他知道了更多和吃饭有关的事。不吃饭会饿这个道理宝宝也会很快明白。

认识世界和认识自我都需要时间和机会。

聪明妈妈这么做:

聪明的父母知道,犯错误是不可缺少的学习过程。孩子如果因为贪玩没有吃饱,那也是他自己的选择。挨了饿,下次他就知道该怎样了。

结果:

了解自己的孩子喜欢说:我要做……

没有机会了解自己的孩子爱说:我听话,我是好孩子。
迎合与自信
再吃点,一定要吃饱!


许多父母担心孩子吃不饱,营养不良,所以一到吃饭就不停地叮嘱:“你吃饱了吗?”“再吃点!”孩子也许还不会说话,但并不意味着他不了解自己的需要。如果一味地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不去关注他们的想法,会使孩子没有机会说不想吃了,因为即使他们吃饱了,妈妈爸爸还是告诉他“再吃点”,不吃还会惹爸爸妈妈不高兴。时间久了,孩子会失去对饥饱的判断,干脆让父母做主吧。

聪明妈妈这么做:

在有些家庭里,父母不会连哄带骗,硬逼孩子多吃几口,而是让他们自己决定。孩子想吃就吃,不想吃就等下一顿再吃。当然,有些建议还是可以提的。

结果:

自信的孩子懂得: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不自信的孩子懂得:就算讲真话也不被信任,所以人家爱听什么就说什么。
—END—
猜你想看
收藏 | 36个抱抱熊&背背兔微信、QQ头像,拿去不谢
超级实用,吐血整理 | 1到72个月的宝宝养育知识速查,一篇微信全搞定


    关注 东方爱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