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让穷人变得牛叉了?

 

难啊!...



文/童卉欣,嘉鱼人,羊城晚报、滨海时报专栏作家
又到开学季,市里开展为贫困学生捐款的活动,这是我们市近年来的例行活动。个人和企业的捐款全部汇集到民政部门,再由他们在考上大学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择优择困发放。

我的邻居是二中的政教主任,那天他拿着一叠学生名单从民政局回来。

想到这些捐款凝聚着包括我在内的好多市民的爱心,我兴致勃勃地问他:“陈老师,这次救助了你们学校多少个毕业生?”

“这一批26个。”他说。

“什么标准呢?”

“一个人3000块。”

“嗯,标准比以前提高了。总捐款是个定数,标准高了,发放的人数就少了,大概现在生活好了,贫困学生没有以前多了吧。”

“呵呵,”陈老师说,“你不知道,本来没这么高标准,是我们提了要求的。要是低于这个数,好多学生家长都懒得要。”

我挺惊讶的,接受捐赠还这么“牛”——多少以下,我不接受!

“为什么少了他们不要?”

“有成本啊,申请资助金得申报一系列材料,有时候催得急,他们得打车送过来,来回好多次,这倒还好。再就是出具贫困证明、家庭情况证明什么的,要村组盖章、街道盖章和社区盖章,每到一处盖章,家长们不给那些具体办事人发上两包好烟,人家不跟你盖的,有些还直接跟你开口要。所以要是申请到的钱数额少了,家长们觉得犯不上。”

“这就是‘成本’啊!”我惊叹,心里百味杂陈。

本着“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心捐出的款项,竟然被许多人“以善小而不纳”,并非真正的穷人越来越少,是“盯”上这笔小钱的人越来越多,还是这背后的尴尬,真的会让“善”越来越小。

搜索微信公众号南方朔,看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媒体转载,不得删改,同时须附带南方朔二维码。

这里

和你想的不一样

公号ID |  nfs678

长按右侧二维码免费关注



    关注 南方朔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