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部总工解读地质勘查产业发展前景

 

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彭齐鸣《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地质勘查产业发展前景》...



地勘单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观念转变是最大的考验

正确认识“地质先行”的含义

“地质先行”是地质工作定位的重要特点,指的是需超前部署安排。但是,“地质先行”有特定条件,一定要在明确需求的基础上先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需求的多元化,地质工作需求分析变得越来越复杂,地质工作规划部署越来越需要紧密联系国家发展规划和其他行业的规划。地质工作可以做的事很多,服务领域很广。在这种情况下,地质工作需求分析需要做更加深入细致的工作,必须与全局的工作紧密结合,明确定位,突出重点,“做最需要做的”。

为此,中央、地方的地质工作部署必须与国家、地区的发展规划紧密结合,成为其组成部分,不能贸然先行。

对“地质找矿主力军”的理解

国有地勘单位是“地质找矿主力军”符合国有地勘单位的实际地位。从地质勘查资质单位的构成可以看出,勘查单位总数中约有一半是国有地勘单位,而甲级地勘资质单位中,约四分之三是国有地勘单位。但是,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这种主力主要体现在地质勘查作业上,并不是整个市场的主体。以矿产勘查开发为例,投资的主体是各种企业,地勘单位的自有资金数量十分有限,虽然有一些资金用于找矿工作,但是在市场中的份额很小。二是国有地勘单位在甲级资质单位中的占比在逐年变化,从五年前的90%多降到现在的70%多,这意味着作业主体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立了自己的勘查队伍,在油气勘查这样的领域,企业的勘查队伍建设速度就很快,会涌现出一批油气服务企业。

在这样的局面下,地勘单位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和压力,在作业上要想有所作为、占领市场,必须有自己的专业特色,还要与投资主体结合或合作。

2、抓住新机遇、利用新空间

油气体制改革带来的新机遇

油气体制改革必将带来勘查投入的大幅增长,对作业队伍的需求也必然增大。目前我国油气技术服务产业规模不大,相对于勘查投入的增加作业力量显得非常不足。绝大多数地勘单位的优势都停留在传统的固体矿产勘查领域,在油气勘查方面是新手。以页岩气勘查为例,大部分国有地勘单位,包括许多拥有气体勘查资质的单位,其技术装备和人才都适应不了油气勘查市场的需求。因此,油气勘查应该是地勘单位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的油气勘查,特别是非常规油气勘查的突破依赖于开放市场,通过市场竞争可以有效地提升技术,降低成本,加快推进非常规油气勘查突破。在大量投资主体进入的同时,必然需要大批油气作业主体的形成与发展。

民生工程和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新需求

基础地质工作和水、工、环工作与环境问题关系密切,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是地质工作服务领域的重要拓展方向。目前,许多省区,特别是东南沿海省份的地勘工作重心已经转向了城市、农业、环保等各个领域,成为新的产业。在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实现发展与保护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需要大量地质信息资料的支撑,必将形成新的地勘工作增长点。值得强调的是,虽然地勘单位在农业、环保等领域有很多实践,但真正进入这些领域还需要在理念上和技术上进行调整和改造,以满足这些行业的实际需求。

海洋地质空白急需填补

我国海域的地质工作程度明显低于陆地,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海域工作程度必须提高。由于海洋地质调查工作对装备的要求很高,目前具备条件的地勘单位数量十分有限,相对日益增长的需求显得严重不足。实际上,地勘单位发展海洋地质工作新领域具有很好的条件。有的地勘单位自主研发海上钻探平台,完成了海上矿产勘查和油气勘查任务。

深部和复杂地区找矿技术大有用武之地

传统地质找矿工作仍然有很大市场,关键是地勘单位要形成自己的专业技术优势。随着找矿难度的不断增大,找矿空间转向浅覆盖区、复杂地区和已有矿区深部或外围。这就要求勘查单位拥有更加丰富的经验和更先进的勘查技术装备,包括找矿模型的不断完善和探测深度与精度的不断提升。为此,要加强能力建设,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拥有能“揽瓷器活”的“金刚钻”,在常规领域用非常规的手段取得超常规的成果。

3、关于“走出去”

找准定位,联合出海

地质工作要服务于、服从于“走出去”战略,不能自成体系。虽然业内有“地质先行”的说法,但是这不能理解为单纯依靠地勘单位去打先锋,而是要紧密结合相关产业的需要去做好地勘工作该做的事。如果仅仅找到了矿,开发不能及时跟上的话,很难保住已有成果,甚至会前功尽弃。同时,由于基础设施落后、资源不配套等原因往往使矿产资源的开发受到限制,这种情况下地勘工作“孤军深入”风险很大。所以,地勘工作“走出去”不能单打独斗,必须自身融入整个“走出去”战略布局。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过程中,更是要从长远、全局出发考虑地质工作部署,首先在那些有明确需求的领域和空间开展工作。在“走出去”方式上,要加强与其他产业的横向联合与联动,“搭船出海”或组成“联合舰队”出海。在产能合作的理念引导下,更需要增强这种意识,找准地勘工作在产能合作中的定位。

高度重视开发条件和投资环境

一是要高度重视投资环境与矿业开发条件。国外的投资环境与国内不同,对矿产资源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也不同。所以,在评价投资项目时要充分考虑影响开发成本的所有因素,不能简单地仅考虑地质因素。

二是矿产勘查工作程序要适应市场需求。国有地勘单位在长期的计划经济环境下,形成了一套曾经富有成效的工作规程和习惯。这些规程或习惯有些已经不适合市场经济的要求。比如,计划经济下要求对勘查区内的矿产进行综合全面勘查,摸清潜力,因此工程网度比较稀疏,追求在较大面积内获得较大资源量。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了融资,必须让投资人看到实实在在的资源,强调的是首先在局部获得可采储量,因此会沿着已经见矿的钻孔向外追索。

4、勘查单位的自身改革与调整

定位抉择:作业还是投资?

由于传统优势所在,更多的地勘单位扮演的是作业者的角色,有些单位在探索通过作业积累资本,逐渐向投资者转换。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大部分国有地勘单位仍处于作业队伍状态。市场遇冷,投资减少,他们马上感觉到温度的变化,收入直接受到影响。如果走投资的道路,就不需要庞大的作业队伍,“百局千队”的人员安排便成为问题。

分类改革的核心实际上是选择做投资者还是作业者,做什么样的作业者。如果作业是主要选择的话,重要的问题便成为选择为谁作业。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求,公益一类将承担财政项目为政府作业;公益二类既可以为政府作业也可以为企业作业;经营类从事投资或者为其他企业作业(不排除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政府作业)。但是,作为作业者,不论选择哪一类,都要具备足够强的作业实力和竞争优势。

做精做强,做出特色

当前全国地勘单位在职职工50万人左右,技术人员十多万人。规模不小,但是能力水平参差不齐,能够胜任高质量、高水平作业要求的人员更是不足。而市场必然会偏爱强与精,摈弃一般化。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大趋势下,根据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作为服务提供方,地勘队伍的作业水平必须大幅提升,专业技术结构必须进行优化。否则,无论进入哪一类,都难以生存发展。

地勘是高科技支撑的产业,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地勘单位应该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在服务领域拓展与升级的过程中,必须选准目标,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做精做强,提升实力。

继续发扬地勘单位的传统优势

国有地勘单位在几十年的奋斗历程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和资料,这些都是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宝贵财富。每个地质队的荣誉室里都陈列着反映骄人业绩的历史记录,资料室里保存着几十年沉淀下来的数据资料,还有几十年来形成的经验与认识。这些都是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本钱,是再创辉煌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同时,一定不能忽视地勘精神这一软实力。地勘人的“三光荣”优秀传统和精神应该在新时期被赋予新的内涵,迸发出新的光芒。


    关注 地大华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