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LAY」北京万科橙小学

 

校园不仅是学习的场所,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导言

校园不仅是学习的场所,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满足教学空间的规范和需求,并最大限度为学生营造趣味空间,鼓励学生交流互动、共享生活,是三磊设计对于当今城市环境与教育方式积极的回应。

项目概况



本项目是万科橙住宅区的配套全日制24班小学,地处北京大兴天宫院片区,紧邻地铁4号线生物医药基地站,总用地面积13263平米,包括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图书馆、礼堂、食堂、风雨操场等完备的配套设施。
规划布局



该小学主要服务于周边居住区,整体地块呈南北向长方形。在狭长地块内满足学校设计规范与功能需求是三磊团队面临的首要问题。校园内采用“集约型”用地布局,整体可归纳为三大分区:东侧主体教学楼、西南侧风雨操场(前期为万科橙售楼中心)、西北侧200米环形体育操场。
设计理念

1、四色“鱼骨”教学楼



学生每天会有80%以上的时间会在教学楼内度过,给予学生最利于身心健康的环境是该区域设计的核心所在。教室空间受严格的规范制约,包括日照、通风、采光、卫生、消防等等。因此,设计团队采用独特的“单侧鱼骨”建筑造型,教学空间全部南向,为教室创造良好的朝向和通风条件。在空间组织上以“单侧走廊”为主,确保白天楼内无黑暗死角。



教学楼的“椎骨”部分,不仅是串联上下楼层与衔接“鱼骨”的交通空间,更是学生的节间休息与课后娱乐的活动空间。为使地下一层的食堂拥有更好的采光效果,在建筑“鱼骨”间结合景观设置下沉广场。由此,建筑与景观形成良好的交互关系,营造出建筑张力的同时,更为校园增添丰富的层次感。



色彩是校园内不可或缺的元素,从教学楼“椎骨”延伸出的四栋“鱼骨”分别配以红、橙、绿、蓝四种颜色,并标记趣味性的楼号。颜色与标记可以明确区分楼栋功能,亦为校园增添活跃的气氛。

2、华丽变身后的“风雨操场”



小学的风雨操场前身为万科橙住宅区的售楼展示中心,此类建筑具有临时性与使用周期短的特征。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在展示中心的设计之初,即为此后的校园“风雨操场”做出预见性设计。



风雨操场与主体教学楼内部相连接,亦可直接到达室外体育操场。前期售楼中心橙色折面的建筑表现形式,与学生天真活泼的特性相契合,体现出预见性设计的价值。建筑的内部空间高挑,顶棚也延续室外橙色折面的线条,室内外空间连贯,一气呵成。为确保风雨操场使用的功能,内部采用36M×21M的无柱空间,保证7M的净高,设有一个室内篮球场。建筑选用钢框架结构形式,以满足大跨度要求。
设计策略

1、弹性建筑





售楼展示中心是房地产业高速发展下的必然产物,社会资源的匮乏与这种临时性建筑的特性形成令人尴尬的反差。无论基于社会责任或是环保理念,设计团队有责任赋予建筑一定“弹性”功能,使其最大限度延续使用周期。万科橙小学的风雨操场即是基于此概念下得以实现,为建筑的可持续使用提供更多可能性。

2、可再利用的材料



时尚的造型与艳丽的色彩,风雨操场的出现为校园呈现出一处充满趣味的空间。而在选材上,其外立面、教学建筑门窗与外延部分,均使用天然木合成制作的Parklex板材。这种100%可回收再利用的环保材料,颜色近似于橙红,既贴合主题,近看又显亲和自然。

3、被动式节能





主体教学楼的南北向开窗均以教学空间设计规范为标准,而东西向开窗则相对灵活多变,最大限度利用自然通风和自然光线,减少冬夏的冷热负荷,这种被动式节能的理念被充分利用到校园中,大至建筑形态,小到开窗细节。在建筑标准化下的灵活设计,是设计价值的重要体现。

4、关怀与细节





紧张的用地空间迫使设计师向“第五立面”索取空间,教学楼的屋顶被设计为可供学生进入的区域,其间,自然采光室与暖棚为校园提供更为广阔的使用空间,做为安全屏障的护栏亦被重点设计,与建筑形成虚实相间的交叉错落关系。从屋顶俯视校园,三个自然围合形成的下沉广场以不同形式展示出来,学校入口则设置由趣味数字组成的休闲座椅。



无论是屋顶绿化、下沉广场或是休闲设施,其设计目的都是为使用者提供多元的互动场所,在接受常规教育之外,鼓励师生与同学间的交流体验。



注:本文为三磊设计原创,如需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关注 协和装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